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对基地不同程度缺钙症状的烤烟植株的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烟株叶片反转卷曲的畸形症状的程度与叶片内钙含量呈反相关,而与烟叶内硫酸根离子和磷的含量呈正相关。基地新垦红壤中只是因为使用商品有机肥1号才有大量的硫酸根和磷酸根可供烟株吸收。水培试验结果证明,高浓度的磷酸根离子能够诱导烟株缺钙的症状,营养液中钙浓度越低,磷酸根浓度越高,诱发的烟叶缺钙的症状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从而证明基地出现的因施用商品有机肥1号而诱导烤烟缺钙症状的机理确是由于该有机肥所含的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与根际土壤中的钙形成溶解度更低的硫酸钙盐或磷酸盐的沉淀,因此阻碍了Ca2 的吸收,以及烟株大量吸收磷酸根和硫酸根导致体内钙的转运和再利用困难所致的。  相似文献   

2.
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的氮素淋失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秀丽  孙波 《土壤学报》2008,45(4):745-749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排泄物产量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6·9亿t增加至2002年的41亿t,2002年的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成为农业氮磷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2]。农田土壤硝酸盐的淋失是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3]。国内外在化肥氮素淋失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施用有机肥的氮素淋失方面,国外主要利用试验和模型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养殖场、牧场和农田的氮素迁移的影响[4~8],提出有机肥的区域管理措施和对策[9~10]。而国内主要利用室内培养试验或短期试验观测农田土壤氮素迁移,利用长期试验对有机肥氮素迁移的研究主要针对秸秆[11~14]。由于有机氮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3.
张大庚  李天来  依艳丽  栗杰  贺云龙 《土壤》2012,44(5):740-746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单施氮肥和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钙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和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钙和水溶性钙含量分布均为0 ~ 20 cm>20 ~ 40 cm土层,而吸附性钙素含量分布为0 ~ 20 cm<20 ~ 40 cm土层。单施氮肥处理两土层土壤水溶性钙含量均高于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而全钙和吸附性钙素含量均低于配施处理。单施氮肥处理土壤不同粒级全钙含量分布均为:(<0.1 mm)>0.1 ~ 0.2 mm>0.2 ~ 0.5 mm>0.5 ~ 1 mm,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为:(<0.1 mm)>0.5 ~ 1 mm>0.1 ~ 0.2 mm>0.2 ~ 0.5 mm。两组处理土壤各粒级水溶性钙和吸附性钙含量分布均为:(<0.1 mm)>0.1 ~ 0.2 mm>0.2 ~ 0.5 mm>0.5 ~ 1 mm。  相似文献   

4.
水稻土FDA水解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壤质量指标研究中,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荧光素二乙酸酯(Fluorescein d iacetate,又称3′6′-二乙酰-荧光素,FDA)水解反应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质量的变化[1~3],将其作为土壤生物学指标之一[4]。FDA的水解反应最早于1963年由Kramer和Guibault用来测定脂肪酶的活性[5],直至1980年FDA的水解反应才被用来检测微生物活性[1]。Swisher和Carroll报告[1]FDA水解生成荧光素的量与冷杉叶上生长的微生物群体数量成正比;他们同时提出了测定土壤FDA水解酶活性的基本方法。Schnürer和Rosswall[2]利用这一反应测定了土壤  相似文献   

5.
