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86-1688
选取36头临床健康、头胎、泌乳中期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温湿度指数,结合奶牛呼吸、心率、肛温等生理指标,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并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与无热应激相比,中度热应激使奶牛日均产奶量降低16.33%,轻度热应激对此影响不明显。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较轻度热应激显著降低,但与无热应激组相比差别不显著。轻度热应激使奶牛乳蛋白水平极显著降低,但随热应激程度加深,乳蛋白水平有升高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热应激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耐热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热应激是限制奶牛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奶牛的生产力、健康、繁殖和整体福利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随着热应激程度的加深对奶牛造成致命性影响。全球变暖加剧了热应激的负面影响。动物会通过改变其表型和生理特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动物的生存能力通常取决于其应对或适应现有条件的能力。奶牛是恒温动物,通过减少代谢热量产生与体温调节等来应对并适应热应激,但这会以牺牲掉部分生产性能为代价。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热应激下泌乳性能降低的原因、奶牛对热应激的适应机制以及牧场应对热应激的策略,为奶牛热应激的研究及生产中改善奶牛热应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谈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炎热的夏季,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生理机能发生紊乱,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甚至导致奶牛发病,严重者造成死亡。预防夏季奶牛热应激的发生,为奶牛创造适宜的、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使奶牛安全、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季,防止热应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等从奶牛热应激发生的原因与生理机制入手,综合论述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和预防热应激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是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奶牛生产的普遍性问题,本文阐述了奶牛的散热方式,热应激的概念和危害,发生热应激的条件,温湿指数,热应激程度划分,防控热应激的措施等,其中将通风和喷淋相结合防控奶牛热应激效果显著,是有效防控奶牛热应激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奶牛热应激直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很早就开始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热应激发生的原因及对母牛的影响、热应激对公牛生殖能力的影响、奶牛热应激的测定方法和奶牛热应激的综合调控措施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奶牛热应激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热应激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能有效地解决奶牛热应激问题,笔者综述了奶牛的热应激发病表现、发病机理及对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热应激剂、诊断和防治奶牛热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奶牛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产奶牛不断选育,热应激已成为全球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热应激程度与外界环境因素和奶牛自身因素有关。夏季热应激会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乳成分改变和繁殖性能下降,还会给奶牛健康、免疫和福利带来负面影响。营养调控措施在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产生及其对生产、繁殖、健康与福利的影响,总结了通过营养调控策略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奶牛热应激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选取泌乳中期奶牛63只作为观察对象,分为A、B、C三组(各21只),A组进行轻度热应激,B组进行中度热应激,C组未进行热应激,观察三组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变化。结果:与无热应激相比,中度热应激使奶牛日均产奶量降低,轻度热应激影响不大;中度热应激使奶牛乳脂率明显降低;轻度热应激差异不大。此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热应激会使得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1.
奶牛热应激一直是困扰夏季奶牛生产的一大难题,热应激导致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疾病多发,甚至引起死亡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内外很多专家对热应激给奶牛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综合论述了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机理,不利影响,指出了减轻热应激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奶牛热应激是世界性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地的畜牧业生产。为此,文章阐述了影响奶牛热应激的因素及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并通过评估热应激的严重程度,提出了缓解热应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奶牛热应激,一直是影响现代化牧场效益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夏季最热时候。热应激不但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而且影响奶牛后续生产。提高热应激期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一直是困扰现代奶牛场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热应激期间调整奶牛饲喂方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夏季热应激期间,通过调整奶牛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分别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0.52 kg、0.80 kg,提高奶牛产量1.00 kg、1.31 kg。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奶牛的生理变化及缓解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奶牛热应激产生机理的阐述,总结了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危害及缓解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奶牛热应激综合征是指奶牛受到高温刺激时,所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和特异性障碍的全身性适应症。热应激可使奶牛的新陈代谢紊乱,生产性能、繁殖力、免疫防御机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严重的热应激可导致奶牛中暑,甚至死亡。长期以来,奶牛热应激综合征一直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给奶牛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夏季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奶牛热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夏季气温较高会使奶牛产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奶牛死亡。本文根据当地热应激发生的状况,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给出了防控热应激的措施,以期减少热应激造成的损失,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热应激作用会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改善和育种途径。本文综述了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应激对奶牛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日显突出,明确热应激如何影响奶牛繁殖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减少热应激对奶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文章就国内外报道的热应激对奶牛发情鉴定、卵子质量、胚胎发育、妊娠率和产科疾病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还介绍了监测热应激强度的方法和应对热应激影响奶牛繁殖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奶牛热应激生理机制入手,详细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和缓和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奶牛热应激会导致奶牛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并造成奶牛繁殖性能降低和健康受到影响。关于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提出如何从营养调控方面去解决热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