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施肥与马铃薯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和产量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定位施肥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氮磷钾(MNPK)、有机肥(M)、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不施肥对照(CK)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含量时空变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施肥量为腐熟羊厩肥22 500kg/hm 2、N 150kg/hm 2、P2O575kg/hm 2、K2O 270kg/hm 2。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均呈现波动变化;生育期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形变化趋势,20~40cm土层为最大蓄水层和耗水层。NPK、MNPK、M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NK、NP、PK和CK,说明施用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持水性能。两年平均产量以M处理最高,其次是NPK处理,再次是MNPK处理;商品薯率也以NPK、M和MNPK处理较高;单株结薯数以M、PK、MNPK、NPK处理较高,NK和CK处理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缺乏磷、钾较缺乏氮素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结薯数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春马铃薯威芋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西洋复合肥750kg/hm 2+追施尿素112.5kg/hm 2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1 800kg/hm 2可使马铃薯出苗率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2.11%~26.46%,单株结薯数提高5.45%~38.18%,单株产量提高1.41%~47.16%,均以加施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处理最佳;加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磷素含量,增幅为19.55%~42.46%,同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2.44~8.69个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素、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与习惯施肥相比,加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9.31%~91.35%(金葵子LPK生物肥除外)、38.21%~52.36%、10.42%~21.74%、10.92%~68.41%和10.53%~39.47%。综合来看,RW促腐剂混合有机肥可作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N2P2K2产量最高,达到42275.09kg/hm2,增产88.1%;其次为处理N2P2K1,产量为40472.60kg/hm2,增产80.0%。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以及大中薯率均以处理N2P2K2最高,分别达到4.97个/株、174.95g/块、99.05%,并且均显著高于处理N0P0K0;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磷肥有利于还原糖含量的降低和Vc含量的提高,氮肥则相反,使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而Vc含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适宜施肥方案为:纯N114.0~150kg/hm2、P2O563.75~75kg/hm2、K2O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135kg N/hm 2)、中氮(225kg N/hm 2)和高氮(315kg N/hm 2)与2个磷钾用量(P2O5-K2O,90-120、135-180kg/hm 2)处理组合中,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氮钾含量、氮钾累积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高;等氮条件下,增施磷钾使植株含氮量降低,植株氮、磷和钾累积量随磷钾用量增加而增多。各施肥处理生育期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表现为起身期较冬前降低,起身至开花期不断增高,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灌浆期至成熟期有所回升的特征。随生育进程,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V”字形变化,在开花期达到谷底。高氮水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于低氮处理;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随供氮增多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中氮处理最高;产量表现与穗数相似,但中、高氮处理差异较小。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可明显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随供氮增多,单位氮素生产子粒能力降低,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磷、钾素生产子粒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多呈低—高—低变化。研究表明,中氮(225kg N/hm 2)配施磷钾(P2O5-K2O,90-120kg/hm 2或135-180kg/hm 2)有利于调节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植株养分吸收、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选择在习水县主要旱作土黄壤上进行了脱毒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配比与用量对马铃薯鲜薯产量、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在马铃薯上氮肥的增产效应居首位,增产36.3%,磷肥次之,增产24.2%,钾肥增产最低,为11.0%。单位养分增产效果,磷氮钾。中量氮、磷、钾施用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提高作用最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11.55%、6.77%、11.68%。马铃薯最佳经济产量1609.8kg/667m2,最佳施肥量:N10.2kg/667m2,P2O57.2kg/667m2,K2O14.8kg/667m2。  相似文献   

6.
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明内蒙古武川地区定位施肥条件下最佳的施肥配比,以‘克新一号’一级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单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配施、氮钾配施、磷钾配施、空白对照2年连续定位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商品薯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8%~49.67%,13.97%~55.14%,以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氮磷钾配施处理;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直连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以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微量元素锌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16.00 mg/kg),钙、硒含量以氮钾配施处理最高(208.40 mg/kg、8.40 μg/kg),而铁含量以氮磷配施处理最高(206.03 mg/kg)。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是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7.
