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4,4(6):71-73
研究了不同粮库的稻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储藏品质指标如脂肪酸值、水分、还原糖、非还原糖和黏度等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粮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较符合稻谷储藏的条件,以此来保证稻谷的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的脂肪酸值是一个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指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脂肪酸值的变化速度加快,在低温低湿的环境则变化缓慢。稻谷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储藏条件的不同,其值变化不是很大。另外,稻谷的非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在逐渐降低,特别是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其值变化越明显,下降速度越快。最后,稻谷的黏度会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新稻的黏度较大,陈稻的黏度较小,且温度和湿度越大,其值下降得也越快。   相似文献   

2.
以产于江苏省东台市的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含水率(12.10%、14.16%和16.34%)的稻谷和糙米,在低温(8℃)、准低温(15℃)及室温(20~25℃)3种储藏条件下的含水率、脂肪酸含量、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在245d的储藏期内,稻谷和糙米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储藏前,偏高含水率样品的食用品质优于正常和偏低的样品。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和糙米的含水率和食味值均逐步降低,而脂肪酸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初始含水率、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脂肪酸含量、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不同含水率稻谷和糙米的食用品质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其中,较高含水率的样品在较高储藏温度下品质下降的程度更高,而且糙米食用品质下降的程度高于稻谷。另外,试验结果还显示,在低含水率条件下(12.1%),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稻谷和糙米食用品质变化都很小,表明在较低含水率下将水稻以稻谷的形式进行储藏,有利于保持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3.
稻谷水分含量是衡量国家稻谷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定等指标,也是判断储藏过程中稻谷是否安全的一个监测指标。因此。水分含量是影响稻谷储藏安全的关键因子。传统的储藏技术是先将稻谷的含水量降至在当地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够安全储藏的水分再入库储藏。但是,经过干燥降水后的稻谷会增加爆腰粒,加工时碎米率高,加工出的大米蒸煮品质变差,失去应有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稻谷在高温干燥和储藏过程中品质损失问题,设计了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利用冬季环境下形成的自然冰为高含水率稻谷制冷,以减少高温干燥稻谷工序并减少储藏期间稻谷的品质劣变。试验检测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内稻谷的储藏品质与加工品的变化,并与传统常温仓做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供冷均匀、能耗低、无污染,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为3.54;初始含水率为16.5%的高含水率稻谷在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能安全储藏5个月,平均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最终达到(15.1±0.5)%;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粮温稳定,平均粮温为9.8℃;储藏期结束后,稻谷脂肪酸质量比为18.3 mg/(100 g),发芽率为86.75%,霉菌总数为5.1×104CFU/g,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比常温储藏的稻谷分别提高了5.41个百分点和9.57个百分点,裂纹率比常温仓的稻谷降低了13.88个百分点,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显著优于常温仓中稻谷。  相似文献   

5.
赵堃  张爱生 《农业机械》2013,(14):53-55
脂肪酸值是评判稻谷储藏品质的重要指标,在稻谷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本文着重通过样品制备、试剂选择配置、滴定和环境等关键点全面分析了影响稻谷脂肪酸值判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泵干燥机对稻谷进行了干燥研究,选用不同的原始水分、干燥温度与不同的表面风速,比较热泵干燥前后稻谷水分、发芽率、爆腰率的变化,力求找出在保证稻谷的食用品质前提下最佳的热泵干燥条件,为热泵干燥机在稻谷干燥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雪梅  谭军  李刚炎 《农业机械》2011,(11):115-119
利用福林酚法和HPLC手段,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储藏条件对稻谷中酚类物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谷储藏时间是影响游离总酚、游离香豆酸、结合香豆酸、游离阿魏酸、结合阿魏酸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结合阿魏酸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储藏温度是影响结合总酚的主要因素,且达到了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品质与玻璃化转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函数拟合、近红外检测及发芽率测定,研究稻谷热风、微波干燥的去水性能及其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与出芽品质;结合TG/DSC测试,探讨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玻璃化转变对其干燥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数函数拟合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去水性能的准确度高;经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过程差异不显著;但热风干燥稻谷初期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鲜稻谷发芽率显著低于其经热风、微波干燥后的发芽率,三者分别为0.65±0.19、0.93±0.03、0.77±0.02。