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商业资本的推动,中国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红茶逐渐成为中国茶叶市场上的消费热点。就广东红茶而言,在全国红茶热的推动以及政府的支持下,也迎来了恢复性发展,以英德红茶为主的传统高香红茶,不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带动了广东红茶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除了英德红茶外,粤西地区以台湾金萱品种制作的金萱红茶、粤东地区以单丛茶树品种制作的单丛红茶、粤北地区以白毛茶品种制作的金毫红茶,以  相似文献   

2.
正红茶是全球第一大茶类。201 2年全球茶叶总产量为429.9万吨,红茶产量272.7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3.4%。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资本流通的不断推动,中国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红茶成为中国茶叶市场上的消费热点,并迅速推广开来。其中广东红茶主要以清远英德市的英德红茶为主。据统计,目前英德全市茶园总面积4万亩,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红茶生产及外销现状,并结合当前中国红茶外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红茶外销的策各,旨在推动中国红茶贸易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邹阳 《广东茶业》2004,(5):60-60
广东农垦上茗轩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茶叶产业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茶叶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目前拥有茶园资源1.8万亩,其中直接租赁承包10000亩,与茶农签约收购茶青面积达到8000亩,成为广东最大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传统饮茶方式向现代饮茶方式的发展,茶叶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形成由红茶热转向乌龙茶热再向普洱茶热、茶饮料热、名优绿茶热等发展的趋势。茶叶消费更向个性化发展,带动了茶叶产销,今年1-9月,上茗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1,(9):6-7,19
目前,红茶是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国际上红茶的主要消费区域是欧洲、美洲和亚洲,其次是非洲、大洋洲。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红茶产量为270万吨,占66%;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2.9万吨,红茶出口量为130万吨,占75%。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资本流动的不断推动,中国国内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1.3万吨,红茶产量为9万吨,占6.4%;茶叶出口总量为30.24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66万吨,占12%。2010年,中国红茶在"金骏眉"的带动下,成为新的茶叶消费热点,并在市场上迅速推广开来。随着红茶文化的推广和红茶消费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广东茶业》2013,(3):41-41
2013年6月28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农业厅作为支持单位,英德市人民政府、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英德市茶业协会等单位承办的首届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暨广东省第十届名优茶质量竞赛活动,在广东英德英红镇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地隆重开幕。本次活动以“茶韵英州,茗香世界”为主题,旨在叫响“英德红茶,中国的红茶,世界的红茶”的宣传口号,以红茶文化为引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推动,以节促产,以节促销,外拓市场,内兴产业,重振英德红茶品牌,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功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至19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但随后红茶生产与贸易规模开始萎缩,至1949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仅为4.1万吨,1950年红茶出口量仅为0.26万吨。近年来随着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红茶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的垂青,"红茶热"悄然兴起。国内红茶消费与供给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农业部数据,2009年全国红茶产量为7.19万吨,2010年红茶产量为9.00万吨,增幅高达20%。  相似文献   

8.
丁勇 《广东茶业》1999,(3):39-41
工夫红茶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数百年来为中国茶业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在世界茶叶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一直颇受消费者的亲睐,也是中国红茶中足以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碎茶相抗衡的红茶品类。世界驰名祁红、滇红、粤红等工夫红茶享誉海内外,拥有较为稳定市场份额,其中祁门工夫红茶更被誉为“芬中英豪、群芳最”。近年来,随着红碎茶热的兴起,工夫红茶的生产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和冲击。当前,我国茶业已形成了名优茶比重增大、多种茶类并举的产业格局。从而,工夫红茶的原料质量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成品茶品质与以前相比也有所降低。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  相似文献   

9.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10.
林铭  姚信恩 《福建茶叶》2011,33(5):32-36
中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制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台湾等省都大力发展工夫红茶。本世纪50年代以来,除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外,四川、浙江、湖南、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普遍推广发展工夫红茶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了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从文化交流与品牌合作的角度出发,对新时代英德红茶文化传播方向、传承策略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英德红茶文化的保护与推广,以当地茶文化的历史以及发展现状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合英德红茶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方式和方法,结合英德红茶文化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拓展英德红茶文化的应用空间和传播广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并首次打开了中国茶叶的世界市场。福建红茶曾很受欢迎,但她也经历了命运的低潮期,现在市面上再度掀起红茶热。本文概述了福建红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剖析石门茶产业的现状和红茶发展历程,提出“红绿并重、品牌共享”策略,恢复石门传统红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福建茶叶》2011,(2):57-59
2011年6月22日——24日在福建福安召开“2011年中国红茶高峰论坛”与2011年10月中旬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文化年茶文化产业博览会。为了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和提高茶叶质量,我们拟定举办“2011年中国红茶名茶评优与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名茶评优活动”。通过评优活动引导茶叶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茶叶在世界的知名度,推动“生态、健康、和谐”的茶叶成为全球人的饮品,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5.
广东单丛红茶在2009年制作取得成功,它继承了单丛茶的花果香味,又有红茶特点,蕴含着特殊的香韵,惹人喜爱.本文分析了国内红茶市场复兴与创新的情况,从单丛红茶规模开发、加快产业化进程、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扩大单丛红茶的生产规模、配套相应的加工机械设备、提高加工质量水平、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谈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17.
公益广告是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道德风尚,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广告。本论文主要阐述的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英德红茶茶文化公益广告的传播推广新策略。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要背景,从英德红茶的历史背景、现状、传播和推广情况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英德红茶文化的现状和特点,从而将英德红茶的茶艺文化、加工技术、功能与公益广告的公益性、故事性、科普性相结合进行研究,并通过政府推动企业、整合多种方式为路径进行推广。因此,本研究将为英德红茶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使其能在保留自身文化精髓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变更,这对促进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2009,31(1):4-6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旱在明代初期(1368—1375)中国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纵观中国红茶6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5个阶段:1840年以前的创始与发展阶段,1840~1886年的兴盛与辉煌阶段,1886~1949年的衰落阶段,1850~1988年的振兴发展阶段和1989年至今的产品结构优化阶段。本文概述了我国红茶的分布区域、种类、品质特点、生产规模,以及科研机构对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分析了中国红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依靠科技、优化红茶产品结构、加快建立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和打造茶叶著名品牌的中国红茶产业发展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2009,31(2):7-10
4.茶叶研究机构对中国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民国初期,福建崇安、安徽祁门和广东鹤山等地曾经设立国立茶树改良场;中山大学设立茶蔗部,开启了中国官方的茶叶科学技术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红茶产业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南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英德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红茶生产和饮用文化的起源国,中国红茶发展600多年来,经历了"始创与发展"、"鼎盛辉煌"、"走向衰落"、"振兴发展"和"转型升级"五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在回顾我国红茶数百年发展与兴衰史基础上,得出发展现代红茶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技术、体制和机制"的启示,同时结合对中国现代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