根际pH对玉米利用磷酸单酯和双酯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有机磷在土壤全磷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植物潜在的有效磷源,但必须通过磷酸酶的水解作用释放出无机磷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有机磷的主要形式为磷酸单酯和磷酸双酯。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无菌条件下不同形态的氮源引起的根际pH变化如何影响植物对这两种有机磷的活化利用。【方法】采用琼脂无菌培养体系种植玉米,向玉米植株供应两种形态的氮源和磷源, 氮源为硝态氮和铵态氮,磷源为植酸钙和卵磷脂,植酸钙属于磷酸单酯盐,卵磷脂属于磷酸双酯盐。不同的供氮形态会导致根际pH变化,进而研究根际pH变化对磷酸单酯盐和磷酸双酯盐的活化利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当给玉米供应铵态氮时,根际pH从5.5降至4.0; 供应硝态氮时,根际pH升至6.6。测定玉米根际的琼脂中根系分泌的磷酸单酯酶和磷酸双酯酶活性发现,磷酸单酯酶活性在pH 6.0~7.0之间最高,磷酸双酯酶活性在pH 7.0~8.0之间达到最高。无论以植酸钙还是卵磷脂为有机磷源,相对于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能够使根际保持较高的磷酸单酯酶或磷酸双酯酶活性。有机磷的水解过程由磷酸酶活性和底物有效性两个因素控制,而植酸钙的水解受根际pH影响很大,在一定pH范围内,植酸钙的溶解度随根际pH值降低而升高,有效态磷浓度的增加,使得磷酸酶的底物有效性提高。在供应铵态氮时,根际pH值降低,玉米对植酸钙的利用效率高于硝态氮处理,尽管供硝态氮时磷酸单酯酶活性更高。同时,在供应铵态氮条件下,植株对植酸钙的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卵磷脂,原因在于虽然磷酸双酯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较低,由于植酸钙的溶解度较大,它的底物有效性更高。因此,植酸钙处理中植株的磷含量更高。相反,在供应硝态氮时,植酸钙溶解度减小而两种磷酸酶活性较高,卵磷脂处理中植株的磷含量更高。【结论】土壤中有机磷的水解过程由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磷底物有效性两个因素控制,酶活性与根际pH密切相关。本研究说明土壤有机磷的活化必须首先转化为溶解于水溶液中的状态,才能作为磷酸酶的底物被催化水解。我国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北方土壤大范围酸化,这种酸化无疑对土壤固有或随有机物料进入农田的有机磷的活化利用是具有重要贡献的,应该在北方土壤养分管理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有机肥对耕地棕壤团聚体及钙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施有机肥对耕地棕壤团聚体及钙素分布的影响,以长期定位施肥近30年的耕地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级,系统研究了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氮磷肥对耕地棕壤团聚体及不同形态钙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有机肥可增加1~2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且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增加了66.68%;与单施有机肥相比,配施氮磷肥则降低了1~2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对照相比,单施及配施有机肥均降低了0.25~1 mm粒级团聚体含量,降幅最高达15.20%。单施及配施有机肥均提高了全土的全钙含量,其中单施高于配施,最高为施高量有机肥处理,增幅达11.67%;单施有机肥处理以1~2 mm粒级团聚体的全钙含量最高,配施氮磷肥后以0.053~0.25mm的最高;与对照相比,单施及配施有机肥均增加了各粒级团聚体水溶性钙含量;单施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配施氮磷肥却相反;单施及配施有机肥处理均增加了全土酸溶性钙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耕地棕壤各级团聚体的全钙含量是影响各形态钙素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长期施有机肥不仅增加了耕地棕壤较大粒级团聚体含量,且可增加较大粒级团聚体的钙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凤县地处北纬33°34′-34°18′,东经106°24′-107°07′的秦岭山脉西南麓,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县境内高山纵横,河谷交错,平坦之地极少。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与之相应的复杂气候条件,历来林牧特产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由于该地苹果发展快,幼树结果早,果实色泽艳丽,风味浓,肉质脆及耐贮藏等特点,曾于1974年被国家正式批准,划为外销基地。每年约有1/3的苹果出口。笔者为了探索和揭示影响凤县苹果生态环境的气候问题,在统计分析有关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并作了一  相似文献   

8.
