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从作物生理生化、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冬小麦节水灌溉生理生态基础的研究进展。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土壤水分与根系关系、农田生态环境3个方面,每个方面研究已较深入,但对这3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及边缘学科间的协作研究还比较薄弱。今后应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出发,着重研究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节水灌溉对冬小麦与水分关系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节水技术的实质在于研究和解决田间耗水和作物所需水分之间的关系。经过两年对冬小麦的管道灌溉实验,结合对土壤水分、小麦生长状况及气象条件的系统监测,初步确定通常年份最佳灌溉期和灌溉量,每公顷用水在5250-6000m^3可得到6000-7500kg的高产,为本地区建立优化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控制性交替灌溉:一种新的农田节水调控思路   总被引:134,自引:17,他引:134  
根据作物光合作用,蒸腾失水与叶片气孔开度的关系以及由土壤水分亏缺产生的作物水分胁迫信号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机理,提出了控制性交替灌溉这样一种新的农田节水调控思路,阐述了这种节水调控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推广实施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旱农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农业干旱研究实际,刊登最新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旱农研究动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刊登的主要内容有:作物抗旱生理及调控,作物抗旱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早作节水耕作与栽培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旱区土壤与作物营养,旱区农业生态与资源利用,干旱监测预报,旱区气候对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安区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西安市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需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它们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冬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060~2450m3/hm2,夏玉米的灌溉定额为2250~2775m3/hm2;并制定了3种一年两作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高产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旱农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农业干旱研究实际,刊登最新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旱农研究动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刊登的主要内容有:作物抗旱生理及调控,作物抗旱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旱作节水耕作与栽培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旱区土壤与作物营养,旱区农业生态与资源利用,干旱监测预报,旱区气候对作物的影响,旱作农业机械等;设有"专家论坛",约请国内外旱农研究专家做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7.
实时的精准灌溉能够有效提高干旱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灌溉问题的复杂性与来水的不确定性,文中建立了作物实时非充分灌溉制度模型,提出了短期作物系数取值的确定方法.针对已有灌溉管理系统存在的共享性、实时性差问题,文中采用B/S结构模式,以java为开发语言,采用Struts、Spring和Hiber-nate框架,基于实时的气象与田间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应用作物实时非充分灌溉制度模型,研发了冬小麦实时在线灌溉管理系统,并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节水灌溉实验场进行调试和应用.结果表明其精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对北方节水农业尤其是智慧灌区建设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充分发挥旱区节水农业研究优势而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多学科共享研究平台,于2010年6月正式成立。研究院占地230亩,实验室面积10000 m2,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设作物需水调控、节水耕作栽培、节水灌溉技术、水土资源管理等4个研究所。目前开展的科研工作方向有:(1)作物需水与调控;(2)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3)水土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水文、气象、统计年鉴等数据,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以生态耗水为主要水资源约束条件的耕地适宜规模模型,以渭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估算1990—2017年4期耕地适宜面积并评价其开发潜力。结果表明:①1990—2017年渭干河流域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其转化来源以灌木林、草地为主。②流域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与可利用降水,流域耗水以生态耗水为主。③来水量、作物种植结构与节水灌溉是影响适宜耕地面积估算的主要因素。④1990年耕地达到相对饱和状态; 2000年耕地水平不稳定,其扩张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随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节水灌溉普及,2010、2017年实际耕地面积远小于其当年来水量下适宜耕地面积,未来耕地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水处理冬小麦耗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方案确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冬小麦耗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方案确立,结果表明,拔节后冬小麦耗水量关键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在吨粮田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70-450mm。在灌水处理中,水分生产效率随灌水量增大而减少,经济系数和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以灌三水处理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策勒县农作物节水灌溉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节水技术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冬小麦,棉花,玉米三种作物的管灌试验,结合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象等诸要素的系统监测,初步确定了当地通常年份下的作物灌溉期和灌溉量,为建立适于当地条件的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共设置裸地(CK)、秸秆覆盖(JF)、地膜覆盖(DF)3个处理,基于冬小麦2013—2014年实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杨凌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冬小麦全生育期实际作物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减少量分别为13.07 mm和17.86 mm;秸秆覆盖处理对水分比较敏感;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呈双峰变化,峰值出现在分蘖~越冬期和抽穗~灌浆期,其中CK为0.82和1.16,JF为0.89和1.05,DF为0.87和1.13;冬小麦作物系数与种植后天数和大于0℃积温呈现良好的四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关系,其中JF与DF的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  相似文献   

13.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在喷灌和地面灌溉(对照)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 并探讨了其与农田生态因子(冠层空气温度、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和生理因子(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 CO2浓度和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灌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没有改变,但两种灌溉方式下叶水势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叶水势明显高于地面灌溉,在一天中8∶00~18∶00期间的不同时刻,两种灌溉方式下叶水势的差异大小表现为:在灌浆前期,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叶水势的差异以在 8∶00时最大;在灌浆中期,差异以12∶00~16∶00期间最大;在灌浆后期,两种灌溉方式下一天中各时刻的差异微小,相对稳定.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因子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没有改变:灌浆前期,叶水势日变化均主要受生态因子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冠层空气温度的影响;灌浆中期,主要受生态因子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冠层空气温度和生理因子蒸腾速率的影响;灌浆后期,主要受生理因子光合速率的影响.但喷灌条件下各影响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程度较地面灌溉条件下降低,表明喷灌条件下叶水势对影响因子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秸秆覆盖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冬小麦品种的秸秆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节水效应明显,但不同品种对秸秆覆盖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在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农田小气候条件下,8901和6365对春季低温效应不敏感。在节水的同时,可以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总干物质累积以及干物质向穗、茎、叶的运转,与3种处理下品种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位次一致,即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的总干物质累积,以及干物质在穗、茎、叶的累积在不覆盖充分灌溉处理、覆盖充分灌溉处理、和不覆盖亏缺灌溉处理情况下都较高,黄叶干物质累积规律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对于开展节水灌溉和干旱影响评估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0两个年度冬小麦田间水分控制试验,利用盈亏指标和水分影响率分析了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和灌水对作物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影响最明显的时期并不完全一致;分蘖~越冬期灌水对成穗...  相似文献   

1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由中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旱农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生产,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农业干旱实际,刊登最新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旱农研究动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刊发的主要内容有:作物抗旱(抗逆)生理及调控,作物抗旱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旱作节水耕作与栽培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旱区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问题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不合理的用水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宽河大渠输水、田间大水漫灌方式,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农业节水潜力很大。本文重点定量分析了该绿洲农业用水效益、农业节水潜力,建议农业节水的途径及节水灌溉技术应从骨干工程改造节水、中低产田改造节水、降低地下水位节水、改造作物灌溉制度节水、加强管理节水等几个方面进行。最后提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定额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气候考察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公布的计算机作物蒸散量的方程,结合春小麦发育期及其需水规律、新灌区气象、土壤参数,并参考我国目前几种节水灌溉模式,订制了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量及灌溉时次,为新灌区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京津冀水安全,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需要进行及时评估并不断改进,其中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治理效果评估是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衡水深州市、邯郸曲周县、邢台任县三个县(市)的实地调研,运用有无项目对比法,对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节水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节水效果不好,农民基本按照原有的灌溉习惯进行灌溉,并不会按照政策要求减少灌溉次数1次。政策宣传不到位、减少灌溉的减产预期较强、缺乏监督管理、补偿标准偏低是导致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节水效果不好的原因。假定减产比例为13%,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补偿标准估算结果为93元/亩的持续补贴,实际补偿标准明显偏低。为改进冬小麦春灌节水政策的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和强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