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构建了玉米免耕播种机适用性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实地调研国内玉米免耕播种机产品现状;广泛听取生产企业、用户、农机管理、鉴定、推广及农业技术等有关方面专家意见,查阅相关资料,并对一年一作春播玉米地的玉米秸秆覆盖量和一年两作夏播玉米地的小麦秸秆覆盖量进行调查检测,设计了权重测评表、发函征询评价技术指标及权重系数。对评价技术指标体系进行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主要影响玉米免耕播种机适用性的秸秆覆盖量,依据秸秆处理方式、种类,将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分别划分为5个和3个评价条件,并依据评价技术指标检测值与评价分值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玉米免耕播种机适用性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验证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评价条件符合实际,技术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采取调查测评法,对山西省部分型号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进行调查,针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售后服务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结合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与机具验证"项目的实施,在全省选择两个农机合作社分别对勺轮式、指夹式和气吸式三种不同结构型式的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了区域性应用验证示范,依据试验数据,对三种机具的先进性(含经济型)、适用性和安全性(含可靠性)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一、试验基本情况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验证示范项目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2020年6至10月,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站等单位开展了在用玉米免耕播种机质量调查工作,重点对玉米免耕播种机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售后服务状况4项内容进行实地调查。现将《2020年玉米免耕播种机质量调查报告》全文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周期长和研发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将元宇宙技术应用于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机组的仿真试验。基于元宇宙系统架构构建仿真平台,在元宇宙环境下,采用标线法和转换法对虚拟农场中场景进行高度还原,构建沉浸式玉米免耕播种机驾驶平台并进行交互性能测试,验证沉浸式玉米免耕播种机驾驶平台交互性能。在此基础上,在不同行驶速度下进行播种性能仿真试验,当玉米免耕播种作业机组前进速度不断增大时,播种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接近实际田间试验结果,株距合格率大于88.52%、重播率小于6.97%、漏播率小于4.51%。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元宇宙虚拟播种仿真平台能够用于玉米播种试验,对降低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成本、缩短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发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适用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博  焦刚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9):100-10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涉及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农机推广、国家对农机补贴的规定中,均要求对农机的适用性进行调查、检测和鉴定。本文结合免耕播种机选型试验中,对免耕播种机进行的适用性试验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采用性能试验法、用户调查法、跟踪考核法和综合评定法等方法对农机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对目前实施农机适用性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为玉米免耕播种的关键机具,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维护保养将直接影响到免耕播种作业的质量和免耕播种机的使用寿命,本文详细介绍了免耕播种机的维护、保养,为广大玉米免耕播种机使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辽宁省玉米免耕播种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详细介绍我国免耕播种机的发展背景及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制现状,针对辽宁省玉米免耕播种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与机具验证"项目的实施,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在全省选择两个农机合作社分别对勺轮式、指夹式和气吸式三种不同结构型式的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了区域性应用验证示范,依据试验数据,对三种机具的先进性(含经济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含可靠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岐山开展玉米免耕播种机对比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玉米播种之际,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推广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大营八角庙村开展了西农研制的2BMQ-180/3型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和常规玉米免耕播种机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介绍我国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并依此提出完善玉米作物育种系统、加强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制、建立和完善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体系等有效措施,以推动我国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排种质量监测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实现玉米免耕精播作业质量实时监控,设计了基于反射式红外光电感应的播种机排种监测系统。