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蛾绒茧蜂在寄主体内的发育速率及个体大小与寄主龄期大小有关,寄生于4龄幼虫体内的发育最快、个体最大,3龄的次之,2龄的发育最慢、个体最小.试验还表明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除成功的寄生致死外,还包括因不成功的产卵穿刺攻击所导致的死亡.文中还对田间该蜂寄生率估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菜蛾绒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寄主适合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在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  相似文献   

4.
在26℃条件下,以橘小实蝇Bctrocerat dorsalis 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效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个体大小、性比、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前裂长管茧蜂寄生效能与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前裂长管茧蜂偏好寄生2龄和3龄初的橘小实蝇幼虫,在试验观察的6 h内,分别有63.00与85.50头相应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而仅有35.60与33.21头1龄和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前裂长管茧蜂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缓.以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5、18.9、19.6和22.0 d,相应的幼期存活率分别为16.40%、46.88%、54.09%和26.29%,寄主龄期过低或过高对前裂长管茧蜂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前裂长管茧蜂子代个体的大小也因寄主龄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1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所繁育寄生蜂个体明显小于其他年龄段寄主繁育的寄生蜂.以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子代群体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概率为64.11%.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是用于繁殖前裂长管茧蜂的最适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由此表明,甜菜夜蛾2-4龄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在成对选择试验中,当5龄幼虫不在供选寄主组合中时,斑痣悬茧蜂喜好龄期较大的寄主幼虫,即最喜好4龄幼虫,最不喜好1龄幼虫;在4龄与5龄幼虫之间倾向于选择4龄幼虫,这与非选择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盆栽大豆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分别以2龄和4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子代蜂发育指标。[结果]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子代蜂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但影响的程度和格局不同: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子代蜂发育参数与施氮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该关系取决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子代蜂存活与施氮量在寄生4龄幼虫时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但在寄生2龄幼虫时无显著关系;子代蜂发育历期与施氮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在寄生2龄幼虫时中等水平施氮量的发育历期较长,而寄生4龄幼虫时在较高水平施氮量处理下的发育历期较长;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与施氮量之间在寄生2龄幼虫时,表现出正相关直线关系;但寄生4龄幼虫时没有变化;子代成虫寿命在寄生2龄幼虫时与施氮量之间表现出三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在寄生4龄幼虫时没有变化。[结论]土壤施氮可通过寄主龄期大小而影响寄生蜂子代发育表现,而且该影响与施氮量多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麦蛾柔茧蜂经米蛾继代饲养后,在红脉穗螟、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上的生物学表现,对比研究了麦蛾柔茧蜂在上述4种寄主上的寄生、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麦蛾柔茧蜂对4种寄主均表现出极高的麻痹致死作用(≈97%),但对于麻痹后的不同寄主表现出显著的寄生选择性,寄生率米蛾的(70.00%)最大,草地贪夜蛾(16.67%...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观察斜纹在蛾侧沟茧蜂羽化、交配、产卵寄生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关系.并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测定了该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比率,旨在为该蜂的保护利用及产业化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产卵高峰多在羽化后2—3d,大多数蜂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少数可产2粒,偶见产卵3粒,但最终只发育成1头成熟幼虫;(2).侧沟茧蜂与斜纹在蛾1—4龄幼虫共存时,偏爱寄生1龄末至2龄幼虫,对1龄末至2龄,3龄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737,0.3210,0.2046;(3).3龄初幼虫被寄生后,与未被寄生的幼虫比较,4龄幼虫历期显著延长,食量显著下降,且不能发育到5龄幼虫;(4).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可用线性日度模型、Stinner模型和Logistic模型较好地拟合,其中以Stinner模型拟合精度最高:(5).侧沟茧蜂卵、幼虫、茧和卵—成虫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06℃、7.766℃、10.1%℃和9.683℃,有效积温分别为28.864、109.245、89.360、217.915日度,发育速率最快温度分别为34.55℃、30.41℃、32.33℃和32.78℃。  相似文献   

9.
菜蛾啮小蜂的寄主辨别能力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 ℃下,以菜蛾3龄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啮小蜂对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寄主的产卵寄生行为及其在与菜蛾盘绒茧蜂共寄生寄主中的发育情况. 菜蛾啮小蜂能产卵寄生已被菜蛾盘绒茧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形成共寄生,其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卵的孵化而下降. 菜蛾啮小蜂能寄生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高龄幼虫,直接将卵产在绒茧蜂体内,而形成重寄生,重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绒茧蜂幼虫年龄增大呈增大趋势. 共寄生寄主中的啮小蜂不能发育到成虫. 重寄生的啮小蜂能完成发育,并从绒茧蜂的茧中羽化. 当未被寄生和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的寄主同时存在时,啮小蜂主要寄生于未被寄生的寄主. 表明菜蛾啮小蜂具有辨别寄主是否已被绒茧蜂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麦蛾茧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寄生龄期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麦蛾茧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不同寄生龄期的选择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对亚洲玉米螟2~5龄幼虫均能不同程度的寄生,对4龄与5龄幼虫的寄生率(>50%)显著高于对3龄(35%)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26%);子代寄生蜂寄生亚洲玉米螟2龄和3龄幼虫后不能结茧.寄生4龄幼虫的结茧率(4.0%)和羽化率(8.2%)均稍低于寄生5龄幼虫的结茧率(4.6%)和羽化率(8.9%),寄生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长于寄生5龄幼虫;麦蛾茧蜂搜寻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时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26±1)℃,相对湿度50%~55%,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以米蛾、大蜡螟和玉米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对麦蛾茧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寄主对麦蛾茧蜂的雌雄比没有影响。但麦蛾茧蜂在3种寄主上的产卵数量、发育历期、雌蜂寿命、卵的成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麦蛾茧蜂在米蛾和大蜡螟上可以大量繁殖,而在玉米螟上产卵数最少(185粒),雌蜂寿命最短(11 d),卵的成活率最低(12%),不适合麦蛾茧蜂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1龄末-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主作用,建立了3个龄期的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寄生蜂对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1-4龄幼虫,但当1龄末-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1龄末-2龄初幼虫,其次为3龄幼虫。  相似文献   

