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周梁 《饲料广角》1999,(5):10-14
猪的生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助猪的生产者对各种可供选择的饲养和管理策略作出评价,研究人员研制了一些生长模型。在荷兰已经研制出了“猪饲养的技术模型(TMV)”。利用这种模型,可以预测日粮进食量、饲料成分、基因型、性别和气候等对健康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状况、躯体成分、总重界限和矿物质排出物所产生的影响。研制TMV的目的,是为信息服务中心、饲料公司、研究人员和大学生们提供支持。除了提供准确的预测外,模型应该是和使用者友好的,并且能让使用者能在实际中模拟应用。在本文中,将对TMV的理论背景和在实践中模拟应用模型的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猪体组分的生长速度不仅影响养猪企业的生产效率 ,而且影响猪的胴体质量。本文着重研究猪的四大体成分 (水分、蛋白、脂肪、灰分 )的生长模型 ,并用有关实验数据加以验证 ,其中体水分、体蛋白、体脂肪的生长适合于方程Y =aXb,它们的拟合度 (R2 )分别为 0 .988,0 .995 ,0 .997,但是体灰分的生长模型用线性方程Y =aX +b的效果较好 ,拟合度 (R2 )达到 0 .996。  相似文献   

3.
生长猪营养代谢模型中若干概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猪营养代谢模型领域的研究状况。对建立生长猪营养代谢模型的几个环节包括估测采食量、能量与氨基酸利用的模拟、猪体化学组成、生长的模拟、模型验证与评价等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生长猪营养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技     
我国科学家新建立两种基因敲除克隆猪模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  相似文献   

5.
科技     
《饲料广角》2014,(21):3-3
我国科学家新建立两种基因敲除克隆猪模型 10月14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l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成功利用TALEN技术在小型猪中敲除了RAG基因(重组激活基因),获得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型猪模型,该研究成果于6月27日在线发表在免疫学专业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机制性动物生长模型预测猪、鸡等单胃动物生长及体组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藏猪体重非线性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藏猪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型地方猪种,本研究用logistic、Gompertz和Richrds模型拟合了藏猪体重生长曲线,并以成华猪为对照分析了藏猪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均适宜拟合藏猪和成华猪的生长曲线,其中Richards模型最好,Gompertz模型优于logistic模型.Richrds模型拟合的藏猪极限体重为71.91kg,生长拐点为9.45月龄,最大生长速度为180.0g;说明藏猪存在体重小、生长速度慢、生长拐点迟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4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此次赖良学研究团队将新兴的CRISPR/Cas9技术与体  相似文献   

