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产绒量、绒长度、毛长度、抓绒后体重等生产性能进行测量鉴定.通径分析可知,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的直接作用0.4143 ,绒长度对产绒量的直接作用0.126 7,绒长度通过体重对产绒量的间接作用0.1769.抓绒后体重与产绒量的相关系数为0.465 2而P<0.01,即极显著.绒长度与产绒量的相关系数为0.295 9,且P<0.01,即极显著.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的决定系数为0.171 7,所分析的因素中绝对值最大.其次是体重和绒长度的相关原因共同对产绒量的决定系数,即0.044 8.  相似文献   

2.
对博新(新疆博格达白绒山羊和新疆土种山羊)杂种F,周岁山羊和土种周岁山羊的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和抓绒后体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结果表明,F1周岁公羊和母羊的平均产绒量、绒自然长度与抓绒后的体重与土种公羊和母羊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和抓绒后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绒山羊选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选育后成年基础母羊和精选群母羊生产性能及产绒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其基础群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458.62、309.53g,比同龄同性别组群前分别提高12.59%和17.22%,差异均显著(P〈0.05);精选群公母羊分别产绒525g和444.91g,比同龄同性别羊选育前提高28.88%和68.32%,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燕山绒山羊体尺、体重、绒厚与产绒量的相互关系,对燕山绒山羊各体尺指标、抓绒后体重、绒厚与产绒量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体长(X_1)、体高(X_2)、胸围(X_3)、绒厚(X_5)、抓绒后体重(X_6)与产绒量(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厚对产绒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547),其次是胸围和体长(0.194和0.138),抓绒后的体重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产绒量。燕山绒山羊体尺与产绒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161X_1(体长)+0.244X_3(胸围)+0.555X_5(绒厚)。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燕山绒山羊的选育,在考虑提高产绒量的同时,需兼顾绒厚、胸围和体长等性状。  相似文献   

5.
试验参考内蒙古白绒山羊2003~2011年的生产性能记录,并对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中利用Excel和SAS程序整理数据。产绒量在2004、2008、2009、2011年呈明显降低趋势,而抓绒后体重增加。随年龄变化,4岁之前产绒量逐渐增加,4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仍有极少数羊的产绒量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抓绒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不考虑年份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绒量与抓绒后体重4岁之前随年龄变化趋势一致,但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出现增加幅度变小的趋势;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出现增加减缓趋势。而4岁以后,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降低;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降低。表明在绒山羊生长后期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通过体尺、体重性状的选育加速绒山羊产绒量性状的选育进程,试验采用SPSS.13.0数据包对引入科尔沁农牧交错区的3 515只辽宁绒山羊进行体尺指标、抓绒后体重与原绒产量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体尺、抓绒后体重与产绒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抓绒后体重(X_1)、体高(X_2)、体长(X_3)、胸围(X_4)、管围(X_5)、绒层高度(X_6)与原绒产量(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胸围对原绒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体高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产绒量。获得了抓绒后体重、主要体尺指标与原绒产量间的最优回归方程:Y=0.298 X_1+0.149 X_3+0.275 X__4+0.042 X_5+0.108 X_6。说明在以提高产绒量为主要育种目标的绒山羊选育过程中,应以抓绒后体重为首选选育性状指标,并要兼顾胸围等性状指标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以2012~2017年陇东绒山羊育种核心群母羊测定(调查)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出生类型和年龄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类型对产绒量和出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长度、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对产绒量、绒长、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绒高峰期在2~4岁,5岁时体重最大,2~6岁是生长发育及产绒的理想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8.
对选育出的鲁西平长毛兔核心群100只种兔的生长发育及产毛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公、母兔体重分别为4.59kg和5.15kg,成年公、母兔年产毛量分别为1331.97g和1388.12g;体尺、体重、单次剪毛量间均吾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以体长与单次剪毛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116(P〈0.01)。  相似文献   

