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马传染性贫血病防制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1990年青海省采取以“检疫、扑杀”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马传染性贫血病开展大规模地普查检疫工作,共检疫马(包括驴、骡)250190匹(次),平均受检率为37.20%,仅1977~1980年在西部的格尔木和都兰地区检出阳性马195匹,其他地区未检出,平均阳性率为0.08%,对阳性马全部进行了扑杀、消毒、深埋处理;自1981年后至1995年,全省再未检出病马。1992年经申报农业部考核验收,达到部颁《标准》中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目前防制工作已由普查检疫转向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以临床检查与鼻疽菌素点眼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的流行、防制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已得到有效控制。1964年~1990年全州共检疫马186673匹(次),检出并扑杀阳性马677匹。2002年~2005年共监测2068匹(次),未检出马鼻疽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3.
新疆昌吉马鼻疽达到区消灭标准庄秀琪(新疆昌吉州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站,831100)新疆昌吉州的马鼻疽防治工作,从1957~1994年,坚持防疫、检疫、治疗、扑杀病马,清净了马群,累计检疫马330957匹,检出阳性马5052匹,且对病马分别采取了隔离...  相似文献   

4.
一、流行情况  195 8年四川省宝兴县森工局从外地购回 10 0匹马 ,在未经检疫的情况下 ,送到宝兴县硗碛藏族乡饲养 ,两个月后 ,引起马鼻疽流行 ,先后造成死马 45匹。随后疫情扩大 ,引起硗碛乡 4个村的 80匹本地马发病 ,造成死亡 32匹。 195 9年 ,经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对硗碛乡的 142匹马作点眼检验 ,检出阳性马 5 3匹 ,阳性率达37 3%。二、防制措施1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把防制技术传授给基层兽医、卫检人员以及养畜户 ,为全面开展马鼻疽的检疫奠定了基础。2 及时处理病马是消灭传染源的重要一环。对症状明显的开放性鼻疽…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外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鼻疽菌素,对同群54匹马进行两次鼻疽点眼检疫第一次检疫检出阳性马35匹,阳性率67.3%,第二次检出阳性马3匹,阳性率5.6%。通过两次点眼结果和另10匹马的不同鼻疽菌素点眼比较实验的分析,两次检疫结果有极大的差异,不同厂家生产的老鼻疽菌素和提纯鼻疽菌素、荷兰和国内生产的提纯鼻疽菌素的点眼反应强度不一。两次检疫结果存在极大的差异,鼻疽菌素标准化的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同德县是海拔在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寒纯牧区。有六社一场(五个牧业公社,一个半农半牧公社,一个地方国营牧场)。全县各类牲畜六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七头(只),其中马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二匹,占牲畜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七。马鼻疽是发展养马事业的大敌。一九六四年全县进行了一次马鼻疽检疫,发现鼻疽马三百四十八匹,检出率高达百分之七点四四。严重威胁着我县养马事业的发展。一九  相似文献   

7.
对出疆马、驴鼻疽病检疫的同时,也常发现马腺疫的疫畜。经检疫1100匹马时鼻疽阳性马6匹,腺疫阳性马19匹,检疫4000匹驴时,鼻疽阳性驴16匹,腺疫阳性驴3匹。鼻疽和腺疫是马、骡、驴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二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某些症状既有相似处,亦有不同处,现就马鼻疽与马腺浸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浅叙如下。1马鼻腔鼻疽临床症状颌下淋巴结肿胀,如果是一侧的鼻腔发病则表现为同侧的颌下淋巴结肿胀。肿胀程度达核桃大和鸡蛋大,不移动,很少出现化脓或破溃。严重的鼻腔界疽可发生鼻中隔穿孔,导致病畜衰竭死亡。鼻腔内流出脓性分…  相似文献   

8.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检测114匹份补体结合反应(CF)或琼脂扩散反应(ID)阳性马、骡血清,结果全为阳性,而单用CF和ID,其阳性率分别为47.4%和71%;检测1000匹份健康马骡和27匹份类症病马血清,结果全为阴性。在传贫检疫中,同时以ID和IFA对3625匹马、骡血清进行检测,结果IFA多检出4匹。对此4匹马、骡经多次用CF追试,其中3匹为阳性,1匹经调查曾注射疫苗,未再继续追试。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对100匹注射疫苗的马、骡、驴的抗体阳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IFA44%,CF25%,ID%。IFA法最终判定以需2小时,节省抗原材料,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1953年由于阜阳地区自外省购入马匹而带入马鼻疽,50-80年代该病在淮北及沿淮局部地区流行,疫情发生后,由于各地积极采取检疫、扑杀、隔离、消毒等综合必防治措施,1990年后临床再无病例发生,检疫中也再未检出阳性畜。1996-1998年连续3年在原疫区以鼻疽菌素点眼检疫马属动物77005匹,结果均为阴性,1999年11月底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4年9月全省《关于马鼻疽防治工作的安排意见》的部署,兴海县于1985年5月到1987年5月连续三年展开马鼻疽检疫工作,检疫各类马属动物为:1985年受检数10741匹,受检率为85.16%,阳性1匹,阳性率为0.009%,阳性马已处理,1986年受检数10589匹,受检率为90.79%;1987年受检数12082匹,受检率为92.07%。三年检疫结果表明,我县初步达到颁布的净化标准。现将三年的检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兴海县是以牧为主的牧业县,畜群结构以羊为主,马属动物仅占第三位,徘徊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五年元月初,我县举行赛马会时发生马流感。由于马匹集中、分散、流动,本病随即传播到全县农牧业各公社,共发病1,135匹。州县及公社机关乘马因流感继发急性结肠炎36匹,死亡33匹。尕德农业队役用马继发2匹,死亡2匹,牧区放牧马未发现继发病。以州县机关舍饲、骑乘或赛跑、喂精料过多的马继发急性结肠炎死亡最为严重,就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减少畜禽疫病的传播,我区自1984年以来,全面开展了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两年共检活猪3.6万头;集市检疫马584匹;奶牛结核检疫1247头;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牲猪2985头,牛  相似文献   