西瓜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对有机肥营养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肥营养对西瓜品质具有提升效果,但根系对有机肥中养分的吸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尤其对磷素的利用机制。本研究关注西瓜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采用模拟西瓜根系分泌物的方法研究有机酸对有机肥中可溶性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有机肥中的磷替代化肥磷时西瓜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响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以及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西瓜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西瓜磷营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中水浸提可溶性全磷含量为6.9 g?kg~(-1),可溶性无机磷含量为525.1 mg?kg~(-1),可溶性全磷中无机磷占7.6%,有机磷占92.4%,可溶性有机磷需经过水解后才能被根系吸收。有机肥中磷替代化肥磷时,西瓜根系和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西瓜茎、叶中磷含量提高。施用三倍有机肥时西瓜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和西瓜产量提高。因此,有机肥中磷替代化肥磷时,西瓜通过提高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提高利用有机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日光温室有机肥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有机肥具有供应养分和改良土壤的双重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据报道日光温室有机肥使用量高达70 000~80 000 kg·hm–2[1–2],养分投入的50%以上氮和磷、30%左右的钾是以有机肥形式提供[2]。尽管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大田有机肥氮素矿化特征[3],但日光节能温室为封闭或半封闭系统,环境条件和物质运动发生相应变化,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4–5],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郭前旗灌区的碱化草甸盐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工作是我们于1953—1955年所进行的土壤调查、水稻栽培调查、试点观测以及初步改良试验,现仍在继续进行中。地理概述本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方位约在东经124°10′—12°2′,北纬45°0′—45°8′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方法  依托进行了22年的黄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及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且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因稻田、旱地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稻田和旱地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中性磷酸酶(NEP)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除个别处理外,施用化肥对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5.8% ~ 27.1%;旱地上,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NK、NP、NPK)ACP活性显著提高了14.2% ~ 29.0%,ALP活性显著降低了20.1% ~ 50.7%,施用有机肥处理ACP和ALP活性分别提高了11.7% ~ 17.7%和9.4% ~ 56.9%,NEP活性降低了10.5% ~ 32.3%。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缺素施肥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ACP、NEP、ALP活性分别提高了9.1% ~ 18.5%、6.9% ~ 17.3% 和8.3% ~ 15.0%;旱地上, NK处理ACP和NEP分别显著提高了12.9%和12.9%,PK处理则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8.9%,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降低了5.9% ~ 28.9%,ALP活性显著提高了50.1% ~ 115.3%。相关分析表明,NEP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在稻田和旱地上相关性相反;ALP活性在旱地和稻田上与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磷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旱地上ALP活性受pH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他磷酸酶活性受土壤磷素的直接影响作用均较大。  结论  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有效性密切相关,稻田上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有效途径,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尤其是氮钾处理可提高ACP活性,增加土壤磷素供应,施用有机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增加ALP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味精废浆有机肥对杨树根系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效果,为杨树苗的培育和造林以及味精废浆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一年生欧美I-107杨树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模拟方式,研究CK(不施肥)、CF(单施化肥)、CM(味精废浆)和CM+CF(味精废浆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杨树苗根系构建水平、根系吸收面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地径、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味精废浆显著促进了杨树苗根系的生长,尤其增加了毛细根的数量及在根体系中的比例。同CF相比,CM+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幅分别为76.39%和121.48%;同时,CM+CF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达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此外,该处理还明显促进了杨树苗地径、苗高的生长,其中地径分别较CK,CF和CM处理显著提高45.30%,22.62%和10.78%,苗高分别显著提高42.21%,20.65%和11.46%。[结论]味精废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助于改善杨树苗根系特性,并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而促进杨树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对潮土物理性状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0—15和15—30cm土层土壤水力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量碳、氮的改善效果,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10,20t/hm~2。[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各水力学指标,其中土壤容重降低了10.37%~19.26%,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提高了13.12%~32.25%和37.28%~67.11%;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分形维数;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66%~52.67%和11.52%~22.64%;土壤物理特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改善潮土土壤结构和水力学特性,增加土壤蓄水供水能力,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4.
<正> 叙永县位于东经105°03′——105°40′,北纬27°42′——28°31′之间;海拔高度为247——1902米。以县城划界,南北两大气候特点突出,差异非常明显。南面山岭纵横,属云贵高原娄山余脉系;北面大部分是平丘地带属盆地暖湿气候。全县呈南高北低半倾斜状,立体气候非常突出。我县是省烤烟基地之一,产量居全省第三位,其产值在我县多种经营种植业中居首位。1966年种植烤烟448亩,81年接近2万亩,产量4万担;82年种植面积上升到4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农田表层(0~20cm)有机碳估算1m土体有机碳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土壤有机碳(SOC)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表层(0~20cm)和1m土体的SOC是评估农田SOC的两个重要指标[1]。很多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来估算农田SOC[2-6],一些研究已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尤其是表层(一般为0~20cm)的SOC基本呈增加的趋势[5-8],这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施用以及少(免)耕技术推广有关[9-10]。但由于农田SOC,至少是表层SOC,是  相似文献   

16.
