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林产工业的重要原料林树种,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对优化栽培模式和定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闽中地区尤溪县,采用裂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源、不同密局局局局局度马尾松丰产林的生长和技术经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容县马尾松种源最为理想,密度以288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福建闽西地区是马尾松中心产区和优良种源区之一,20世纪末开始建立实生种子园,并结合子代测定进行母树林营建以及大径材示范林培育.文章概括介绍马尾松种源试验的进展以及母树林的营建技术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马尾松优良种源的延续作出贡献,以进一步提高马尾松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中的作用.马尾松母树林的发展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力度,以此充分发挥其良种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马尾松母树林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 马尾松是我国松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在马尾松分布的南方十四个省(区)内,气侯、地貌、土壤等生境条件差异显著,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生产力的各类马尾松种群。通过马尾松种源试验,广泛收集种源资源,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为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生境差异大,在其群体间及群体内林分间,林分内个体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为了研究马尾松种内遗传变异的型式和幅度,比较和鉴定种源间差异程度,为当地马尾松造林选择最佳种源,并为全国划分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原临海县林科所从1978年开始参加全国南方十四省(区)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先后三次收集南方13个省(区)102个种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现将苗期和四年生幼林观测资料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桂南地区的林业发展特点,对马尾松的发展优势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马尾松示范林营建的技术措施和实测数据,对种源选择、造林时间、栽植措施等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2年生马尾松平均苗高达到182.3 cm,平均地径达到4.8 cm,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明显优于裸根苗造林或普通马尾松种源造林。  相似文献   

6.
我省属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缘,在低山丘陵地区生长良好.研究马尾松的地理差异,选择适宜我省造林的优良种源,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途径.1979年,根据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科研协作方案,以南京市老山林场为主要试验点,进行育苗试验,并于1980年进行造林,现将苗期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超 《安徽林业科技》2009,(3):47-47,35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重要造林先锋树种,其造林成本低,天然更新容易,经济价值高,有“一林多用”、“一树种多林种”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造林前景。由于马尾松在广泛而复杂的地理条件下,通过漫长时期的生殖隔离和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种源,而这些不同的地理种源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力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所以,选择优良种源,营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繁育良种,是营造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我场于1958年建立,现有土地总面积为63480亩,其中有林面积38333亩,占全场总面积的60.4%。1964年我们在本县古蓬公社马尾松天然林进行采种,逐年来都进行了育苗和造林。由64—82年的十几年时间,共营造了古蓬种源的马尾松林24499.5亩,占全场历年各树种造林面积46917亩的52.2%。由于种源适宜,林木生长快,产量高,形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马尾松作为工业原料林和优质建材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马尾松造林的经济效益,指出了造林经营户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忽略马尾松的原因,并简述了马尾松造林技术。以期达到沅陵县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将马尾松作为一个主要树种,促进沅陵县马尾松资源的正常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云南造林树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变长期以来树种单一带来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状况,在1981年云南松地理种源试验中,引入了湿地松、火炬松、海岸松、马尾松等8个松类树种一并参试。经过20年来试验示范、跟踪观测、分析比较,评选出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量高的马尾松树种。其蓄积量超过海岸松、湿地松、火炬松3.5-11.2倍,超过云南松对照种源的1.5倍,收到较好的引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马尾松的商品林经营效益,发挥其地理种源的遗传作用,我站于1997年开始引种育苗,翌年实施桐棉马尾松和本地马尾松种源造林对照试验,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部份经切根处理培育的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2.
宁明县地处我国南疆,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这里历来就有马尾松自然分布,而且生长良好。解放以来,作为本地种源,就地采种,人工造林,出现了派阳山林场22.5年生亩产蓄积量35—47m~3那样的高产林分;最近两年,宁明马尾松种子,也提供各省区参加全国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反映尚好;为了给地理种源试验工作提供依据,初步摸清广西的马尾松地理种源区,作为全区地理种源调查的组成部分,我们对宁明马尾松种源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是皖南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造林地主要是山冈丘陵和土壤瘠薄林地。近5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地区马尾松造林成活率通常在40%-70%,少数林农的造林成活率能达85%以上,为解决马尾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笔者在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到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我场于1958年建立,现有土地总面积为63480亩,其中有林面积38333亩,占全场总面积的60.4%。1964年我们在本县古蓬公社马尾松天然林进行采种,逐年来都进行了育苗和造林。由64—82年的十几年时间,共营造了古蓬种源的马尾松林24499.5亩,占全场历年各树种造林面积46917亩的52.2%。由于种源适宜,林木生长快,产量高,形质好,病虫害少,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益。早期营造的马尾松林,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间伐利用,至1982年底止,已间伐生产松材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百色地区有较广泛的马尾松林地,但由于长期以马尾松为树种,土壤肥力下降,马尾松产量也下降。因此以枫香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马尾松的产量,促进马尾松优质生长。精选造林材料,探讨了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的造林技术,重视病虫害防治,结果证明:选择枫香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并采用块状造林技术,具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但长期以来,我省马尾松造林所用种苗良莠不分,见种就采,有苗就栽,严重的影响了马尾松群体的遗传品质,为此,我省自197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选优工作,初选出近千株优树,至1985年已复选出马尾松优树86株,并通过嫁接营建了采穗圃和无性系种子园,以便尽快生产高质量种子,逐步实现马尾松造林良种化。下面就营建采穗圃和种子园必须掌握好的嫁接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及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广泛,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地理类型。因此,对马尾松地理种源的类群划分及评价是选择优良适生种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我省自1979年参加全国马尾松良种繁育协作组,先后组织了5次马尾松种源试验。本文就全省第三次种源试验郴州点所得材料,经回归、相关分析筛选出5年生树高、胸径,1982~1984年平均每年分枝轮数(以下简称分枝轮数)等五个数量指标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图象处理的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9.
造林技术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处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傈,在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定位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理论1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自大 的影响顺序为:立地选择,种要密度,幼林施工。其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马尾松人工造林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幼林施肥对马尾松幼林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整地方式则无明显影响,运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马尾松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型式,为选择各地最优种源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开展林木良种提供原始资料;同时也是发掘保存马尾松基因库的一个重是手段。根据湖南靖县全国林木良种科研协作计划,我们参加了全国马尾松地理播种试验,全县设采种点两处(天台林场高庙和本所沙河队),试验点一处。现将七七年育苗和今春造林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