以红外发射二极管、光电二极管为信号发射、接收端的监测探头,并通过对监测盲区评估计算,优化了探头结构及安装参数。为提高监测系统对多尘作业环境的适应性,设计了以旋转式透明防尘罩为核心的自清洁除尘装置,可保护探头免受尘土侵蚀。开发了集种粒信号拾取、车速采集、防尘电机控制和报警显示等功能的硬件电路,研究了以落种时差为关键参数的测算方法,实现对播种量、重播、漏播等性能指标的判定。播种监测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播种总量、漏播量、重播量的监测精度分别为98.5%、95.1%、85.6%;模拟灰尘粘附工况,系统对播种总量监测精度达98.1%,具备良好的抗尘效果。该系统满足免耕精量播种机排种质量实时监测要求,有助于提升机具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何菊  赵国臣  吴建民 《农机化研究》2007,(1):148-149,152
通过对免耕播种机的发展及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破茬部件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根据破茬部件的功能要求,研制出了一种通用的免耕播种机破茬部件的田间试验装置;同时,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该试验装置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该种免耕播种机破茬部件的田间试验装置,解决了犁刀避让残茬以及机架被抬起的现象,为研制通用型免耕播种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传统的种肥混施时种子肥料相互碰撞影响播种质量、化肥对种子生物活性的抑制,以及避免种肥侧位、种肥垂直分施时化肥分散分布、没有针对特定种子而导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研究设计了玉米定向穴播穴施肥免耕精播机。该机能实现定量、定距和定穴的高效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施肥作业,种子及肥料达到成穴分施要求,位置分布及两穴之间的土层厚度符合农业技术提出的指标要求,且播种量和施肥量之间的调节相互独立,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保护土壤。   相似文献   

15.
轻量化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东北地区的免耕播种机主要依靠自重增加下压力来保证开沟深度的问题,设计了2BQM-2型轻量化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重量为一般免耕播种机的一半,可减轻对土壤的压实。轻量化垄作免耕播种机采用悬挂方式与拖拉机联结成作业机组,利用拖拉机液压系统的位置调节法来控制破茬深度。为了验证作业机组的工作性能,田间试验以播种机速度、播种深度、秸秆覆盖量为试验因素,以免耕播种机的工作阻力和粒距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试验结果得到的最佳工况组合为:播种机速度为1.21 m/s,播种深度为4.96 cm,秸秆覆盖量为0.73 kg/m2时,播种机工作阻力为3.62 k N,粒距合格率为93.63%。经过对免耕播种机优化设计有效减轻了免耕播种机的重量,减少了机器的制造成本和工作时对土壤的压实,降低了能耗。经田间测量镇压轮压实土壤的深度平均为10 mm,相对现有的垄台被压平的机具,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海江 《农业工程》2021,11(3):34-36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推广,免耕播种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解决免耕环境下作物秸秆和残茬会对播种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搅龙式防缠绕装置,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工作组成,并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缠绕装置可有效将麦秸分开,作业时不打土,可降低扬尘且动力消耗小。防缠绕装置整体作业性能良好,配套免耕播种机使用对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米碎秸多级横向运移整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BMFJ型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宽幅作业时玉米碎秸多级横向运移过程滞留,影响播种区间清秸率,导致机具工作质量和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通过分析玉米碎秸单级抛撒运动规律,设计了玉米碎秸横向运移整流装置,确定了影响整流装置工作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基于EDEM软件在构建的玉米碎秸横向运移整流装置试验平台上,以进入角、整流包角、整流半径为试验因素,以清秸率、行间清秸变异系数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虚拟仿真参数组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性能评价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对清秸率影响主次顺序为整流包角、整流半径、进入角,对行间清秸变异系数影响主次顺序为进入角、整流半径、整流包角;最优参数组合为进入角61°、整流包角104°、整流半径424 mm,此时清秸率为93%,行间清秸变异系数为93.5%。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整流装置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清秸率为93.5%,行间清秸变异系数为93.7%,与虚拟仿真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张晓军 《农业工程》2021,11(5):29-32
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小麦一年两熟地区,在大量农作物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或土壤墒情较重情况下,小麦免耕播种质量差的问题,研制开发一种双轴小麦少免耕带状施肥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播种作业质量较好,与传统旋耕双圆盘小麦播种机、沟播条带播种机相比,实现增产5%,降低播种作业成本150~375元/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