13.
琼脂扩散法和酶标斑点试验结合确诊马传贫病为巩固马传贫病防治已取得“稳定控制区”的成果,1991年开始,在市场、运输、产地等环节开展了血清学疫情监测,三年共琼扩血检马类牲畜3094头(匹),其中有两次在市场采集血清中,检出琼扩阳性马。被检马匹血清经琼脂...  相似文献   

14.
我县1980年首次对种猪开展猪布病抽样检疫。全县10个公社128个大队中,抽检64个大队和11个国营场站,共505头(其中种公猪66头,繁殖母猪439头)。在66头公猪中,检出阳性5头,可疑5头;在439头母猪中,检出阳性16头,可疑27头。后来经送广西区兽医研究所复检综判:公猪阳性8头,占公猪抽检头数的12.27%:母猪阳性12头,占母猪抽检头数的2.73%。通过检  相似文献   

15.
马腺疫(Adenitis Eguorum)是马、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别是幼驹容易感染,此病常发生在秋末春初气候潮湿多变季节。一九七七年秋末至一九七八年初春,我县西溪、林泉、野坝、绿化等公社先后发生马腺疫流行,蔓延时间达三个多月,据统计,发病马占50%以上。为了及时防止马腺疫的传染,减少马匹的死亡,促进农牧业生产和运输业的发展,我站自配处方,试制复方千里光注射液共四万八千五百多毫升,我们与上述四个公社畜牧兽医站协作,对马腺疫进行了治疗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共治疗病马253匹,(死亡3匹,有34匹中途配用其他药物治愈未计入疗效)治愈216匹,治愈率达85.3%。现将治疗情况介绍于  相似文献   

16.
我省马鼻疽病的防治工作,自5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据1983年全省牲畜疫病调查,主要产马区马鼻疽阳性率已下降到0.1%以下,有的县已经连续二年没有检出阳性马,部分县已控制了本病。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以州、县为单位,再采取连续检疫三年、扑杀阳性马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图里河镇非马传贫注苗区,用琼脂扩散试验(ID)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对64匹马进行了对比检查,检出ID、ELISA双阳性4匹、DLISA单阳性马3匹。对3匹ID阴性,ELISA阳性马血清用不同浓度琼扩抗原重复检测结果为阴性,而用不同批次的ELISA抗原包被板及酶标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陧阳性,用马传盆病毒抗原对3匹单阳性马血清中和后,再进行ELISA测定,OD值均降低5  相似文献   

18.
我们遇到一例“龙挽”种公马因胰腺破裂导致死亡病例,现介绍如下: 一、病例介绍1973年春,巴彦县原西集公社山前大队引进一匹三岁雄性龙江挽马做种用。在一次放牧途中经过一个宽2.5米的水渠时,来不及收缰,骤然跳越,马匹失足,人马突然跌倒沟中,马爬起后,腿瘸,身上出汗,四肢颤抖,牵回。半小时后,该  相似文献   

19.
1988年5月,我市某企业奶牛场在年度检疫时检出结核菌素阳性牛及可疑牛24头,占全场存栏数的20%,鉴于该场在以往检疫中从未出现过结核菌素阳性牛,在场方要求下,我站对该场牛群进行检疫净化及兽医卫生监督。经过一年多五次检疫及扑杀阳性牛,该场牛群再未检出阳性及可疑牛,达到了净化要求。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抗伊氏锥虫表膜抗原的McAb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8匹健康马(骡)、5匹人工接种伊氏锥虫马(骡),9匹先用锥虫弱毒株免疫后用强毒株攻毒马(骡)共278份血清的循环抗原(CA),同时用常规间接ELISA检测了相应的循环抗体(CAb)。结果: 278份血清的CA、CAb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其阳性检出时机不完全吻合;人工接种马(骡)的CA阳性检出率高于CAb,于接虫后经1-2个CA高峰而死,濒死前4/5动物的CA呈现阳性,免疫马(骡)在攻虫前CA即可呈现阳性,多经1-3个CA高峰后逐渐转阴;人工接种马(骡)的CA水玉高于免疫马(骡),二次攻虫后的CA水平高于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