13.
桑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 Wilkinson)是桑螟幼虫的重要寄生蜂之一.本文报道了该蜂的自然寄生率、羽化、交配、产卵、繁殖、发育等生物学特性.根据2000~2002年的调查研究,该蜂自然寄生率平均为16.8%.在自然条件下,成蜂的寿命为1~3 d,平均2.2 d;羽化后喂饲15%的蜜糖水,寿命则为7~18 d,平均14.2 d.此寄生蜂单寄生于桑螟1~2龄幼虫,在杭州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繁殖,1年可发生6代.其发育历期受温度的影响,在24.0 ℃和25.3 ℃时,从卵发育至成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15.3 d和13.5 d.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调查了分别以2龄、3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作寄主时,及20、26、28和32 ℃下菜蛾盘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间竞争结果.当2龄或3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与其单独寄生时比,前者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显著下降;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与任一种蜂单独存在时的相比,以2龄幼虫作寄主时无显著差异,但以3龄幼虫作寄主时则显著提高.当4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与啮小蜂的寄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显著比绒茧蜂单独存在时的高,但与啮小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当2种蜂共存时,在所测试的4个温度下,绒茧蜂的寄生率均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的相比,绒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而啮小蜂的寄生率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寄主龄期比温度对这两种蜂种间竞争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枇杷瘤蛾绒茧蜂(Apanteles sp.)是枇杷瘤蛾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作者对其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此蜂为单寄生、内寄生蜂,除枇杷瘤蛾外,尚未见其它寄主.在第三、四代枇杷瘤蛾幼虫上的寄生率可高达50%以上.此蜂营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常产卵于第一、二龄寄主幼虫,第三、四龄上较少,第五龄未见.多在奇主第四龄幼虫末期钻出结茧.成虫寿命很短,在室内自然条件下仅一至三天,喂以补充营养后,显著延长.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8℃,有效积温217.39日·度.由此推算此蜂在杭州一年约可发生九代.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小菜蛾成虫对甘蓝和白菜的产卵选择性及菜蛾绒茧蜂对这两种蔬菜上寄主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甘蓝和白菜同时存在时,小菜蛾在白菜上的产卵量约为甘蓝上的3倍。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性试验表明,当两种蔬菜上寄主密度相同时,该蜂对白菜上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数量接近甘蓝上的5倍。最后,对小菜蛾产卵选择性及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不同寄主虫龄和蜂虫比对麦蛾茧蜂室内种群繁殖寄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虫龄越高,麦蛾茧蜂的化蛹率、羽化率、子代出蜂数及雌雄性比则越高。当麦蛾茧蜂与印度谷螟5龄幼虫按6(对)︰20(头)接入时,麦蛾茧蜂的子代羽化成蜂数最多(87.5头),且雌蜂比例最大。室内寄生防治试验表明,当蜂虫比为20(对)︰100(头)时,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5.4%。本研究结果说明麦蛾茧蜂是防治印度谷螟等鳞翅目储粮害虫的优良天敌。  相似文献   

19.
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发育的调控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影响布氏潜蝇茧蜂子代性比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潜蝇茧蜂可以寄生不同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子代雌蜂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升高,寄生4日龄寄主时,其子代雌蜂率为58.27%,而寄生1日龄寄主时,其子代雌蜂率仅为15.29%。在不同寄生蜂密度条件下,雌蜂比率随寄生蜂密度的增加不断下降,20只寄生蜂存在时,其子代雌蜂率只有24.32%,而供1只寄生蜂寄生时,其子代雌蜂率可达53.65%。寄生蜂在羽化后5 d产卵寄生时,其子代雌蜂率为31.97%,10 d时雌蜂率为44.39%,随着寄生蜂龄期的增加雌蜂率逐渐升高,10-30 d子代雌蜂率无显著差异。寄生蜂在35℃时产卵会影响其子代雌蜂比率,15℃条件下产卵与正常温度相比子代性比无显著差异。供给寄生蜂不同食物,不影响寄生蜂子代的雌性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