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多亲本复合杂交,结合修饰回交、轮回选择的人工或自然病圃全程多逆境鉴定选择育种方法体系.采用多目标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进行棉花品种的综合改良.结果表明,该育种方法能有效地打破棉花产量、品质与多抗性间的遗传负相关,增加有利基因重组,提高选择效率.育成中棉所17、中棉所19等棉花新品种对多达6种病虫害表现出较好的抗耐性.  相似文献   

2.
一、系统育种 系统育种是选育棉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据统计,1950~1986年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78个品种中,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有81个,占45.5%,杂交育成的有75个,占42.1%。说明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方法。 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应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棉花品种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这一方法仍不应偏废。因为各种育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棉花品种群体中存在的剩余变异也不容忽视,只要认真加以选择,可望育成新品种。江苏省大仓棉花原种场刘正銮从种在病地上的泗棉  相似文献   

3.
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强重点性状改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及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分析在中国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引种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国棉花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替代了中国原有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亚洲棉品种,促进了中国自主育种的发展;通过传统育种先后培育出早熟的中棉所16、丰产的鲁棉1号和抗病丰产的中棉所12等品种,推动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中国培育了一大批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杂交品种,例如中棉所29曾经占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棉种植面积的50%左右;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利用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多个稳定产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石远321和鲁棉研28等的育成使中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目前针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较少,还需加强对于产量相关基因的挖掘,加快发展转基因高产育种。目前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但中国地少人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继续挖掘棉花产量潜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收集种植资源,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加强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简化制种技术和成本,推动简化制种的优异杂交种的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全基因范围内的高产相关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聚合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早熟以及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棉花远缘杂交种质资源的比较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棉花育种基础材料,我们于1999年自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引进棉花远缘杂交种质材料150余份,这些材料分别含有海岛棉、瑟伯氏棉、草棉、索马里棉、斯特提棉、异常棉及中棉的种质,均为比较稳定的高代品系.2000~2001年在本中心临清试验站进行了系统的种植观察研究,主要考查其综合农艺性状、纤维品质特性、抗病性、熟性及产量潜力,从而对引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探讨其在棉花生产和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短季棉(short season cotton)或早熟棉、矮秆棉新品种选育是世界各国棉花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我国棉花育种家也育成了中14、中16、皖夏棉1号等短季棉品种,并已在或正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质育种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显 《河北农业科学》2003,7(Z1):115-119
从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的多层次需求,论述了棉花品质育种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美棉对我国育种的挑战及对我国所育品种遗传品质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棉花育种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从育种遗传资源、高新技术领域研究、育种周期三个方面,剖析了限制我国棉花育种进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了棉花品质育种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8.
机采棉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采棉品种选育是我国棉花实际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机采棉育种系统工程增加了棉花育种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机采棉的迅速发展,很多育种家和栽培家围绕棉花机器采摘的适宜农艺性状做了大 量的研究,而株型育种是棉花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通过综述前人在株型育种中由常规育种 到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在机采棉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机采棉在株型育种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 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棉花育种提供优质抗源,对陕棉抗病种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认为:通过病圃连续选择杂种世代材料,育成的陕棉抗病种质对棉花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同时丰产、优质是中国棉花育种初始抗源之一.陕4、陕5、陕401、陕5245、陕1155等抗病种质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具陕棉遗传背景的品种有晋7、冀14、86-1、川56、苏5、新陆中3号、中棉所17、中棉所19、中棉所23、中棉所35、中棉所41等抗病品种60余个,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累计在中国种植0.2亿hm2,有效地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在中国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陕棉抗病种质作为抗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逆境条件下几种蔬菜作物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简单论述了在干旱、低温、弱光、有毒气体等多种逆境条件下 ,蔬菜的几个主要生理指标和生理物质的相应变化 ,如 :在蔬菜受到伤害后膜脂过氧化作用中MDA的增加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生长、衰老中的变化 ;可溶性蛋白质在低温条件下的增加 ;叶绿素在低温、弱光下的相应减少等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油菜不同品种在逆境下的结实性差异,为筛选抗逆性强的基因型油菜品种提供依据,2002年选择了当前生产上推广的4个油菜品种湘油15号、湘杂油1号、中油821号和秦油2号,在模拟倒伏和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下调查了各品种的单株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在当年的气候条件下,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的阴果率明显低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在模拟倒状的情况下,秦油2号和中油821的阴果率比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显著提高,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在低温少雨和低温多雨情况下,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的表现具有相同的趋势。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在结实性方面抗逆境的能力特别强,基因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大学新生逆境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大学新生作为大学新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新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专业定向的个性特征。逆境心理在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新生中普遍存在,在对其逆境心理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抗逆境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绵毛优若藜是美国特有种,2001年引入民勤植物园后,为了大面积推广,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观测试验。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沙土和粘土的绵毛优若藜的萎蔫系数;用盆栽试验比较绵毛优若藜的耐盐能力。田间试验测得的沙土和粘土的绵毛优若藜的萎蔫系数分别为1.25%和2.96%。当硫酸盐-氯化物型沙壤土的全盐量超过8.03g/kg,绵毛优若藜表现盐害。盐渍对绵毛优若藜危害较单盐溶液更大。绵毛优若藜受盐胁迫,叶色变谈的同时,呈铁锈红;在干旱胁迫下其叶色只是变谈。  相似文献   

