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山渔场的形成主要受到上升流、水平海流及地形等外在因素影响.天皇海山海域作为曾经渔获产量较高的渔场,渔获物中的典型代表经济鱼种主要为大洋拟五棘鲷(Pseudopentaceros wheeleri)和红金眼鲷(Beryx splendens).通过回顾天皇海山海域内分布的大洋拟五棘鲷及红金眼鲷在生物学上的分类、食性、繁...  相似文献   

2.
舟山海域4种鲷科鱼类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克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克隆测序了分布于舟山海域的真鲷(Pagrus pagrus)、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和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4种鲷科鱼类的线粒体Cytb基因1141bp的全序列。通过对4种鲷科鱼类Cytb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了292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存在186个信息位点,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于密码子第3位。遗传距离分析表明,4种鲷科鱼类的遗传差异在0.0967~0.2275之间,其中真鲷与二长棘鲷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967,黄鳍棘鲷与二长棘鲷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275;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在2.2930~7.3587之间。以25种鲈总科鱼类构建的系统树表明鲷科鱼类与其他科的鱼类存在较远的遗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群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40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27kg/h和700·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资源变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不同时期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群体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资源年间数量变动明显,平均渔获率最高为35.8kg·h-1(2000),最低为2.73kg·h-1(1992),其数量变动机制是生长、死亡和补充因素综合决定的。二长棘鲷渔获率的季节分布主要是由洄游引起的,目前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北部湾二长棘鲷的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40m水深海域最高。近年来该资源有所恢复,但渔获组成主要以当年生幼鱼和低龄鱼群体组成。并探讨了资源分布与数量变动以及养护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我区南濒北部湾。北部湾属半封闭海湾,三面大陆环绕,有高山阻挡强风和台风,一般情况下风浪较小。我区沿岸浅海浮游生物丰富,底质平坦,是主要经济鱼类二长棘鲷、红鳍笛鲷、真鲷、平鲷、石斑、石鲈、艮鲈、白姑、蛇鲻、海鲶、沙丁鱼、蓝圆鱼参、青鳞、尤鱼、墨鱼等鱼类和海产经济动物的产卵繁殖场。上述鱼类中的大部份都喜欢栖息在鱼礁内。  相似文献   

6.
金头鲷     
<正>金头鲷,亦称大西洋鲷,属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鲷属,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享有"海中珍宝"的美誉,欧洲人称之为"皇家鲷鱼"。形态特征金头鲷体椭圆,侧扁,背稍高,体被圆鳞,头部钝圆,眼较大,口小齿发达,两眼间上方有明显金黄色色带,鳃盖后缘下方呈橘红色,颊部金黄色,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鳍边缘略呈黑色。生长特性金头鲷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喜栖息于有海草的沙质海底,是地中海沿岸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尖吻棘鳞鱼(Sargocentron spiniferum)又称尖吻金鳞鱼、金鳞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金眼鲷目、金鳞鱼科、棘鳞鱼属,分布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我国台湾岛南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南沙群岛等。头部与身体呈红色,鳞片边缘呈银白色,背鳍的硬棘部鳍膜呈深红色,余鳍呈橘黄色,眼后方的前鳃盖骨上有一个垂直的长方形深红色斑块,属于国内外名贵观赏鱼。  相似文献   

