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试验探讨了扑虱灵和吡虫啉2种选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产卵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产卵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能刺激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产卵。幼虫体重和蛹重的试验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除2龄期每公顷施用吡虫啉37.5克的幼虫体重显著高于不施用农药外,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2  相似文献   

2.
<正>试验探讨了扑虱灵和吡虫啉2种选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产卵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产卵试验结果表明,扑虱灵能刺激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产卵。幼虫体重和蛹重的试验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除2龄期每公顷施用吡虫啉37.5克的幼虫体重显著高于不施用农药外,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农药是否是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诱导因素。[方法]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中,以武运粳7号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25%扑虱灵和10%吡虫啉对稻纵卷叶螟2龄和4龄期的幼虫进行喷雾处理,研究这2种选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产卵的影响。[结果]在稻纵卷叶螟幼虫2龄期用扑虱灵300.0、112.5、60.0 g/hm2进行喷雾处理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在稻纵卷叶螟幼虫4龄期用吡虫啉60.0 g/hm2喷雾处理也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并且其成虫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论]扑虱灵和吡虫啉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是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扑虱灵、吡虫啉是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目标是同翅目昆虫。经2年3个代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目标害虫三化螟幼虫取食2种农药处理的秀水63,其后代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刺激了三化螟产卵。但这种效应又与水稻品种有关,对三化螟有中等抗性的镇稻2号不明显。另外,低龄幼虫(1龄)处理后刺激成虫产卵比高龄幼虫(3龄)处理更明显。生化测定表明,扑虱灵、吡虫啉处理后,水稻植株的草酸含量有一定下降,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还原糖除扑虱灵在秀水63外,均有显著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因水稻品种和农药而异。  相似文献   

5.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高龄幼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效,用量150 g/hm2条件下,在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盛期施药,药后15 d防效达92.86%,保叶效果为95.73%;在4龄幼虫盛期施药,药后11 d防效达84.98%,显著优于甲维盐等其他农药。  相似文献   

6.
通过15%氟铃·唑磷乳油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表明15%氟铃·唑磷乳油(有效成分)180g/hm2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效果显著,施药14d后调查保叶效果达90.38%,杀虫效果达99.24%,好于对照处理20%三唑磷乳油(有效成分)360g/hm2,明显好于对照处理5%氟铃脲乳油(有效成分)75g/hm2。15%氟铃·唑磷乳油(有效成分)180g/hm2对高龄幼虫的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7.
李保平  郭庆  孟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1):4464-4470
【目的】揭示CO2浓度升高对稻纵卷叶螟个体生物学的影响,从而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O2人工智能气候箱设置当前(390 μL•L-1)和升高CO2浓度(780 μL•L-1)处理,种植水稻苗饲养观察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和子代卵孵化,并测定4龄幼虫的取食和营养利用指数。【结果】CO2浓度加倍显著影响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到5龄时的体重、蛹历期和蛹重,但对幼虫历期和化蛹率没有显著影响;加倍CO2浓度处理下的5龄幼虫体重比当前CO2浓度处理的轻16.1%、蛹历期缩短28.7%、蛹重降低9.9%。CO2浓度加倍对性比和生殖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和卵孵化率有显著影响,与当前CO2浓度处理相比,加倍CO2浓度处理下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降低约44.0%,卵孵化率降低26.8%。对4龄幼虫的测定结果表明,CO2浓度加倍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与当前CO2浓度处理相比,加倍CO2浓度处理下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增大,但相对取食率没有变化,相对生长率显著提高21.2%,近似消化率提高15.7%,但摄食食物转化率降低24.8%、消化食物转化率降低37.1%。【结论】CO2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纵卷叶螟重要的生活史特性造成不良影响,推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是种群动态变化需要考虑温度等其它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表明,1龄、3龄、5龄幼虫持续取食"克螟稻1号"时,死亡率极高,5龄虽存活了较长时间,但不能正常化蛹.而当取食"克螟稻1号"一段时间后,改以亲本对照"秀水11"为食时,除在初期死亡较多外,死亡率不随时间而显著上升,能存活至下一龄期,部分还可化蛹,且幼虫总的历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幼虫取食一定时间的"克螟稻1号"后改食对照时,除1龄外,3龄和5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蛹均能羽化,其中3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成虫体重和体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5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成虫体重和体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羽化率和产卵量并不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相似文献   

