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黑油东’和‘苏州青’为材料,研究了高温和淹水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4℃相比,35℃和40℃的高温胁迫使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株高、根冠比、植株鲜干质量、叶面积与叶片含水量均降低,且40℃下以上指标的降幅大于35℃下。高温淹水双重胁迫下,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上述生长指标变化趋势与单一高温胁迫相似,但受伤害程度大于单一高温胁迫。高温胁迫及相同高温淹水胁迫下,耐高温和淹水的品种‘黑油东’主要生长指标增长能力大于不耐高温和淹水的品种‘苏州青’。综合分析表明:高温胁迫及高温淹水双重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品种‘黑油东’受胁迫和抑制程度低于‘苏州青’,耐高温性和耐涝性高于‘苏州青’。  相似文献   

2.
对15份油菜资源材料分别进行室内发芽和田间模拟湿害鉴定,以研究湿害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及耐湿性不同鉴定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5份油菜资源耐湿性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室内缺氧发芽鉴定下,15份材料表现为活力指数、成苗率、相对苗长、相对根长和相对鲜重等耐湿性指标有较大差异;田间模拟湿害胁迫后,油菜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主要表现为根鲜重、根长、地上部鲜重、株高、全株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下降。同时,油菜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升高;田间湿害后15份材料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降低,其中有效角果数下降为对照的31.81%~78.02%,多数材料千粒重提高,材料间耐湿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耐湿性强的材料产量性状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其他材料。尽管15个材料田间模拟湿害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理、生化以及产量性状上的变化,且这些变化在不同材料间差异很大,但是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室内耐湿指标、田间耐湿数据的隶属函数值综合指标,与产量性状各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甘蓝型油菜不同耐湿性鉴定方法鉴定结果是一致的。鉴定方法的一致性,使得在实验室条件下,鉴别、筛选和预测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湿性成为可能,为加快耐湿品种的选育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湿害对不同大麦基因型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耐湿性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Yerong(耐性较强)和Franklin(耐性较弱)在苗期进行田间湿害试验,研究二者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害改变了植株叶片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SOD和POD活性在湿害胁迫早期均升高,但随着湿害时间的延长,Franklin叶片的SOD活性开始下降.湿害下CAT活性变化在2个大麦品种中不一致.2种大麦叶片中MDA含量均在湿害后呈上升趋势,而且Franklin比Yerong积累更多的MDA,表明随着湿害胁迫时间延长,Franklin细胞膜伤害比Yerong严重.可见,湿害逆境下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与Yerong耐湿性较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MDA含量高低、SOD和POD活性可以作为大麦耐湿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结球白菜耐高温胁迫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8个不结球白菜品系不同耐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昼/夜温度设置分别为32℃/22℃、36℃/28℃人工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以20℃/12℃为对照处理),测定了8个品系ABA、GA3、IAA和Z ZR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32℃/22℃和36℃/28℃处理下,各种内源激素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品系间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在32℃/22℃高温胁迫下,ABA、GA3、IAA的绝对含量均与品系的耐高温胁迫(隶属函数值)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rABA=0.844 4**,rGA3=0.735 5*,r℃高温胁迫更有利于从内源激素水平上体现出不同品系的耐热性差异;36℃/28℃处理条件下,Z ZR的相对含量与不结球白菜的耐热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756 5*);在两个高温处理下,GA3的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均与不结球白菜的耐热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36℃/28℃处理下GA3的绝对含量与耐热性间达极显著相关(r=0.967 2**)。  相似文献   

5.
不结球白菜耐盐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我国目前广泛栽培的30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盐性,以期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不结球白菜品种。采用水培的方法,测定了各品种在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长、相对胚鲜质量、相对胚根长和相对根毛区宽度等指标(各指标的相对值为盐处理与去离子水培养的比值),在此基础上分析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计算耐盐指数。结果表明,30个不结球白菜耐盐性差异较大,耐盐指数位于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四倍体矮脚黄(0.93)、秦白二号(0.68)和北京小杂56(0.61),改良605耐盐指数最低(0.05)。从耐盐等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四倍体矮脚黄为高耐品种,秦白二号、北京小杂56两个品种为耐盐品种,郑研小包23、上海鸡毛菜、丰抗90等10个品种为中等耐盐品种,美味四季小白菜、郑白小包头、新优抗70、精品四月白等14个品种为盐敏感品种,而日本绿宝、改良605和矮抗青等3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秋季不结球白菜硝酸盐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40个不同基因型不结球白菜品种叶片、叶柄内硝酸盐含量,发现不同基因型不结球白菜之间和同一基因型不结球白菜的不同部位之间的硝酸盐含量均有明显差异。31、40号品种为低硝酸盐含量基因型不结球白菜,而12、19号品种为高硝酸盐含量基因型不结球白菜。同一基因型品种一般叶柄中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同时叶色较淡的品种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作为低硝酸盐品种选育的表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湿害后小麦生理变化与品种耐湿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选用 12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研究了湿害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及小麦耐湿性与其自身某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湿害使植株的根系活力下降 ,旗叶丙二醛含量增加 ,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含水量下降 ,对植株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使得单株粒数及千粒重下降 ,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孕穗期小麦的旗叶保水力、次生根游离氨基酸含量、次生根淀粉含量、成熟期主穗穗重占单株产量的百分比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 ,孕穗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旗叶相对含水量、叶部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耐湿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湖南现有白菜栽培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分别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温室和组织培养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等3种方法,对50个白菜品种(另设感病和抗病对照品种各1个)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参试栽培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经3种方法鉴定均表现高抗的品种有7个,即矮脚小白菜、矮脚白、油青甜菜心、秋绿60、汕头甜白菜、中箕青菜605、德高富贵,占参试品种的14 %;抗病品种7个,占14 %;耐病品种3个,占6 %;感病品种20个,占40 %;有13个品种在3种鉴定方法中抗感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度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矮脚黄和绿星为试材,研究了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度交互作用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过高会引起植株徒长,光照弱时尤为严重,含水量过低能明显抑制植株生长;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均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增加,随光照度减弱而减少;随基质含水量降低和光照度减弱,硝酸盐含量均显著增加;在较强和中等强度光照下,基质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80%时,植株生长及品质较好,而在较弱光照下则以60%基质含水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湖南现有白菜栽培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分别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温室和组织培养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等3种方法,对50个白菜品种(另设感病和抗病对照品种各1个)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参试栽培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经3种方法鉴定均表现高抗的品种有7个,即矮脚小白菜、矮脚白、油青甜菜心、秋绿60、汕头甜白菜、中箕青菜605、德高富贵,占参试品种的14%;抗病品种7个,占14%;耐病品种3个,占6%;感病品种20个,占40%;有13个品种在3种鉴定方法中抗感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江开兰  赵先勤 《油气储运》1994,13(5):26-27,34
