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南美叶疫病(SALB)是世界橡胶种植中为害最重的病害。目前,该病仅在拉丁美洲部分地区发生,但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其传入东南亚乃至入侵我国的风险也在不断升高,有必要分析该病入侵我国的风险。在前期监测中国橡胶树病害工作基础上,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明确该病的分布状况,分析其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情况,采用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南美叶疫病对中国橡胶产业的综合风险值R为2.38,属高度危险。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角斑病是草莓上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草莓的国际贸易和新品种引进,该病已侵入我国,对草莓产业构成严重威胁。作为检疫性病害,该病发生初期症状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缓慢,分离不易,给病原菌及病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带来较大的挑战。通过整理相关的研究报道,介绍了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为害特性、病原菌特性、检测与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病的检测和早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Edat.  TT 陈学诚 《植物检疫》1989,3(3):217-220
引言南美叶疫病是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上最危险的病害。目前该病被控制在美洲大陆。本世纪初曾使南美洲湿润的热带放弃大面积栽培橡胶的计划。世界上90%以上的天然橡胶由远东生产。亚洲和非洲各国种植的橡胶都是高感品种;产区的气候条件与美洲热带类似。因此南  相似文献   

4.
利用MAXENT预测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在中国的适生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引起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及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AXENT与ArcGIS,结合橡胶树在中国的分布预测该病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该病在我国的橡胶园几乎均可适生且适生程度较高,适生区内监测及预警对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测结果的AUC值为0.978,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该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柑桔裂皮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笔者对其症状、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观察,该病具有以品种带病传入和苗木传播为主、快速影响树势、产量和潜伏期长的特点,在防控对策上,应重点加强检疫严禁乱调种苗、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及时清除病树、防止人为传播和加强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为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该病的致病变种十字花科黑斑病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McCulloch)]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介绍了十字花科黑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和鉴定方法,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检疫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香蕉枯萎病在广西局部地区的发生情况,分析了该病在广西传播的原因及未来的发生趋势,提出了政府主导、加强检疫、群防群控、持久治理等防控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为加强植物检疫法规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推进检疫执法监管和疫情阻截防控等重点工作落实,近日,西双版纳州、县植保站在打洛镇农业中心的配合下,在打洛农产品市场进行以"宣传检疫法律法规、强化检疫监管措施、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的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本次宣传活动以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植物检疫行政许可设定依据、目的意义、规范要求和工作流程、常见的农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温岭市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等检疫性病害防控工作经验,分析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对全面控制瓜类检疫性病害发生,提高检疫防控水平,保障西、甜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州新沙港自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进境的非种用大豆进行了有效的检验检疫与监管。1 检验检疫情况1 1 检疫与疫情一年来 ,在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境的8批次约 3 2万t大豆中截获杂草 2 7种 ,其中有二类危险性杂草假高粱 8批次 ,黑高粱 4批次。对危险性杂草超标的情况 ,均按规定出证并对外索赔。1 2 品质检验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大豆分别进行水分、杂质、破碎粒、损伤总量、热损伤粒、油分、蛋白质的检验 ;此外 ,对美国进口大豆还进行异色粒和容重检测。其中从巴西进口的 1批大豆的杂质检测结果为 2 1 1 %,油…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体系顺利运行,协调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与内部、外部公众及其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本文分别从国际协商机制、国家部级联席会议机制,地方政府联合防控协作机制,内部技术支撑机制及社会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公共关系模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橡胶南美叶疫病 Microcyclus ulei(P.Henn.)Arx in Muller & Arx是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 主要产地东南亚,尤其是西马来西亚最严重的叶病。在南美的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该病常发生于土生土长的野生橡胶树 Hevea sPP.中。该病在美洲只限于热带发生,已报道的有: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苏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3~2014年我国进境货物检疫截获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检疫截获昆虫较多、其他有害生物相对较少,有害生物鉴定等级较低,首次截获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与检疫处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某些国家(如巴西、阿根廷、所罗门群岛、喀麦隆)批次截获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等情况,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未来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检疫术语是进行植物检疫工作交流的前提与基础,对植物检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及规范有害生物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明确了有害生物与外来物种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术语及其定义进行整理和规范,提出判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可结合适生性分析、传播途径、寄主情况及潜在的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从进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及后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有一定交集,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对生物入侵防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术语进行规范也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制修订提供了科学思路。本文提出的定义修改建议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方法较为概括,仅为定义和名单的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进境巴西铁树苗木上的茎腐病进行检疫处理试验,并对田间种植的发病巴西铁苗木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杀菌剂新星处理和防治,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底红火蚁传入中国,不仅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10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植物检疫机构、科研教学单位以及发生区的相关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红火蚁危害和扩散蔓延。作者通过对红火蚁的检疫防控工作的回顾,从红火蚁检疫地位的确定、处置工作的透明公开、检疫控制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合作和应急处置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思考,说明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增强透明度、财政保障措施、部门配合以及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对于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性。红火蚁防控的许多做法对今后其他新发生疫情的依法科学控制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3日,连云港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员登轮对"GEOSAND"(海砂)轮装载的57 705.755t巴西大豆进行表层货物检验检疫时,从第4仓货物中截获2头完整的象甲科昆虫(成虫、已死)。经江苏检验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宁省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农业贸易、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省农委2001~2005年连续5年对全省有害生物疫情进行普查,基本查清已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22种。其中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15种,辽宁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7种。据统计,入侵本省几种主要外来检疫性物种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元。针对本省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为害现状,提出建立疫情应急防控体系,“分区治理、分类指导”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榨油产业的发展以及榨油厂对国外大豆的偏爱 ,进口大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据有关部门统计 ,1 999年我国进口大豆为 431 7万t ,比 1 998年增加 1 1 2万t,达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 ,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满足了人们对大豆的消费需求。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工作现状令人担忧 ,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加强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进口大豆检验检疫现状1 .1 检验方面目前 ,仍然是依据合同、信用证等有关规定对水份、…  相似文献   

20.
菊花白锈病在吉林市严重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菊花白锈病是菊花上的重要病害 ,1895年日本首先发现 ,196 4年之后 ,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报道发生。美国等一些国家为防止该病传入 ,将其列入检疫对象。 1979年与 1994年我国检疫部门从日本引进的菊花中发现该病。 2 0 0 0年吉林市花圃中该病严重发生 ,调查发现京白、四季黄两个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