10.
研究32%稻纵清乳油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结果表明:32%稻纵清乳油750、900 mL/hm2处理对稻纵卷叶螟药效期长,对2、3龄幼虫防效好,且2种药剂用量防效差异不明显,生产上可用32%稻纵清乳油75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表明,1龄、3龄、5龄幼虫持续取食“克螟稻1号”时,死亡率极高,5龄虽存活了较长时间,但不能正常化蛹.而当取食“克螟稻1号”一段时间后,改以亲本对照“秀水11”为食时,除在初期死亡较多外,死亡率不随时间而显上升,能存活至下一龄期,部分还可化蛹,且幼虫总的历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幼虫取食一定时间的“克螟稻1号”后改食对照时,除1龄外,3龄和5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蛹均能羽化,其中3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成虫体重和体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而5龄幼虫经处理后所得的成虫体重和体长均显低于对照组,但羽化率和产卵量并不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进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用量150 g/hm2夏防,施药后4、15 d防治效果均达91.4%以上,保叶效果99.9%。水稻不同生育期防治适期有明显区别,分蘖期新叶不断抽生,防治适期宜在2~3龄幼虫高峰期;孕穗抽穗期叶片稳定,防治时间以1~2龄幼虫盛期为宜。  相似文献   

14.
4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4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SC和31%三拂ME对低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90.08%以上;而对于高龄稻纵卷叶螟幼虫,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hm2(有效成分)的防效在89.12%以上,其他3种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在24℃和27℃下,稻纵卷叶螟在玉米苗上的发育速率要比在水稻上的慢1-3 d;33℃不会抑制水稻上饲养幼虫的生长发育,但玉米苗上饲养的幼虫在30℃时就受到了抑制,且在33℃下不能发育到成虫.水稻上饲养时,稻纵卷叶螟各阶段的存活率在27-33℃间无显著差异,且36℃时死亡率很高,只有部分幼虫可发育到预蛹阶段;但是玉米苗上饲养时,稻纵卷叶螟在33℃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1-30℃,36℃下幼虫不能发育到2龄.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产卵量均表现为在24℃和27℃条件下最高;在30℃和33℃条件下,水稻上饲养出的成虫能产少量卵,而玉米苗上饲养出的成虫却不能产卵.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率均在27℃下最高,且两寄主间无显著差异;玉米苗上饲养所得的卵在33℃和36℃下均不能孵化,而水稻上的则少量能孵化.水稻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相对要比玉米苗上饲养的耐高温.在24-27℃下用玉米苗饲养的稻纵卷叶螟除历期有所延长外,其它生物学特性与用水稻饲养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15%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300 g/hm2的杀虫效果与保叶效果分别达97.56%、97.11%。15%茚虫威悬浮剂对作物安全。在稻纵卷叶螟低龄(1~2龄)使用,推荐剂量225~300 g/hm2(有效成分33.75~45.00 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22%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3年9月和2014年6月在广东省连州市采用22%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750、900、1 050 g/hm23种不同用量处理进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2%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3年,22%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750、900、1 050 g/hm2用量防治效果分别为78.24%、84.10%和87.17%;2014年,22%阿维菌素·毒死蜱微乳剂750、900、1 050 g/hm2用量防治效果分别75.67%、81.19%和85.51%,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对照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8.
进行10%阿维菌素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0%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可达14 d左右,适宜用量不少于67.5 g/hm2,宜在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初期用药。  相似文献   

19.
1稻纵卷叶螟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为600~720g有效成分/ha。使用技术要点: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定要均匀。  相似文献   

20.
天蚕5龄中期幼虫经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蜕皮激素类似物-ecdysone处理后,幼虫期 卵巢发育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化蛹第1日的雌蛹用methoprene和蜕皮激素20-hydroecdysone处理 的结果表明,蜕皮激素促进蛹期卵巢发育,而保幼激素则反之,5龄中期幼虫经methoprene处理似能提 高成虫怀卵量,而蜕皮激素则反之。还讨论了这两种激素在天蚕制种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