原油储罐所用的老式液位计是使被测介质(原油)直接进入液位计内,由于原油易凝,常粘堵在液位计上,使液位计显示液位不准确,甚至无法工作,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制出一种新型液位计-隔离液液位计,特点是把被测介质与进入液位计的显示介质彻底分开,显示介质选用粘底,不凝,不堵的液体,间接,准确,直观地将被测介液位显示出来。新型液一计与其它直显式液位计相比,增设了进液阀,加液漏斗,排液阀,进行气管和一个耐磨,耐腐蚀,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计了鲜奶奶质综合指标快速检测仪,针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时间长的特点,采用多传感器并行处理和主从两级的电路结构,解决了指标检测的快速性与传感器响应时间长之间的矛盾。采集数百个样本进行了仿真和测试。9种典型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检测正常鲜奶和掺入杂质鲜奶的结果均在要求范围之内,吻合较好,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SCI论文的数量、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的他引次数等指标已成为中国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但如何利用SCI的各种指标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进行有效地评价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课题。笔者从分析SCI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入手,结合中国科技发展历史和科研人员成长过程,对如何利用SCI指标评价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评价强调SCI收录论文的数量是合适的,而科研论文被SCI期刊他引的次数,应该作为科研高端人才的选拔和国家科技成果评价,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科研绩效评价时,选择合适的SCI指标,不仅对于激励科技创新,而且对创造良好的科研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饥饿对异育银鲫鱼种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5尾均重为12.50g的异育银鲫鱼种随机放入3个水族箱,温度控制在22℃,采用循环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0、10、20、30、40d)对异育银鲫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40d内,异育银鲫鱼种的体重先显著下降再趋向稳定,而含肉率和肠体比呈下降的趋势;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试验期间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数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白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浙江农业学报》2003—2005年发表论文的自有计量指标——载文量、出版时滞、基金论文比,参考文献量、平均引文率、篇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用2004—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浙江农业学报》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期刊数、被引半衰期等项目进行了评述。通过分析比较,最后提出了扩大《浙江农业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不同冬春类型品种在我省南、中、北不同生态麦区的15个县、市,17个不同栽培条件试点上进行定位观察,获得16个生态监测点,119个环境×品种的组合产量,明确了样点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变异特点:穗数>粒数>粒重,表明穗数是最易受自然与栽培环境影响而变化的关键产量因素。试验在60万穗之内,穗数与产量几乎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82。在对产量的作用力上,环境作用力占到90%多,远大于品种对产量的作用,并相对表现为环境对穗数作用力较大,而品种对穗粒重作用力较大,试验年份由于越冬气温偏高,半冬性小麦在晋中忻州都安全越冬,春性小麦在霍县以南及太原小气候下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基塘系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塘系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在长期改造、利用低洼地过程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水陆资源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近年来,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基塘系统环境质量持续恶化。本文在分析基塘系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基塘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由基塘系统结构、水体质量、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基面环境质量4个子系统组成,指标层由19个指标组成。同时,还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影响基塘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水体氨态氮(权重为0.1127)、基塘形态特征(权重为0.1084),水体溶解氧(权重为0.1033),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指数(权重为0.0796),水体生化需氧量(权重为0.0716)。依据相关的国家土壤、水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级,为科学评价基塘系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量化过程,该文首先确定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社会--经济--资源--自然复合系统的原理构造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然后建立了3个层次、4个系统、13个指标要素的黑龙江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国有林区36个林业局进行了计算,根据综合指数评价指数的大小分为非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和可持续3类.其中10个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9个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17个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4份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材料系统鉴定评价,发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抗寒性差异很大,其中叶片解剖结构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69,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3.69%,叶片生理指标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1,平均变异系数达到18.22%。通过对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和生理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一类种质材料抗寒性较强,其中0708-1104、0708-2501等材料属于抗寒性特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系统健康是近十余年来新出现的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它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新目标和新手段。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人工生态系统,其健康状态要求达到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环境有利、具有高生产力和强持续力,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为人类社会提供健康、安全、优质、多样的食物原料.恰当、有效地现实其服务功能。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要求根据设定的管理目标进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因素。评价指标标准的划分应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方法。笔者在探讨了以上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架构与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寻求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的适宜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评价目的设定为实现可持续的健康高效农田生态系统,以结构指标、环境指标、生产力指标、持续力指标和管理指标建立起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指标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