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在测坑中于大豆(Glycine max)开花期进行持续涝渍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涝渍胁迫时间愈长,大豆减产愈严重,大豆受涝2 d~10 d,减产11.19%~42.84%。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受涝渍胁迫,以苗期受灾最轻,开花期受灾最重。在低产田中,大豆经常遭受涝渍胁迫,减产高达90%以上。分析表明,涝渍水深(SFEW30)与大豆相对产量(Ry)存在着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2003~2008年的田间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对农业涝渍灾害防治及其评估的特点,探讨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涝易渍棉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对降水很敏感的特点。30mm以上降水就可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升;降水可引起棉田间歇性多次受渍、受涝,会引起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当受涝(田间积水深度5~15cm)3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12~22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13%~22%;当受涝5~6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21~33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35%~50%。在不受涝仅受渍的情况下,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3~4周时,可造成作物减产14%~31%,5周以上时则造成作物减产过半。回归分析表明,作物减产程度与受涝、受渍程度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田间浅淹3~6d的情况下,渍对作物的影响大于涝。  相似文献   

3.
滨海地区玉米生产遭受盐分和涝渍的双重胁迫,而长距离输送淡水灌溉或建设排涝设施会增加生产投入成本。因此,明确玉米对微咸水的耐受阈值,在不显著减产的前提下选择咸水灌溉同时降低排涝成本,对于滨海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在玉米灌浆期设计3种不同微咸水矿化度(NaCl浓度分别为1、3和5 g/L)和3种不同涝渍持续时间(2、4和6 d),以淡水灌溉且无涝渍胁迫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盐分浓度等指标,并进行灌溉成本测算。采用改进熵权系数评价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玉米微咸水涝渍胁迫模式。结果表明:玉米灌浆期1 g/L微咸水灌溉涝渍胁迫2~6 d,或者3、5 g/L微咸水灌溉涝渍胁迫2 d,均不会造成玉米显著减产。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成本和土壤盐分浓度等指标,实际生产中可允许玉米在1 g/L微咸水下受涝2 d。  相似文献   

4.
涝渍相随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花铃期涝渍相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棉花花铃期受涝渍相随的影响很大 ,不同涝渍处理棉花产量差异显著 ;涝渍胁迫对棉花品质有一定影响 ,但处理间差异不大。通过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表明 ,涝渍连续过程中涝和渍对作物的影响程度不同 ,涝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远比渍大 ,渍前受涝越严重 ,减产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受前期涝渍、后期干旱影响,濉溪县2020年夏大豆、夏玉米大幅度减产.该文分析了濉溪县2020年秋粮涝渍减产的成因,提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改革耕种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豆结荚期和棉花花铃期持续受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EW30值(地下水埋深水于30cm的累积值)增大,大豆和棉花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之下,棉花花铃期受渍比大豆结荚期受渍对产量影响更敏感,这表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生育期大豆的抗清能力比棉花要强。棉花花铃期受渍对果节成铃分布和果枝成铃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结铃数和成铃数,从而造成棉花减产,随充分受渍持续时间不同,减产幅度在18.34% ̄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涝渍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取大田试验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稻在不同涝渍条件下的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正常年份,中稻受涝渍影响平均减产16% ̄27%,单产减收86.8 ̄144.5kg/667m^2,涝渍受害显著。中稻长期受涝渍灾害主要的影响表现为前期不发,并导致后期成穗数量减少,涝渍可能将中稻单产限制在450kg/667m^2水平线上,严重涝害则主要影响水稻的结实率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俞春涛 《农家致富》2007,(16):33-33
四、大豆(1)开沟排水。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尤其怕涝.遇连阴雨田间积水时应及时开沟排水,(2)查田补栽.确保全苗?由于豆田积水时间长.易出现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要及时进行查田补栽。(3)中耕除草。对受涝渍危害偏轻的豆田,要在地面泛白时中耕散墒,除去杂草.一般要求做到3次中耕。根据大豆生长情况.结合第三次中耕进行培土,防倒伏。(4)及早追肥。  相似文献   

9.
研究涝渍胁迫下生姜幼苗生长和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涝渍胁迫下生姜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涝渍10 d时生姜地下干质量降低46.45%;地上生物量降低37.69%,根茎比显著下降,根中ADH活性在涝渍5、10 d时均显著升高。涝渍处理下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明显,涝渍前期SOD、CAT、APX活性均上升,涝渍后期酶活性下降,而POD活性则一直受到抑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在涝渍5 d后明显升高,显示植株体内氧化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氮肥与涝渍胁迫时间对抽雄期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裕丰33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处理,分别为0、180和300 kg·hm-2,记为N0、N1和N2。共设置3个胁迫时长处理,分别为3 d、5 d和7 d,记作S3、S5和S7;3个胁迫恢复时长2 d、4 d和6 d,记作R2、R4和R6。在涝渍胁迫-恢复期间分别测定夏玉米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以及叶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涝渍胁迫期间,高氮素水平下,涝渍胁迫时长增加会减少SOD活性但会增加CAT活性。相同的施氮水平下,MDA和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涝渍胁迫对于玉米叶片MDA和叶绿素的含量影响较小。在涝渍胁迫与恢复期间,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在高氮素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在淹水3 d达到最大。高氮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抽雄期夏玉米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1.
大豆食心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约为10%~20%(减产约4%~9%)。严重时可达30%-40%(减产14%-18%),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结荚期地下水连续动态为排水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下水动态指标SEW3 0 反映作物的受渍程度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和测坑试验研究了夏大豆结荚期持续受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受渍程度加重 ,大豆减产幅度增大 ,籽粒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 ,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 ,而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大 ;外在品质指标秕荚率与受渍程度关系密切 ,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由于作物相对产量和秕荚率均与SEW3 0 密切相关 ,在选择夏大豆结荚期排水控制指标时 ,应以受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主 ,同时参考对秕荚率的影响。如果以减产 10 %~ 15 %作为大豆排水控制指标选择的标准 ,则相应的大豆结荚期排渍控制指标以 15 0~ 2 0 0cm·d为宜。  相似文献   

