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子长县大棚养蚕技术推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雪琴  慕登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01-102,104
从子长县进行大棚养蚕的优势入手,简单分析了子长县大棚养蚕的现状及大棚养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大棚养蚕的相关技术,供蚕农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伟中 《河南农业》2019,(25):14-14
随着蚕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利用大棚养蚕已成为蚕农的重要养蚕场所之一。新建一个标准养蚕大棚一般需投资数万元,一年养蚕4次左右,利用时间一般为6个月(5—10月),其余时间大多闲置不用,资源浪费十分明显。合理充分利用好大棚的闲置时期,根据大棚的实际特点进行种植或养殖是蚕农充分利用蚕业资源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现行的养蚕大棚大都比较黑暗,种植一般的蔬菜比较困难,蒜黄是利用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因此养蚕大棚这一较暗的特点正适合种植蒜黄。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桑蚕业的发展,大棚养蚕悄然兴起,给广大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导致大棚放完蚕后闲置五六个月,造成土地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蚕农不妨利用养蚕的空当进行蔬菜生产,增加大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地蚕大棚养蚕技术,让广大蚕农正确认识和熟练掌握地蚕大棚养蚕技术要点,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精心饲养家蚕,提高鲜茧产量和质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棚养蚕是传统养蚕技术的重大改革,从最近几年省内外蚕业科技工作者的经验看,大棚养蚕是解决部分蚕农资金和蚕房紧缺,实现蚕桑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斌  张冬玲 《油气储运》2005,(10):22-22
随着养蚕技术和综合防治能力的提高,我国不少地区开始采用大棚养蚕。大棚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省工省力,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由于大棚养蚕采用条桑育,可以免除室内养蚕中的给桑、抬蚕、扩座、除沙、倒沙等工序,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降低养蚕成本约35%,蚕农纯收入可增加3~4倍。三是养蚕环境得到改善,蚕茧量有所提高。大棚空间大,利于通风换气,蚕座稀,蚕儿生长环境好,有利于防治蚕病,上茧率和茧层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养蚕业工序多,技术操作繁细,既包括动物(蚕)饲养,又包括植物(桑)栽培,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也是一种商品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受市场影响较大。蚕农在市场行情出现低谷时挖桑,高峰时栽桑,因此传统养蚕对市场适应性较差。实践表明,采用更加灵活的大棚养蚕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蚕农抗风险的能力,而且采用塑料大棚育和传统室内育的张种产茧量和茧丝质量成绩基本相当,同时大棚养蚕还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和优质高效等特点,与传统养蚕对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怎样养好蚕     
养蚕时间短,见效快,是广大蚕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部分蚕农缺乏必要的养蚕常识,时尚出现养蚕减收和无收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蚕农养蚕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正>蚕桑生产是河南省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目前表面看,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并未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一部分蚕农在心理上仍迈不开步子,没有打破传统观念。低效的经营方式,缺乏扩大规模产业经营的胆识,以及一直没有引用养蚕新技术导致了养蚕产量、质量仍在低谷中徘徊,直接影响河南省蚕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大棚养蚕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并已初见成效。一、大棚养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大部分蚕区都推广应用了大棚养蚕新技术,确实起到了省工、省力、节本、优质高效等显著作用,但也有不少蚕农在大棚建造、蚕座设置、温度调控、消毒防病、上蔟管理等方面出现不少问题,影响了养蚕收成。本文将大棚养蚕关键技术介绍给大家,希望广大蚕农学习应用,养蚕取得好收成。一、大棚建造(一)棚址选择选择地势高、干燥、平坦、通风、向阳,远离果园、菜园、烟田、棉田和其他常用农药的场所。最好在桑园边上或院内及房院周围建棚。(二)大棚建造建棚用竹竿、塑料膜、折阳网、草帘等材料,大小应根据桑园面积、养蚕数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塑料大棚养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较大,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养蚕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投资省、经济效益高。一般户有0.2—0.3hm^2桑园建1座240—300m^2的大棚,一次可养蚕5~7张蚕种,其投资一般为5000元左右,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都可增加收入。三是节省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采用条桑育,自动上蔟,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养蚕技术关系着广大蚕农的养蚕效益,关系着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如何强化养蚕技术,提高蚕农效益,做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2010-2015年云南冷泉蚕区309户农户的蚕茧生产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或问卷形式对蚕农户数变化、新栽桑情况,以及主要农副产品的产值效益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养蚕水平在2013年波动最为明显,同年各片区间养蚕水平差异显著;2013年蚕农数量骤减,同年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价格飙升.因此2010-2015年6年间养蚕水平波动、蚕农骤减同当年高产值经济作物三七、生姜影响关系最为密切,并且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蚕农养蚕房短缺的问题,蚕农可以在自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搭建简易大棚饲养大蚕.有的蚕农干脆就把大棚搭在自己的桑园旁,远离了住房,做到人蚕分离,减少了病菌感染机会;远离农药、卫生杀虫剂中毒的危险;还缩短了采叶的距离,也方便了蚕沙还园.大棚养蚕节约劳动力,大蚕期可采取条桑育、地蚕育、少回育、饲养操作简便,5龄期不用每天除沙,春蚕条桑育一般可节约用工50%,每张蚕种可省工8~10个,节约养蚕设备80%;冬季还可以在大棚内种植食用菌或返季蔬菜,起到充分利用大棚,达到养蚕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省时、省力、省工、省钱,是省力化养蚕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现简要介绍如下。一、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于规模经营。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可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  相似文献   

16.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17.
大棚养蚕是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养蚕方式。大棚养蚕因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而深受欢迎,仅2003年,桐庐县就搭建各类养蚕大棚204只,总面积10903m^2但是由于养蚕有明显的季节性,养好春、秋两期蚕后,大棚就闲置,影响土地利用和农民收益。为此我们尝试在养蚕大棚,种菜、养猪,以提高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全县综合利用养蚕大棚124只。  相似文献   

18.
从大棚搭建、养蚕、采桑叶等方面总结了大棚养蚕技术,并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从大棚的选址、座向、结构、用料、温湿调控装置等方面介绍了养蚕大棚的建造技术,综述了大棚养蚕的园的建设、天病的防治、蚕的饲育等.  相似文献   

20.
抽奖公告     
“蚕茧协会给俺担保贷了款,俺才敢在这大棚里养上了蚕。”秋蚕上山时节,满脸喜悦的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乡后壮口村蚕妇乔继兰一边采摘丰硕的秋茧,一边激动地说。按照“普及科技,风险共担”的原则,今年当地妇联进村创办了养蚕信用协会,请信用社为216户养蚕会员集体授信,协会集体担保,不但解决了“蚕农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还有效普及了小蚕共育、条桑剪育、地面蚕台繁育等养蚕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