8.
金头雕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头鲷(sparus aurata l.,teleostei)又称大西洋王鲷、洋鲷,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鲷属。该鱼通体为银灰色,背部颜色较深,两侧通常有六或七条深色垂直条纹。额头上有一条金色的条纹。主要分布于大西洋东海岸,不列颠群岛,直布罗陀海峡到佛得角以及金丝雀岛周围,同时地中海、新西兰也有分布,是世界闻名的优良品种。它以体态优美、色泽鲜艳、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欧洲人称为“皇家鲷鱼”,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该鱼生长迅速,当年可达商品规格(≥500g),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9.
研究经济鱼类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有助于探究种群空间分析的最适尺度,是鱼类种群变动、资源量评估的基础内容。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渔船信息动态监测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空间自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补充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ISA)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程度。结果显示:(1)在整个研究海域内,大眼鲷资源年际间分布呈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的分布特征。(2)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大眼鲷资源在76~87 km的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分布模式具统计学意义。(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年际间大眼鲷资源热冷点渔区分布有差异,且资源变动较大;热点渔区主要集中在研究海域中部50~100 m等深线附近,冷点渔区则集中于50 m等深线附近海域。本研究引入增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大眼鲷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为挖掘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数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 (Parargyropsedita)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 ,本文研究了二长棘鲷群体数量在该渔场的时空分布 ,全年以 6~ 9月索饵群体的分布密度最高 ,分布的范围也最广泛 ,主要分布在 2 3°0 0′~ 2 4°0 0′N ,117°30′~ 119°0 0′E ;4~ 5月以后幼鱼群体开始大量出现 ;6~ 8月索饵群体广泛分布于闽南、台浅渔场中北部近岸海区 ,而 1~ 3月生殖群体集中分布于该渔场近岸浅水区及澎湖周围海域 ;全年捕捞主要以当年生的索饵群体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金头鲷     
正金头鲷,亦称大西洋鲷,属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鲷属,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享有"海中珍宝"的美誉,欧洲人称之为"皇家鲷鱼"。金头鲷体椭圆,侧扁,背稍高,体被圆鳞,头部钝圆,眼较大,口小齿发达,两眼间上方有明显金黄色色带,鳃盖后缘下方呈橘红色,颊部金黄色,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鳍边缘略呈黑色。适盐范围广金头鲷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喜栖息于有海草的沙质海底,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养殖品种。该鱼生长迅速,适温适盐范围广,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最大体长可达70cm,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于东海中部(27.00°N,124.50°E)海域采获一批臀棘鲷属(Paratrachichthys Waite 1899)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前肛臀棘鲷(Para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Jordan et Fowler 1902)。经检索该鱼为上述海域的新纪录种。其主要鉴别特征:背鳍Ⅴ~Ⅵ-13~14;臀鳍Ⅲ-9;腹鳍Ⅰ-6;胸鳍Ⅰ-Ⅱ;尾鳍不分枝鳍条10~11,分枝鳍条20;腹鳍与臀鳍间具10个棱棘状鳞;侧线鳞数54~56。体长为体高2.6~3.0倍,为头长2.7~2.9倍。头长为吻长5.6~6.5倍,为眼径2.9~3.5倍,为眼间隔3.3~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7倍。体侧扁,呈椭圆形;体被小栉鳞,头部无鳞;侧线完全,近似平直;肛门位于腹鳍间。生物学主要特性为:平均体长为74.40 mm,优势体长组为60~80 mm,占80.00%,性腺成熟度达Ⅴ级和Ⅵ级的占100%,摄食等级以1级和2级为主,合计占90.00%。体重与体长相关关系为BW=3.1936×10~(-5)BL~(3.0019)(R=0.9351)。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2007,(1):46-46
欧洲委员会日前说,欧盟国家在采取措施拯救深水鱼类方面做得不够,鳕鱼等主要鱼类遭到滥捕后,其它稀有、濒危的鱼类正在迅速成为捕捞的对象。欧洲深水鱼类,如大西洋胸棘鲷、蓝好鳕等,生长繁殖比浅水鱼类慢得多,对过度捕捞的抵抗也更弱。鳕鱼、鳎等欧洲商业鱼类的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拖网渔船转而开始捕捞深水鱼类。2006年11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大西洋鲑(图1)、大鳞鲑(图2)均为鲑科鱼类,有洄游型和陆封型。大西洋鲑历史上广布于大西洋北部、北美南部安哥拉湾到安大略湖一带的淡水水域、俄罗斯的白海到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牙。陆封型大西洋鲑成鱼平均体重3-4公斤,最大体重10公斤,体长20-60厘米,性成熟3-4龄。 大鳞鲑因盛产美国哥伦比亚河,又称哥伦比亚鲑,大鳞大麻哈。是美国市场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鲑鱼,俗称“鲑王”(King),成鱼体重4-10公斤,最大个体24公斤,是生长速度最快、个体最大的太平洋鲑鱼。 大西洋鲑、大鳞鲑是美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鲑鱼…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济鱼类的资源密度重心及其时空异质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渔场形成过程,并为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09—2014年南海捕捞信息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运用重心分布、自举法(Bootstrap)和地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分布和时空异质性。结果发现,2009—2014年大眼鲷资源密度总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极显著,最高值为2012年的(26.69±7.34) g/(h·kW·nets)。不同年份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均分布在南海北部50~100 m等深线间,资源密度重心年际分布差异不显著,主要集中于调查海域中部。大眼鲷资源密度在70~90 km的尺度范围内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及良好的空间结构性(块金系数25%),主要受环境因素的作用;在90 km以上的尺度范围,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受随机成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亦称海鲡,隶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亚热带海域,其个体最大可达1.5m、体重43kg。生活在咸水和咸淡水的较广盐性水中,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军曹鱼肉质细嫩、鲜美,为大型食用鱼,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箱体礁(M1型)、三角形礁(M2型)、框架礁(M3型) 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的诱集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活动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模型时,黑棘鲷随机分布于各试验区域;放置的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以有效空间最大、遮蔽效果最好的M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最佳; M2、M3型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随着礁体模型有效空间、遮蔽效果的减弱而逐渐降低,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3种鱼礁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差异可能由礁体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黑棘鲷的习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8.
水产资源     
950816 新西兰挑战者海台大西洋棘胸鱼的种群变化及经济开发=Changes in a popula-tion of orange roughy.Hoplosfethus atlanti-cus,with commercial cxploitation on thehallenger Plateau.New Zealand[刊,英]/Clark M R.Tracey D M//Fish.Bull..—1994.92(2).—236~253大西洋棘胸鱼(Hoplostethus atlanticus)广泛分布于水深700~1500米的大陆坡。仅  相似文献   

19.
黑鲷隶属鲈形目、鲷科、鲷属,俗称海鮒、黑加吉、海鲫等,为名贵海产鱼类,在我国沿海有广泛分布,主要栖息于多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浅海海域中。在自然海区黑鲷属小宗鱼种,历来为海洋捕捞的兼捕对象,市场供不应求。为满足消费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科技人员率先开展黑鲷全人工育  相似文献   

20.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的特色经济鱼类和增殖放流鱼类,研究黄鳍棘鲷的食性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其的食物来源及其在食物网中的功能地位。通过胃含物形态学和18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万山群岛海域不同年龄(1~3龄)黄鳍棘鲷的食性变化特征。形态学鉴定发现黄鳍棘鲷胃含物中有贝类、蟹类和食糜。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共鉴定出黄鳍棘鲷胃含物中有真核生物16门84种,黄鳍棘鲷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节肢动物门的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和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软体动物门的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variabilis),脊索动物门的圆吻海鰶(Nematalosanasus),红藻门的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其共占总食物来源的66.73%。万山群岛黄鳍棘鲷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食,对植物性饵料的摄食相对较少。对1~3龄黄鳍棘鲷食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黄鳍棘鲷的主要摄食种类逐渐由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转向脊索动物门,摄食的生物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