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就拜耳公司农药新产品NNI与几种常用农药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NNI与甲维盐、阿维菌素混用后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而NNI与毒死蜱、丙溴磷混用后的增效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混用和复配药剂,在三亚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10%氟铃·毒死蜱(酷锐)1500mL+50%丙溴磷600mL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97.74%,其持效期也较好,药后7d防效达100.00%;试验中使用的其他单剂或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可用于对稻纵卷叶螟的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天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作用时间慢,持效期长,对捕食性天敌蜘蛛杀伤力低;阿维菌素、丙溴磷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好,但对捕食性天敌杀伤力较大;毒死蜱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差,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力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药效试验,采用基于经济阈值的建议判别规则和天敌影响模型,分析目前主推的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和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各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来看,每667 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好,50%丙溴磷EC 100 ml次之,这2个药剂可单独使用;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单用效果不够理想,需与其他药剂搭配使用。从各处理对稻田稻叶的保叶效果来看,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最佳,其次为丙溴磷,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效果相近。在该试验条件和用量范围内,阿维菌素、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田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以阿维菌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几种常用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为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将供试7种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3龄中期幼虫为试材,浸虫法测定,处理后48 h(氟铃脲96 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结果]杀虫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毒力最低,LC50为306.624 2 mg/L,毒力最高的为阿维菌素,LC50达到了0.221 0 mg/L,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为7.237 5 mg/L,仅次于阿维菌素。7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毒力的高低顺序为阿维菌素>氟虫腈>毒死蜱>氟铃脲>三唑磷>丙溴磷>杀虫单。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8.1 g(a.i)/hm2和40%丙溴磷乳油480 g(a.i)/hm2,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86.68%和81.72%。[结论]丙溴磷、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混配使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1.防治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于卵孵盛期用药,单剂使用时,667平方米(1亩)用氟虫腈2~2.5克(有效刘量,下同)、毒死蜱50克的杀虫和保叶效果均相对较高。复配使用时,667平方米用氟虫腈1.5克与毒死蜱30克或丙溴磷25克.氟磷脲1.5克与阿维菌素0.3克或丙溴磷25克,辛硫磷30克与丙溴磷10克,三唑磷15克与辛硫磷20克等配方的杀虫与保叶效果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四代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9种杀虫剂,在四代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和初龄幼虫高峰进行了田间用药试验。结果表明:毒死碑、氟虫腈、阿维菌素类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控害效果也相对较高;阿维菌素与毒死碑或辛硫磷复配剂,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即保持良好速效性的同时,其持续性可得到明显提高;在稳定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各药剂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经济、有效、安全的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对5%丁虫腈乳油等5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2%阿维菌素乳油药效稳定,保叶、杀虫效果均最好,为理想的推广品种;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31%甲维·丙溴磷乳油、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9080)的药效虽然不及3.2%阿维菌素乳油,但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较好,杀虫效果均在90%左右,且持效期较长,适当加大剂量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维菌素、毒死蜱及其混配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测定了阿维菌素、毒死蜱2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结果表明,二者均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0.07mg/L、3.79mg/L。将二者按有效成分以不同比例混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阿维菌素∶毒死蜱分别为1∶65、1∶60、1∶55、1∶50、1∶45的比例进行混配后,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以阿维菌素∶毒死蜱为1∶50的增效作用良好,共毒系数达194,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进行72%丙溴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结果表明:72%丙溴磷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可兼治稻飞虱,对水稻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荐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适宜剂量为675 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枸杞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5%绿农宝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对枸杞蚜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按有效成分1:4混配、与0.5%绿农宝乳油按有效成分1.0:0.6混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1.O:11.2混配均具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477.5、455.1、244.5mg/L;1.8%阿维菌素乳油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按有效成分1.0:1.4混配的共毒系数(cTc)为110.3mg/L,药效表现出相加作用。[结论]该试验中4种农药混剂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室内增效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对棉铃虫幼虫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与甲胺磷混配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以1∶6.25配比增效最为显著,增效效果达19.1%;混配成的45%申丙磷制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为158.4,温室盆栽棉苗药效好于50%甲胺磷,与40%丙溴磷防效接近。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和抗生素类的阿维菌素也属敏感。该地区二化螟种群的抗性水平低于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余雯  缪勇  高希武  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83-4385
[目的]筛选对秋甘蓝田菜蚜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吡蚜酮、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吡混剂、阿.氯混剂和吡.氯混剂6种药剂处理对秋甘蓝田菜蚜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及阿.氯混剂对菜蚜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药后7 d防效分别仅为20.21%、15.95%和27.49%。吡蚜酮及阿.吡混剂、吡.氯混剂对菜蚜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7.37%、94.52%和93.29%,同时可显著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结论]为实行甘蓝田菜蚜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倩  黎起秦  袁高庆  林纬  黄永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57-9558,9674
[目的]为利用水稻内生细菌与农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抑菌率法测定水稻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196菌株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B196菌株与5%井岗霉素水剂质量比为1∶68.47的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209,其1 000倍液对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为75.57%,比单用B196菌株的防效高17.68%。[结论]内生巨大芽孢杆菌菌株B196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以醚菊酯与吡蚜酮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生物活性Lc,0值为2.89mg/L,共毒系数为146.8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醚菊·吡蚜酮S(2375、525mL/hm2在药后3d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9%、90.37%,速效性好,好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剂;其在药后7~14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醚菊酯处理,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由此可知,21%醚菊·吡蚜酮sc推荐用量为375mL/hm2,大发生年份用量可以增加到525mL/hm2,对水5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配对菜青虫的毒杀效果,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配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按容量比1∶1(有效成分比为9∶125)混合以后对菜青虫的共毒系数为163.3,明显大于10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论文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f96基础上,先于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喷雾法,在3个浓度梯度(1.0×108、1.0×107、1.0×106个孢子/mL)的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中添加1.8%阿维菌素WP,分别配制成含0、15、30、45和60 µg·mL-1剂量的1.8%阿维菌素WP溶液,并喷到Q型烟粉虱2龄若虫体表,检测其死亡率。在体视显微镜下记录单位面积内的孢子沉积数量。田间试验中,分别将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悬乳剂(1.0×108个孢子/mL)和1.8%阿维菌素WP(60 µg·mL-1)单用和混用后喷施于NC95烟草上,评价其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室条件下,Mf96菌株悬乳剂从第4 天到第8 天对“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LC50从1 376降至183个孢子/mm2。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60 µg·mL-1)混合作用7 d后,真菌LC50从378降至46个孢子/mm2。低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不同浓度黄绿绿僵菌(低、中、高)孢子悬乳剂分别与不同浓度阿维菌素(0、15、30、45 和 60 µg·mL-1)复配处理后,Q型烟粉虱2龄若虫有不同僵虫率,其中以阿维菌素30 µg·mL-1与黄绿绿僵菌高浓度悬乳剂复配处理Q型烟粉虱2龄若虫产生的僵虫率最高,达86.8%。对照(悬乳剂基础配方)和单独喷施阿维菌素处理中未见到僵虫。田间喷施真菌孢子悬乳剂、药剂和菌药混剂后5 d和10 d,菌药混用的Q型烟粉虱若虫虫口减退率均最高,分别为53.6%和85.7%;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校正防效变化趋势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25 d菌药混用的校正防效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88.9%;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的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均为负值。【结论】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联合在实验室和田间防治Q型烟粉虱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利用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1.8%阿维菌素WP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是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