13.
作物涝渍排水试验及其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以持续受渍和涝渍胁迫为特征的排水试验研究动态,根据作物涝渍排水试验研究的需要和研究实践,总结和探讨了适应新型排水试验的硬件建设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对初花期(R1)大豆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及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的调控效应,为提高大豆耐涝性及烯效唑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盆栽场,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待植株生长至R1期时叶片喷施S3307(浓度为50 mg·L-1,喷施量为225 L·hm-2),喷施5 d后开始淹水胁迫处理,分别于淹水后0 d(R1+5)、5 d(R1+10)和恢复正常水分处理5 d(R1+15)后进行取样,以2个品种大豆正常水分管理为对照组(CK)、淹水胁迫处理(W)和淹水胁迫处理+S3307(W+S)为处理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淹水胁迫对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MDA)、活性氧(ROS)和AsA-GSH循环系统中非酶抗氧化剂(AsA、DHA、GSH和GSSG)和关键酶(APX、GR、MDHAR和DHAR)的影响及S3307的缓解效应。【结果】R1期,淹水胁迫R1+5时,与CK相比,喷施S3307降低了垦丰14和垦丰16叶片内MDA、$\mathop{{O}}_{2}^{{\mathop{}_{\ ·}^{-}}}$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同时提高了AsA-GSH循环中非酶抗氧化剂和关键酶含量,以维持ROS平衡,促进2种大豆品种的生长发育。淹水胁迫R1+10时,W处理增加了垦丰14和垦丰16 2个大豆品种叶片内MDA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40.02%和37.53%,并加速了ROS($\mathop{{O}}_{2}^{{\mathop{}_{\ ·}^{-}}}$和H2O2)的积累,淹水胁迫下2个品种$\mathop{{O}}_{2}^{{\mathop{}_{\ ·}^{-}}}$产生速率分别较CK显著增加60.29%和27.77%,H2O2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49.45%和43.40%,且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的受害程度大于耐涝品种垦丰14,同时,在淹水胁迫下,2个品种叶片内的抗氧化物质和关键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以适应淹水胁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叶面喷施S3307后,W+S处理可进一步提高2个大豆品种淹水胁迫下抗氧化物质(AsA、GSH)、氧化还原物质(DHA、GSSG)及总抗坏血酸(AsA+DHA)和总谷胱甘肽(GSH+GSSG)含量,并提高抗氧化酶(APX、GR、MDHAR、DHAR)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抑制ROS积累,减少淹水胁迫对膜系统造成的伤害。恢复正常水分处理5 d(R1+15)后,2个品种W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有所降低,但W+S处理能维持大豆叶片内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加速清除MDA和ROS的过度积累,促进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内AsA-GSH循环运转,进而促进大豆品种叶片恢复至正常状态。【结论】淹水胁迫对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ROS积累及AsA-GSH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喷施S3307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关键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减缓淹水胁迫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分布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亍、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轻的减产5%~10%,中等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采用不同的恢复技术对棉花形态、生理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遭受涝渍胁迫后的棉花快速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湘杂棉8号F1、中棉所63F1为试验材料,淹水15 d排除渍水后进行恢复,设置双对照,共13个处理。研究采用恢复技术后棉花形态生长、SPAD、产量、棉铃等特征变化。[结果]涝渍胁迫后采用恢复技术能加快棉花株高及叶片增长。喷施天丰素、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技术能提高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喷施萘乙酸、赤霉素、乙烯利、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土壤穴施复合肥配合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恢复技术均能提高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最大的技术为土壤穴施,分别比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45.2%、70.4%;总干物质积累量恢复到不受涝渍胁迫处理的54.1%、58.2%。对籽棉产量分析,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氮磷钾复合肥2项技术,与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技术比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提高94.9%、144.5%,恢复到未受涝渍胁迫对照的71.3%、73.6%。[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均能快速恢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7.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黑龙江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钻入豆荚内蛀食豆粒。常年虫食率约为10~20%(减产约4~9%),严重时可达30~40%(减产14~18%),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  相似文献   

18.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和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溃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相似文献   

19.
淹涝胁迫对水稻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模拟和评估水稻遭受淹涝后灾害损失,通过开展水稻淹涝胁迫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淹涝深度和持续时间对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籼稻和粳稻植株在遭受淹涝胁迫后,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系数均会发生变化,叶片的干物质分配系数最大,其次是茎,而根部的分配系数减小,穗部的干物质分配系数减少最多,这种增减趋势随淹涝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愈加显著。2)不同淹涝胁迫处理下水稻均减产。全淹胁迫致使水稻减产大于半淹,淹涝时间越长减产越严重,不同生育时期减产程度是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分蘖期。此外,籼稻比粳稻有更强的抗涝能力。本研究建立的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系数与相对淹涝深度和淹涝时间有较好的定量关系,相关系数高于0.6,且通过显著性检验,方程能够描述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随淹涝胁迫深度和时间增加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一种舍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作物,大豆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不耐涝,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适于生长.从苗期就有病虫的危害.所以做好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是增产增收的重中之重。大豆疫病又称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的世界性大病害,已经列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发病田块减产30%~50%.高感病品种损失达50%-0%。病株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