随含水率降低,经热风、微波干燥稻谷的热重损失与热流则呈不同趋势变化,二者中点温度均减小,综合影响干谷品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JSBZ-020型彩钢板组合式圆形农户口粮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在辽宁省桓仁县开展为期7个月的农户口粮稻谷储藏品质跟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的稻谷在本仓型内储存期间自然通风降水、干燥效果良好,具有防潮、防霉、防变质等效果,可有效解决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储藏问题,对粮食减损、安全储粮乃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概述稻麦要储藏,条件之一就是稻麦本身的水分不能过高,否则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发霉、变质,所以储存前要降低稻麦的水分。如果给稻麦进行干燥时采用的办法不合适,干燥效果不好,稻麦的品质就会明显下降,甚至霉烂、变质,以致无法食用。同时如果烘干质量差,不仅影响稻谷的品质,而且在稻谷加工时,稻米粒容易破碎,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稻米籽粒内部湿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在加工与贮存时,常温下稻米的湿应力开裂是引起稻米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稻米吸湿现象,极易导致内部湿度场的分布不均匀,是引起湿应力场的根本原因。为此,对常温下湿应力裂纹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利用动态图像分析等方法,在已知稻米籽粒内部湿度场的各种物理参数基础上,建立了稻米籽粒内部水分传递基本方程,以及对稻米的离散单元建立单元水分传递方程和单元水分传递矩阵。同时,以椭球体为稻米实体模型,进行湿度场有限元分析,最终通过湿度场分析获得籽粒水分梯度分布。其中,分析得到的水分梯度最大位置,与试验中稻米裂纹动态采集观察的结果一致,为稻米贮存的安全环境湿度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同地区气候不同,温湿度差异较大,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储藏过程中,会引起颗粒燃料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对燃料的应用产生影响。针对玉米秸秆颗粒和木质颗粒两种燃料,采用密封和露天2种储藏形式,利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模拟不同温湿度条件,开展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储藏过程中,影响颗粒燃料全水分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储藏方式;湿度大于70%,玉米秸秆颗粒燃料会出现长毛、发霉现象;木质颗粒燃料在高温、高湿条件时,会出现裂缝及发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无损及连续测量糙米水分,该文设计一种微波水分检测装置。分析了环境因素、糙米物性等对水分检测精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温湿度、糙米密度对检测精度影响较小;随着温度升高,糙米的水分活度增加,对微波的吸收能力也随之增加;样品池的最优检测厚度为50 mm;建立以糙米温度和微波电压为自变量,糙米水分为因变量的水分预测模型。该文可为稻米加工调湿润糙的自动化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育秧大棚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寒地水稻育秧大棚的特点,提出并开发了基于GSM网络的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测量、显示、存储环境温湿度和土壤水分信息,每隔设定时间或大棚内温湿度超过设定的阈值,系统通过GSM网络自动发送数据到指定手机上,方便、快捷、准确地指导稻农进行育苗管理。经八五零农场试验证明,该设计具有简单实用、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快捷、精度高和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热力干燥中热湿不稳定物质质量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物料和食品在热力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退化主要是由其热湿不稳定特性导致的。因此为保持干燥后产品的质量,常采用较温和的干燥条件,以及减少物料在高含水率阶段的干燥时间。为观察其对物料品质指标的影响,对面包酵母和清蛋白两种物质在不同的干燥条件下进行了热力干燥试验。结果显示:欲获得更好的热力干燥后产品品质,对热、湿耐受性不同的生物物质应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DL104型电热鼓风干燥箱试验装置,采用静态法分别测得香菜在温度为25℃和35℃、相对湿度为1 0%~9 5%范围内的解吸和吸湿平衡含水率数据,绘制了相应的香菜解吸和吸湿等温线,分析了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对香菜平衡含水率的影响,确定了香菜干制品的安全贮藏条件。结果表明:香菜的平衡含水率存在吸湿"滞后"现象;环境相对湿度比温度对香菜平衡含水率的影响更大;当香菜样品干基含水率大于50%时,出现霉变现象;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时,霉变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一种稻谷横流循环干燥数学模型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干燥过程具有多变量耦合、非线性、大时滞、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等特点,要实现干燥过程的精确控制,必须探明谷物干燥过程中主要因果变量间的内在关系.为此,以带有缓苏段的横流封闭循环式粮食干燥机为原型,以稻谷为干燥对象,介绍了稻谷的水分扩散系数方程、平衡水分方程、横流干燥方程、缓苏特性方程、缓苏时间确定等数学模型,从数学角度阐明环境温湿度、介质温度、谷物初始含水量、干燥时间等参数与干燥谷物含水量、谷温、缓苏谷粒表面含水量、缓苏时间的关系,以期为实现干燥系统智能精确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稻谷含水率分布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计算机和单粒水分测定装置,测定稻谷干燥、缓苏、混合过程中稻谷的含水率分布,研究了稻谷与稻谷、稻谷与介质之间的水分交换机理和宏观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干燥初始阶段,如果谷层较厚或风量较小,高湿稻谷含水率偏差可能会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而有增大的趋势,但最终的稻谷含水率趋向一致,加大风量可以提高干燥的均匀性;干湿稻谷混合后,稻谷含水率偏差随着混合时间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稻谷的平均含水率越低,混合后的含水率偏差就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