新垦淡灰钙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林国  罗代雄 《土壤通报》2007,38(1):188-190
淡灰钙土是宁夏重点开发利用的耕地资源。针对新垦淡灰钙土土壤养分含量十分贫乏的问题,采取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垦淡灰钙土4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增产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有机肥和氮磷、氮磷锌及氮磷有机肥配施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施N225kg hm-2,较不施肥(对照)平均增产46.9%;施P2O5103.5~207.0kg hm-2,较单施氮肥平均增产31.3%,土壤速效磷提高1~2倍;每公顷第1年增施硫酸锌45kg hm-2的较氮磷配施平均增产7.7%,土壤有效Zn含量连续4年较氮磷配施提高1~1.5倍;增施羊粪11250~22500 kg的较氮磷配施平均增产14.1%,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TTC-脱氢酶活性测定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龙胆GAP基地土壤中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对不同月份、种植不同年生龙胆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中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6月份出现一较高值,脱氢酶活性较高时期在7月份,土壤转化酶活性较大值出现在7、8月份,磷酸酶活性则逐月增高至9月份达到最大值,土壤总体酶活指标极大值出现在8月份;随着龙胆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有所提高,而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种植不同年生龙胆土壤中酶的活性随季节波动不尽相同。比较GAP基地龙胆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酶活性,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根际土非根际土,而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则为非根际土根际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酸性及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酸性、中性及碱性三种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总体酶活指标与转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完善了中药材龙胆GAP种植基地土壤酶的信息,为综合评价基地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药用植物龙胆的合理施肥、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15,(6):1459-1465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使农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生物活性受到极大破坏,作物产量对化肥养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本文采用大田试验和Biolog生态板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普通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IO)替代部分化肥(CF)对马铃薯收获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144 h后,收获期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T8处理(60%CF+BOF6000 kg hm-2)最大为0.848,T2处理(100%CF)最小为0.467,单施化肥降低了根际土壤的微生物代谢活性,低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40.52%;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的Shannon、Mc Intosh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高于普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说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比普通有机肥更能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8个处理的主要利用碳源均为羧酸类物质和糖类物质,表明以糖类和羧酸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在马铃薯收获期的根际土壤中占主导位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比普通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当年肥料深施对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当年生土最佳施肥方式,试验连续2年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不同施肥深度(0—20cm,40—60cm,80—100cm土层)对生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innaeus)根(根重)—冠(地上部生产力)—土(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系统垂直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明显提高生土棉花地上部生产力,但对根重发育没有明显优势;单施P肥明显改善生土棉花根重垂直分布,但明显抑制地上部生产力形成;NPK配施有利于协同生土棉花根—冠建成;(2)有机肥或含P肥,有利于提高生土棉花根际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生土棉花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3)相关分析表明,生土棉花根土系统建成中,在酶促反应下,根系及土壤营养之间彼此互为促进,从而达到生土熟化;(4)因子分析表明,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建成的首要因素是根-冠系统,其次是根-土养分系统,根—土酶系统通过活化土壤养分而促进根—冠—土系统的良好构建;(5)聚类结果得出,当年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施肥方式是40—60cm土层单施有机肥或配施NPK肥。由此可知,当年生产见效并改良生土的最佳施肥方式是有机肥或NPK肥深施40—60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评估黑土低山丘陵区不同地力提升措施对坡改梯区域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该区耕地地力提升和黑土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野外监测与多元数理统计方法,识别化肥、有机肥和秸秆不同组合混施对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状、玉米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 [结果] ①秸秆配施有机肥措施不仅对耕层肥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改良作用,同时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且化肥、有机肥和秸秆混施处理效果最好; ②添加秸秆与有机肥措施显著降低了C∶N,提高了N∶P和C∶P值,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生长、发育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环境; ③土壤持水能力和有机C含量是黑土低山丘陵区梯田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未来应持续开展秸秆与有机肥混施措施; ④化肥混合有机肥3.75 t/hm2或秸秆3.00 t/hm2是提高黑土丘陵区梯田产量的最佳施用量。 [结论] 黑土低山丘陵区不同地力提升措施对坡改梯区域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该区域适宜用化肥混合有机肥、秸秆来改善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