9.
以南疆绒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绒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抓绒量(CW)与绒丛长度(LCS)、绒纤维直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绒洗净率(WCR)、绒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绒洗净率(WCR)、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与绒纤维直径(DI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绒丛长度(LCS)与体重(BW)为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辽宁绒山羊对子午岭黑山羊绒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以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的杂种绒山羊(简称F_1代杂种绒山羊)作为试验对象,系统测定3个群体的体尺、抓绒后体重、产绒量和绒品质等指标,比较3个群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分析不同羊绒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平均纤维直径、抓绒后体重和产绒量均高于F_1代杂种绒山羊和子午岭黑山羊,F_1代杂种绒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平均纤维直径、抓绒后体重和产绒量分别比子午岭黑山羊高9.5 cm、9 cm、7.1 cm、1.7μm、15.97 kg和424 g。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与产绒量(r=0.880)、平均纤维直径(r=0.773)和粗毛数(r=0.354),羊绒平均纤维直径与产绒量(r=0.775)、绒层高度(r=0.475)、粗毛数(r=0.600)和纤维直径标准差(r=0.557)等羊绒性状间呈正相关;平均纤维曲率与体高(r=-0.304)、抓绒后体重(r=-0.395)、产绒量(r=-0.418)、绒层高度(r=-0.547)和平均纤维直径(r=-0.584)等表型性状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由此表明,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效果明显,后代的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明显提高,但羊绒纤维直径也略微变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非长绒期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对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6岁能繁母羊150只,每个年龄段根据产绒量和体重将母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于2014年4月30日和6月30日埋植2 mg/kg BW褪黑激素于耳部皮下。自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5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于抓绒时采集绒样,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所有年龄段山羊绒产量和绒长度均显著提高,绒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5岁埋植组山羊的产绒量提高幅度和细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8.75%、4.94%,6岁埋植组山羊绒长度增加幅度最大,为29.27%。综上,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均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和提高产量作用,但不同年龄绒山羊增产效果不一致,并且褪黑激素对于提高内蒙古绒山羊后期的生产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以南疆绒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绒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抓绒量(CW)与绒丛长度(LCS)、绒纤维直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绒洗净率(WCR)、绒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绒洗净率(WCR)、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与绒纤维直径(DI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绒丛长度(LCS)与体重(BW)为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辽宁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辽宁绒山羊年龄、性别、出生类别和母亲年龄等因素对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主要经济性状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变化(P< 0-01) ,除出生重外其它性状在性别间具有明显差异(P< 0-01) ,出生类型对产绒量、净绒量、出生重和断奶重有显著影响(P< 0-01) ,母亲年龄只影响体重性状(P< 0-01)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15.
补饲硫对安哥拉山羊F2代杂种羊产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硫酸钠,胱氨酸支安哥拉山羊F2代杂种羊进行补饲。结果表明:二种硫源对F2代杂种养单位皮肤面积的剪毛量,总剪毛量,毛丛长度,无髓毛的伸直长度,强度,伸度及含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羊毛纤维中无髓毛的比例也有一定的提高;对羊只体重,羊毛细度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数量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山绒山羊母羊的绒层厚度、粗毛长度、产绒量、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绒纤维细度进行了表型相关的测算,结果表明:(1)对育成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三个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体长、绒层厚度和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呈现正向影响;绒层厚度还与体长和绒纤维细度协同产生对产绒量的正向影响;体重和体高对产绒量有较小的负向影响。(2)对成年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绒层厚度、体重、粗毛长度、体高、胸围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其中粗毛长度和体高呈现负向影响,其余性状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绒山羊和陕细毛羊进行防疫注射、药物灌服和药浴等综合防治后,成年母羊和周岁母羊增重极显著(P<0.01),育成羔羊增生显著;白绒山羊成年母羊和周岁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24%和27.2%,陕北细毛羊成年母羊和育成盖羊剪毛量分别提高10.2%和14.7%;羔羊断奶重、育成重提高极显著(P<0.01)。综合防治使成年母羊受胎率和产羔率明显提高,流产率降低,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繁殖成活率提高24%,陕北细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量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半同胞相关法估计了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周岁羊产绒量和成年羊平均产绒量的遗传力和二者间的遗传相关,得到结果为:①周岁产绒量遗传力为0.44,属较高遗传力;②成年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属中等水平;③二者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34,属中等偏高正向遗传相关。研究得出结论:依据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周岁产绒量进行个体选择,可以达到提高羊群周岁产绒量的目的,而且也能够通过早期选种提高成年羊产绒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辽宁绒山羊绒直径的影响、绒直径的遗传特点及其群体绒直径的分布情况。羊绒自根部至尖部逐渐变粗,尖部与根部绒直径相差3.31μm;体躯绒直径最小部位与最大部位差异为2.09μm;3周岁时绒直径最大,公羊平均绒直径比母羊高1.0μm;同一公羊雄性后代的绒直径比雌性后代平均高0.51μm;公羊年龄对后代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绒直径的遗传力为0.421,与产绒量、体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58和0.112。部分公羊的后代具有产绒量高、体重大而绒直径小的理想组合。在整个群体中26.40%的母羊和53.51%的公羊生产14.5μm以下的羊绒,9.6%的3周岁母羊和5.9%的3周岁公羊生产14.5μm以下的羊绒  相似文献   

20.
用线性相关方法研究了绒山羊杂交二代和互交羊产绒量与各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绒纤维强伸度与产绒量间相关不显著(P>0.05),②成年F_2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绒自然长度与产绒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相应为0.357(P<0.01),0.429(P<0.01),0.197(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