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等行距密植的优越性,同时,根据等行距密植的生育特点和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等行距密植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棉花窄行密植生产是缩短棉花生长季节实现棉花早熟的主要举措,并且窄行密植对棉花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田间试验于2006年6月到2007年1月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以确定行距对不同品系棉花的生长、生产和早熟性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NIAB-111,CIM-496和FH-901 3个棉花品种,设置了60、75和90 cm 3种行距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早熟性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行距75 cm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2603 kg·hm-2,其次是行距60 cm的处理,产量为2541 kg·hm-2,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行距60 cm的处理早熟性指数达到50.92%,显著大于其它处理;行距75 cm的处理次之。子棉产量最高的品种是FH-901,同时其早熟性指数也最高,达到54.34%。  相似文献   

4.
棉花不同熟性品种栽培技术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对中早熟春棉和短季棉品种在一熟条件下的不同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播有利于一播全苗,并能调节结铃盛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自然重叠,伏桃增多;密植矮化可使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皮棉单产。据此认为棉花晚播密植栽培是山东棉区棉花增产的又一种栽培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窄行密植条件下大豆合理行距与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闫晓艳  刘凯 《耕作与栽培》2000,(1):13-16,26
历年来 ,人们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多半是在大垅 (6 0~ 70cm )条件下进行的 ,培育的品种也大都是喜稀植的高产品种 ,但产量始终没有突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也为了使大豆产量有所突破 ,需要在缩小行距和增加密度的条件下 ,探索一条大幅度提高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此 ,我们引进美国大豆专家理查德·库珀教授的大豆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技术 ,融入我国传统的大豆栽培技术中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使这项技术在生产中发挥良好的增产作用 ,我们连续两年深入研究了大豆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的合理行距和密度问…  相似文献   

6.
实施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是实现大豆增产增收增效的新途径,适用于年降雨量450~600毫米、活动积温≥2100℃的大豆主产区。该项栽培技术适宜在丘陵、缓坡地块应用,不宜在低洼易涝耕地推广。实践证明,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65~70厘米宽行距栽培模式相比,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高油品种黑农41号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3效果最好,基本模式为行距28cm、保苗36万株、施二铵50kg、尿素5k、生物钾15kg/hm^2,试验获得产量4085.8kg/hm^2,增加经济效益2580.9元,为黑农41号高产优质节本高效施肥技术的最佳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玉米营养袋育苗定向移栽是一项玉米增产新技术。经滇、湘、鄂及我省一些地区应用,效益显著。我们在定向移栽的基础上,进行了密植的农业气象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定向移栽优化了植株群体的采光结构,增加了有效叶面积,因此可以适当密植。密植可以改善植株群体内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光、热和小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根据具体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通过调整玉米种植的行向和密度,可以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一、建园 生产绿色苹果的基地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地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应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监测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新建苹果园要因地制宜,实行矮化密植栽培,以南北行向为佳,一般株行距为3米×4米,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定植时应选一级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红 《科学种养》2010,(1):14-14
<正>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一是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模式即将原来的两条宽为65厘米的小垄改为畦面宽为130厘米的1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90厘米,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田间郁闭的问题,而且还  相似文献   

12.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4,16(1):9-12
发挥密植优势开创高效茶业刘步瑶(安徽省敬亭山茶场)敬亭山茶场地处宣州市西郊,敬亭山北麓。八十年代后期,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和本场在1981年种植的三亩密植示范茶园所取得的经验后,开始大面积发展三条和二条播9密植茶园。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4000丛(三条播)...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玉米栽培面积较大,历年播种面积均在180~200万公顷,传统上多实行70厘米行距大垄栽培,每亩保苗2000~2700株,偏于稀植,漏光损失严重。这种种植方式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在我省北部冷凉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第三积温带以北的许多县份,玉米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其低产原因之一就是大垄稀植。为了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发挥玉米群体增产效益,我们于1988~1989年研究示范了少耕平播密植  相似文献   

14.
<正>1品种选择高密度优质高产栽培应选择株型较紧凑、适宜密植的品种,克拉玛依地区主要种植的棉花品种有新陆早39号、新陆早42号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窄行密植植技术及其优势,吉林省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限制窄行密技术应用的因素和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及其途径进行了详尽论述与分析,充分证明了窄行密植栽培是吉林省大豆生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密植方式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海拔山区对玉米不同种植制度,设计不同密植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会制度下不同密植方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绿肥/马铃薯(或小麦)/玉米(粮食型模式)套作制,以3行单株,双行单株和3行双株的密植方式较好,产量达393.7~477.4kg/667m2;绿肥/小麦/玉米||豆类(粮豆型模式)间套制,以单行单株,双行单株和双行双株的密植方式较佳,产量达395~451.767m2。因此,玉米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适宜的密植方式。不同密植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密、矮、早、膜、匀”栽培技术和宽膜滴灌植棉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疆棉花产量逐步提高。在地膜植棉中,边行与中行的差距一直表现突出,对提高滴灌棉产量及均衡增产影响很大。为尽量减小影响,我区对非机采播种机械进行了行距调整,边行向里调5cm,这样边行采光面较以往增加5cm。为了准确掌握在不同行距配置下,边、中行生长发育动态的差异性,我们对两种非机采行距和机采行距,三种行距配置的棉花进行边、中行差异性调查,为今后植棉过程选择适当的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采取超宽膜等行距模式种植的棉花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超宽膜等行距种植模式较常规对照种植的棉花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升,其中,籽棉产量增幅6.3%,绒长增加0.1 mm,整齐度高0.9%,断裂比强度高0.9 cN/tex。超宽膜等行距种植模式对棉花提质增效有促进作用,可在库尔勒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冠层耕层协调优化及其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密植是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密植倒伏和早衰问题长期制约着玉米密植高产的潜力挖掘,特别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问题更加突出。为此,本研究明确了密植倒伏、早衰、产量低的原因是冠层耕层的不协调,提出了冠层耕层同步优化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构建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1)以产量性能为核心的冠层分析体系及其定量指标和动态监测系统;(2)以土壤与根系合理空间分布为指导的“深耕层、降容重、匀分布、培地力”的耕层优化体系;(3)冠层生产力与耕层供给力协同优化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多种关键技术,包括:(1)以改耕层促冠层为核心的“改方式、改时间、培地力”的深松耕作关键技术;(2)以改冠层提耕层为核心的“抗倒、抗冷、防衰”的化控技术;(3)以调冠层保耕层为核心的“调行距、调耕作、调肥水”相结合的密植技术。在关键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构建了“深耕层一密冠层”、“控株型一促根系”及“培地力一高肥效”的不同方式的3项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东北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密植高产中,创造了高产典型,而且在大面积高产高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