15.
以新研96-48及其转Bt+CPTi基因后的SGK3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逆境胁迫下快速生长的叶片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寡照环境有助于转基因棉抗虫性的表达,干旱环境对转基因棉抗虫性影响较小,浸水环境不利于转Bt基因棉抗虫性表达。影响转基因棉抗虫性表达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逆境导致转基因棉某些生理及形态的改变引发棉铃虫采食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24只18±1.2月龄毕格犬随机分为4组,经桡静脉抽取对照血样后,分别置于0℃的冰水混合物中30 min,42℃干热环境中30 min,跑步60 min和饥饿2d等逆境刺激,并于各刺激后10、20、30 min和停止刺激后30、60、120 min分别抽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法测定(RIA)血浆中ACT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浓度和测试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冷、热、跑步、饥饿等刺激均可使犬ACTH、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冷、跑步、饥饿均可使血管紧张素明显升高(P<0.01)但热刺激后却明显下降(P<0.01).上述4种刺激均使白细胞增加(P<0.05).以上结果显示这些激源刺激可使ACTH和皮质醇显著上升,血管紧张素和血细胞数量改变,有利于提高机体对逆境的抵御能力,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福建沿海木麻黄速生抗性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48个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和抗逆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选择出速生的无性系莆20、惠12、惠77、粤A1、粤杂交、粤A8-2、粤A13、惠65、湛江3和湛江2等10个;选择出对该地区适应性(保存率)高的无性系粤A14、东山2、惠58、惠78、惠98、粤杂交、粤701-2、惠83、惠95、粤南山7等10个;选择出抗虫的无性系粤A14、惠76、粤A8-2、平潭2、粤南山8、抗风、抗1、抗3、惠13、龙7-18等10个;选择出抗风的无性系惠58、惠98、粤A14、龙7-18、惠13、惠2、粤南山7、抗8、粤A1-3、龙4等10个。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胸径和抗风性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保存率和虫害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和抗风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虫害和风倒是影响无性系保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逆境条件下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是发生在特定阶段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在逆境胁迫因子如病原体、昆虫、低氧、低温、热激、金属离子等作用下,植物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侵害,以C a2 、活性氧、NO等为信号因子,诱导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发生PCD,形成细胞主动性死亡,从而避免逆境对其他组织进一步伤害,并使植物获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通过对植物PCD的一般特征、环境胁迫因子及诱导PCD信号传递途径、生物学意义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为在逆境条件下深入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抗逆增长剂对大豆的不同使用方法以及与同类产品的使用效果的比较试验,表明:抗逆增长剂对大豆具增产、控疯长,尤其抗低温冷害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植物逆境适应成为作物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气候变化对植物逆境适应性影响为研究主题,通过了解气候变化的背景、阐述植物逆境适应产生的原因及生理原理,探索分析植物存在的逆境胁迫问题,展望了植物逆境适应性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提高植物逆境抗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