谷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谷子氮、磷、钾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谷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氮、磷、钾肥的最优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氮、磷、钾肥对谷子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通过三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33kg/hm 2、P2O5 115.93kg/hm 2、K2O 32.48kg/hm 2。通过一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2.66kg/hm 2、P2O5 109.30kg/hm 2、K2O 32.68kg/hm 2。因此,豫谷23施肥时,应以氮、磷肥为主,兼施钾肥。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菜田化肥农药施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不同种植年限,调查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化肥、农药施用现状。结果表明:露地蔬菜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N 327.0 kg/hm2、P2O5 186.0 kg/hm2、K2O 138.0 kg/hm2,氮、磷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适宜,露地蔬菜氮、磷肥用量要适当控制。大棚蔬菜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N 868.5 kg/hm2、P2O5 544.5 kg/hm2、K2O 496.5 kg/hm2,日光温室蔬菜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N 883.5 kg/hm2、P2O5 684.0 kg/hm2、K2O 724.5 kg/hm2,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严重超量,特别是磷肥最为严重,设施蔬菜施肥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并协调好氮、磷、钾的施用比例。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氮、磷、钾肥施用量有明显提高趋势,而大棚与日光温室蔬菜化肥施用量与种植年限长短关系不大;菜田杀菌剂、露地蔬菜杀虫剂用量基本适宜,设施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杀虫剂用量过高。随种植年限增长,菜田杀虫剂、杀菌剂用量总的呈增加趋势。要通过科学使用农药,遏制农药用量不断增加的势头,从而解决盲目施用农药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生长、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一定程度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起到较好的壮苗效果;在K2O 30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对照相比,马铃薯块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K2O 225 kg/hm2以上用量时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在K2O 300 kg/hm2以上用量时显著提高,而施钾一定程度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素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钾素吸收利用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K2O 225 kg/hm2时达最大值。建议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钾(K2O)用量以225~3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紫罗兰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次饱和一D最优设计,研究密度与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影响,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得出紫色马铃薯在浙东地区2月上旬播种,单产大于22.5 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5.59~5.88万株/hm2,氮肥用量141.27~161.79kg/hm2,磷肥用量103.68~118.68kg/hm2,钾肥用量242.22~264.72kg/hm2。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西藏海拔4 300m地区种植燕麦的氮、磷肥需求及其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进行了燕麦的氮、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该区种植燕麦可正常成熟,生育期114~124d;施用氮、磷肥对燕麦产草量、植株高度、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在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干草产量、乳熟期植株高度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以施氮(纯N)75kg/hm 2、磷(P2O5)60kg/hm 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为11 573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4 718kg/hm 2,且净收益最高。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纯N 75kg/hm 2和P2O5 60kg/hm 2可作为该区草地建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冬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河南省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丰油10号为冬油菜供试品种,在基追比为7:3的基础上,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农学利用率、养分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并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确定不同轮作区油菜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中,稻油轮作潢川2个试验点达到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为N2P2K3,平均产量为3 204.15kg/hm 2,其经济效益最高,为13 485.5元/hm 2。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15.33、22.20和22.17kg/kg。因此稻油轮作中磷钾较低地区的最佳施肥处理为N2P2K3,与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结果基本一致。玉米-油菜轮作区南阳试验点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为N1P1K2,产量为2 801.4kg/hm 2,经济效益为12 599.4元/hm 2,相比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N2P3K2,产值减少875.3元/hm 2,经济效益增长472.4元/hm 2。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4.05、6.07和5.87kg/kg。因此玉米-油菜轮作磷钾较高地区最佳施肥处理为N1P1K2,是获得高产和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南方机械化作业条件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湘春豆V8’为材料,通过大田大区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春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机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倒伏率随着播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大豆出苗率、成株率则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2)大豆单位面积株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多,而每株有效荚数则反之;施肥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每荚果粒数;均数间两两比较表明,S2F2(播种量75 kg/hm2+复混肥量90 kg/hm2)处理可获得最高产量2834.91 kg/hm2。(3)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机收损失率均无显著影响,且不存在交互效应,总体机收损失率在5.39%~6.21%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播种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株数、成株率、株高、倒伏率来影响机收含杂率,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株数、成株率来影响机收损伤率;而施肥量主要通过株高、底荚高度和倒伏率来影响机收含杂率。播种量对机械收获质量,特别是机收含杂率和损伤率影响较施肥量更为广泛。综合考虑大豆产量及机械收获质量等因素,认为采用播种量75 kg/hm2+复混肥量90 kg/hm2可获最高产量2834.91 kg/hm2(机收2731.88 kg/hm2),且能有效降低机收含杂率和机收损伤率至6.82%和11.38%。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榆绿1号’为试验对象,设计6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达到了差异显著的影响,对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由氮肥施用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在施用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和商品有机肥75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最佳施用量推荐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氮素运筹是调控作物生长及光合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以丰油10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氮肥及其施用量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及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简化高效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蕾薹期和花期的叶绿素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有所增加,花期的叶绿素SPAD值明显高于对照N0。而与光合作用相关的4个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在蕾薹期受氮肥施用量影响较显著,花期差异不显著。当采用尿素分次施用纯氮量达到240kg/hm 2(U16)时,可显著增加株高、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此时产量最高,为2 929.33kg/hm 2。当采用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纯氮量达到180kg/hm 2(CRU12)时,产量较高,为2 696.17kg/hm 2,与分次施用不同量尿素处理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省时省工,是简化高效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徐茜  黎华  宗洪霞  但方  王祖民 《作物杂志》2016,32(6):142-591
为优化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的栽培技术,提高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栽培留种供应的种源量,突破留种障碍,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种苗、底肥及栽插时期对鄂菜薯1号薯苗越冬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9组合为本试验最优薯苗越冬组合,即密度28.5万株/hm 2、茎尖苗栽插、底肥(45%复合肥750kg/hm 2+过磷酸钙450kg/hm 2),栽插期9月下旬,第二年3月至6月中旬薯苗产量可达88 500kg/hm 2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适合贵州地区种植薏苡的栽培技术,以薏苡14-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硫酸钾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株高、主茎节数、穗粒数、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株高、主茎节数、穗粒数、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穗粒数、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贵州地区种植薏苡时,以施肥量为225kg/hm 2、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 2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高粱新品种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行距及密度对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行距:30、50和60cm,每个行距处理设4个密度:4.5万、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结果表明,行距50cm时,晋糯3号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穗粒数及产量最高,其次为行距60cm,行距30cm处理最低;相同行距时,密度为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但与密度10.5万株/hm 2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密度为4.5万株/hm 2时晋糯3号单穗粒数是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的1.8~2.0倍,产量为同一行距最高产量的72%~88%,这表明晋糯3号具有较强的群体调节能力。行距50cm结合密度4.5万株/hm 2促进了开花后植物对氮的吸收,开花后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是低密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行距50和60cm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但行距50cm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此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为行距50cm结合密度10.5万~13.5万株/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