10.
猪与人不仅在体重、生理特点、器官形成和疾病的发生方面都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二者在基因组序列和染色体结构上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猪已被作为人类研究中最主要的哺乳动物模型.目前,小型猪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烧伤、肿瘤、免疫学、心血管病、糖尿病、畸形学和产期生物学、牙科、药理学等多方面的模式研究,以及对黑色素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在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发生中的一些可行的基因组学方法,将为人类相似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公社  王金良 《养猪》1991,(4):26-28
用Logistic和Gompertz两种模型对我国部分地方猪种体重的生长进行了模拟研究。①以Gompertz模型较为适宜,Logistic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差;②在体成熟速度方面,江海型的太湖猪和姜曲海猪>华中型的金华猪和大围子猪>西南型的内江猪>华北型的河套大耳猪和八眉猪>华南型的香猪;③我国地方猪的成熟体重普遍较小,种猪成熟体重多在90—130千克,生长拐点体重多在30—50千克;生长肥育猪成熟体重多在150千克以下,拐点体重40—60千克,最大生长速度不超过500日/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收集鄂通两头乌猪30头公猪和60头母猪从出生到公猪220日龄和母猪200日龄体重,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拟合出体重最优增长曲线。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绝对生长量随着日龄增加不断增大,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公、母猪的增重高峰分别在140~160日龄和120~140日龄。同时,鄂通两头乌猪在生长早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3种非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an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猪体重增长曲线(R2>0.92),综合分析得出Gompertz模型更符合鄂通两头乌猪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在其拟合的生长曲线中,公猪和母猪的拐点日龄、拐点体重、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32.0 d、54.45 kg、599.0 g和120.1d、48.96kg、592.4g。本研究探索了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评价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开展2次试验,研究大鼠作为生长猪饲料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的模型动物的可行性和灵敏性.试验1选用30只6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体重140-160g),随机分成2组.同时选用10头大白×长白公猪(平均体重40kg),随机分成2组.2组大鼠和2组生长猪分别采食含不同品质血粉(Batch干燥法加工的血粉或Ring干燥法加工的血粉)的半纯合饲粮.试验2的设计同试验1,但试验饲粮为含生大豆或热处理大豆的半纯合饲粮.2次试验的预试期和正试期均各为7d.在正试期最后1天,将大鼠和猪屠宰,采集回肠末端食糜,测定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结果显示(1)不同品质血粉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极显著(P<0.001)的差异.但是,氨基酸(除丝氨酸外)回肠末端消化率在大鼠和生长猪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品质大豆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极显著(P<0.001)的差异.但是,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在大鼠和生长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对于测定生长猪血粉和大豆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大鼠似乎是较为合适的模型动物,但对此尚需开展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1,(4)
小型猪作为新型的实验动物模型,已经形成自己的研发系统,目前被应用于多种人类疾病模型,其使用数量也在逐年增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型猪作为人类疾病模型在生命科学领域和医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文章概括介绍了国内外小型猪在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促进小型猪在人类疾病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蒙脱石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矿物元素含量和骨骼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体重(34.79±3.42)kg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1.0%、2.5%和5.0%蒙脱石的日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56 d,分生长和肥育2个阶段饲养。结果表明:日粮中蒙脱石添加量达5.0%时会显著降低猪肥育阶段和试验全期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随日粮蒙脱石的添加水平升高,猪骨骼中钾、钠、镁、锌、铁、铜和锰的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添加量达2.5%时,骨骼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磷舍量也有增加的趋势(P0.05)。综上,日粮添加蒙脱石水平达到或高于2.5%时,会降低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减少骨骼微量元素沉积。  相似文献   

16.
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NRC( 1998)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在较高营养水平下研究测定了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全期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下 ,公、母猪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公猪日增重有高于母猪日增重的趋势。胴体品质上 ,公、母猪热胴体重、瘦肉重、背脂、瘦肉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通过测定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得到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78g/d ,母猪 2 82g/d ,公母平均 2 81g/d。通过测定热胴体重 ,第 10肋背脂、第 10肋眼肌面积得到的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56g/d ;母猪 2 72g/d ;公母平均 2 64g/d。将瘦肉生长指数、温度、饲养密度等参数输入NRC( 1998)模型得到的营养需要量估测值有一定实际意义 ,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有待进一步评估验证  相似文献   

17.
金华猪Ⅰ系生长曲线分析与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对初生至6月龄金华猪Ⅰ系公、母猪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猪的公、母猪在6月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均能比较好地拟合Ⅰ系金华猪公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8、0.998和0.997)和母猪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5、0.998和0.998),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微新闻     
正中农科院育成国际领先水平小型猪近交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冯书堂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际首例小型猪近交系研究,在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研究、新药临床前评价、食品安全评价、疫苗研制等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某种程度上,研究理想蛋白质模型的方法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方式。本文比较了Inra Porc模型和NRC模型在猪不同生长阶段的氨基酸需要量;阐述了配制日粮配方是根据需要量或是生长性能以及选择何种模型需要使用者去更好地判断。  相似文献   

20.
Prop1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早期胚胎垂体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小型猪与梅山猪比较,其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对五指山猪、藏猪和版纳猪3种小型猪的Pro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已知梅山猪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为:五指山猪与藏猪外显子1第69位发生G-A碱基替换,编码同义氨基酸;藏猪外显子2第115位发生A-G碱基替换,编码终止密码子;藏猪与版纳猪外显子3第466位和第631位均发生C-T碱基替换,第466位藏猪编码同义氨基酸;第631位版纳猪编码丝氨酸(TCC),梅山猪编码脯氨酸(CCC),即2种猪的Prop1基因产物不同.在Prop1基因终止密码下游250左右有一个腺苷酸丰富区,五指山猪与藏猪有15个腺苷酸串联,版纳猪有12个.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猪和小型猪之间生产性能差异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