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的定性化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云南省气象站点样本与空间位置及相关地形地貌因子数据,借助GIS空间建模功能,结合云南省特有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表温度场、湿度场遥感数据以及风速、蒸发量空间模拟数据的火险等级预报新方法。并以云南省4月的地表温度与湿度分析模型得到的测报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对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进行化预报,数据与云南省4月多年预报的趋势相吻合。可较好地实现森林火险等级的定量化预报。  相似文献   

2.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评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对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进行了综述, 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对主要森林火险等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这些系统应用的局限性。比较了世界上3个应用比较普遍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的发展、可燃物类型、输入因子、输出因子和应用范围, 认为发展中国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采用加拿大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CFFDRS)的技术比较合适。我们可直接应用CFFDRS, 然后根据当地气候和可燃物类型对火险等级系统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东莞大屏嶂森林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省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环境特点,选取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居民区距离、道路距离6个火险影响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屏嶂森林公园进行森林火险等级的评价与区划。区划方案表明,该区可以划分为无、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火险区,其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1.67%、2.19%、33.16%、55.3%和7.68%。森林火险等级的空间分异较明显,极高火险主要出现在西北部,中部和北部火险等级较高,东部与南部火险稍低。森林火险较高等级主要受植被类型、坡向及海拔这3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龙胜县为研究区,调查分析该县森林火险状况及影响要素,结合森林资源载量及森林防火实际,选取树种(组)燃烧类型、人口密度、气象因子、火灾次数等11项主要林火影响因子,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聚类分析法及ArcGIS空间分析法,区划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各村(分场)可区划为Ⅰ(高火险区)、Ⅱ(中火险区)、Ⅲ(低火险区)3个火险等级;Ⅰ、Ⅱ、Ⅲ级火险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47%、38.33%、26.20%。高火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中火险区集中于西部和北部,低火险区分散在高、中火险区之间。区划结果有利于总结、突出研究区森林火情特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湘西南的森林火灾发生的情况,分析了湘西南森林火灾发生季节变化及环境气候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火险与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得到一个统计模式,运用模式预报湘西南的森林火险等级,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巴林右旗森林火险等级评价及火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研究区域,依据中国林业行业标准《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选取树种燃烧类别、人口密度、路网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气温、以及风速等6项火险因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得出各个苏木乡镇的森林火险等级并完成火险区划。结果表明:1)幸福之路苏木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幸福之路苏木火险等级提高一级为Ⅱ级,其他地区为Ⅲ级;2)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火险程度由高到低分为3类,索博日嘎镇和大板镇为聚类1,查干沐沦苏木为聚类2,其他地区为聚类3。研究巴林右旗地区的森林火险等级并进行火险区划,有利于减少当地森林火灾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收集、整理乐山市各县区森林资源、植被类型、农业人口分布、气象诸因子及林火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林业部制定的《全国森林火险区划》标准,进行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全市森林火险等级区划14个单位(13个区、市、县、1个林业企业局),区划为I级火险区3个,Ⅱ级火险区3个,Ⅲ级火险区8个。同时应用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火险因子与历年发生火灾所造成损失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要阐述了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基本内涵 ,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数据来源和系统功能特点 ,建立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标准和相关资料,对朝阳县六家子林场森林火险等级进行划分确定,结果显示火险等级为Ⅱ级,属森林火灾中度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多个地方1950年到1980年气象测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云南省长期火险预报方法,实现了云南省长期森林火险趋势定量分析。对2006年云南省十六个地州市雨季气象资料进行计算,得到云南省各地州2007年森林长期火险等级,为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灭火装备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灭火装备使用与研究的现状,分析了不同类型灭火装备的作用和特点,并指出了它们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火灾的特点,提出了森林灭火装备使用和研制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的分析,将松阳县划分为Ⅰ、Ⅱ、Ⅲ级森林火险区,在行政区划和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林中空地、防火公路和山脊线分布等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分区控制的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的空间布局:在Ⅰ、Ⅱ级森林火险区内布设规划生物防火林带,将整个防火林带网络分割成2 691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为34 hm2,其中Ⅰ级火险区有1909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28 hm2,Ⅱ级火险区有782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48 hm2;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为4 587.1 km,防火网络所形成的网络密度为50.1 m/hm2,防火林带设计宽度应不小于15 m,防火网络总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5%。主要造林树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杨梅(Myrica rubra)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永胜县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强化扑火队伍建设,全方位宣传,强化火源管理,加强监督,依法治火等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分析防火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创新投入机制,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的联防组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腾冲县中缅边境地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腾冲县中缅边境地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森林火灾隐患大,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着边境不利的自然条件、火源管理难度大、防火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森林防火的综合防控能力,提出加强林火监测系统、防火基础设施、林区防火公路、林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和森林火灾扑救系统建设等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滇中地区特定的社情、林情和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已成为云南省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和敏感区,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如果扑救不及时,往往小火会酿成大灾,在处于滇中腹地的玉溪市建设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场,加强森林航空消防工作,是提高滇中地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蔓延模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外研究林火行为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实现林火蔓延模拟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及其选用的林火蔓延模型进行了深入阐述,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以及林火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森林火灾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河北省林林火灾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从1950-1991年的森林火灾,并讨论了防治对策。以推动河北省森林火灾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林火蔓延模型及其动态模拟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着火之后,火向四周和上下不断蔓延,使大片森林发生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林火蔓延的椭圆模型和遍历各点的林火蔓延模型对林火行为进行动态模拟,旨在推动林火蔓延的研究工作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向定量化的研究方向发展,从而为森林防火、救火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陆良县森林防火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良县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据统计1954—2007年共发生森林火灾980次.分析了火灾发生的规律以及当前防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多方筹集资金、强化政府职能;组建各级森林防火协会;推行森林火灾保险;实行有偿扑火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疏堵结合的火源管理;实行生物防火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林火的高发性和破坏性决定了林火防控的重要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现代林业火灾预警预报的实现提供了机遇。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Fire Weather Index,FWI)系统是以时滞-平衡含水率理论为基础,通过天气条件的变化计算地面可燃物含水率的情况,根据地表到地下不同层次的可燃物含水率划分森林潜在火险等级。笔者分析研究了FWI系统的原理,并以南京市为参照验证了FWI系统的分析结果,希望在基于FWI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的森林火险等级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