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发展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付新  付小琼 《棉花学报》2007,19(5):407-410
按时间顺序阐述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建立的基础及其发展历程,评述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段、事件和人物,以及在棉花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发展与我国的国力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后是其快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机采棉品种选育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棉花机械采摘发展迅速,采摘机械对棉花品种要求较高,机采棉品种的选育成为实现棉花机械采摘的关键。通过论述机采棉品种选育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概括了我国机采棉品种选育现状,并对机采棉品种选育研究重点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安徽是我国产棉大省,常年植棉面积在 40万公顷左右,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 6位.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沿江和淮河以北地区,按照国家棉花优质生产区域规划,安徽处于我国优质棉生产区域带,全省共有优质棉基地 16个.总体来看,安徽省自主选育棉花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大面积推广的突破性品种更少.国内外的大型棉种公司如美国岱字棉公司和国内的湖南亚华棉种公司、中棉公司、江苏南京红太阳种业公司、湖北荆楚种业公司等均以不同的形式进军安徽棉种市场.这些公司的进入,对安徽本省棉花品种利用及棉种产业化发展既是新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对安徽涉棉种子企业、良种棉加工厂造成较大冲击,也给安徽棉花品种的自主创新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分析安徽省棉花品种利用状况,了解棉种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加速安徽省棉花品种创新及产业化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2014年去新疆执行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抽检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现场抽样和种子站、团场、种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和情况汇报,比较全面地考察和了解到新疆兵团在棉花区划种植方面的推进措施:在保证棉花生产多样化的前提下,以师为推进集体,通过科学的田间评比试验选择各棉区表现最优异的棉花品种,利用其生产集约化,管理垂直化优势,2011年开始推行"一师一品"或"一团一品"的分区种植模式,各团场品种选择按照品质优先原则进行单一品种种植、全程统一质量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在了我国实现棉花区化种植管理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种子质量标准只包括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4项指标.棉花种子种植出苗后种子质量仅有纯度一项指标来约束,棉花品种纯度即典型一致性;由于棉花品种品质内容不清,质量指标单一,育成、繁殖、推广种植的棉花品种存在质量隐患,影响了我国棉花生产用种安全与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省工棉2号及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宪 《科学种养》2012,(10):18-18
建国以来,我国几代科技人员研究总结出的棉花精细种植技术,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近十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大发展的大潮中,棉花种植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境,其表现为:一方面现有棉花品种种植费工费时,在内地棉区蕾铃期普遍有高温高湿天气的情况下又不能采用密植重化控的栽培技术,不能做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7.
林昕 《种子》2001,(6):61-64
我国人口众多 ,对粮棉需求迫切 ,为了缓解矛盾 ,开发新的增产途径 ,以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夏播棉育种就是配合我国棉区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 ,从品种改良着手选育短季栽培、宜于麦后夏播连作一年两熟 ,实现保粮增棉、粮棉双丰收为目的的一种育种方法。作者在育种实践中 ,以及在逐年资料的汇总过程中 ,发现麦后夏播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和丰产性两个性状存在着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种效果和质量的进一步突破与提高 ,以致影响到棉区耕作栽培改制的完善。为了使从育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从而达到指导我们今后棉花…  相似文献   

8.
刘素娟 《种子科技》2004,22(6):324-325
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始于1980年,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试验评价体系并在全省形成稳固的试验网络,为河北省棉花生产和育种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保证公平、公正地选拔棉花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试验在促进河北棉花育种研究、新品种推广应用、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棉花品种试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棉属的分类与进化,对于棉花的育种工作(特别是远缘杂交)十分重要。近年由于抗病虫育种的需要,一些国家已重视利用野生棉种作为培育特强抗性的一种途径;如通过栽培棉种与野生棉种的杂交而得到抗病(尤共是抗枯、黄萎病)的品种。实践证明达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方法。由于棉花纤维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以及棉花育种工作对于棉花生产的重要性,对于棉属的分类与进化问题,很早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曾做过不少  相似文献   

10.
改进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娟 《种子世界》2004,(11):10-11
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始于1980年,至今已累计开展不同类型棉花品种试验14类,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365个,推荐审定品种132个,审(认)定优良品种66个。多年来,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试验评价体系并在全省形成稳固的试验网络,为河北省棉花生产和育种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保证公平、公正地选拔棉花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试验在促进河北省棉花育种研究、新品种推广应用、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棉花品种试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1973-2000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改良与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3-2000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资料及同期该棉区棉花品种推广的统计数据,总结了棉花品种改良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棉花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效率.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率逐年下降,早熟性、抗逆性和部分纤维品质指标的改良效率有所提高.探索性提出了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棉花良种普及率及自育品种变化情况,针对目前美国转基因棉花在该区生产中优势,加强国产品种的推广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急剧滑坡,起因是自然灾害,但缺乏突破性品种,或者说品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是内在的根本原因。我国棉花生产用种以自育品种为主的世代不会逆转。今后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要点是:加强原始材料的收集和育种新亲本的创造;促进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常规育种技术亟待创新,重点是加强理论指导,方案要贴近生产实际;恢复诸如诱变及其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优质纤维将是遗传改良的重点性状。此外,品种立法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8份新引优质烤烟品种资源综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个从美国、巴西引进的烤烟新品种,经检疫合格后在大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为K326。试验结果表明:除OX414属多叶型的品种,栽后68d现蕾外,其他品种现蕾期、中心花开放期等与对照相近。各品种都没发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赤星病和TMV较轻。公顷产量最高的是OX414,其次是NC72“Primed”,第三是NC71。公顷产值最高的是K326,其次是OX414,NC72“Primed”第三,这些品种间无显著差异。NC100、K326、NC72“Primed”等品种上等烟比例、均价、级指和产指4号较高。综合起来看,OX414产量高,K326、NC100、NC71公顷产值、上等烟、均价、级指等较高。COM烟和RGH61各项经济指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棉花育种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既是植棉大省,又是轻纺大省。“九五”以来,棉花新品种选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先后育成十几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以皖棉13号为代表的安徽省自育品种,取代外省品种成为安徽省的当家品种。目前安徽省生产中应用的棉花品种基本是安徽省自育品种。安徽省棉花育种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同等水平,但在育种的技术手段、品种资源的创新、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培养引进、资金投入和育种机制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具有重庆山地特色的烤烟新品种,在重庆12个烟区设立试验点,以目前重庆种植面积较大的烤烟品种‘云烟87’和‘K326’为对照,对新引进的‘贵烟4号’、‘南江3号’、‘韭菜坪2号’、‘中烟103’、‘云烟202’等5个烤烟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南江3号’叶片数较多,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上中等烟率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化学品质较协调,但叶脉较粗;‘贵烟4号’的单产和产值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化学品质协调性较好。建议‘南江3号’和‘贵烟4号’作为搭配品种在重庆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服务新疆棉花生产,揭示32个棉花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为优质棉花品种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取不化学调控和化学调控2种处理,分别调查各品种的16个表型性状,应用DPS 7.0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性状存在明显变异,差异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和化学调空棉花品种的株高、单株果节数、倒三果枝长度、倒三果枝铃数、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6个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下前5个主成分涵盖了72.36%的信息,化学调控条件下前6个主成分涵盖了76.91%的信息。综合得出,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种(系)是‘新陆中66’、‘K836’、‘A03’、‘917’、‘邯棉646’、‘C9’,未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质依次是‘新陆中61’、‘中棉97’、‘邯棉646’、‘577’、‘新农兴2号’、‘K836’。主成分分析作为优良品种评价选择标准,避免了性状间相互作用造成的重复选择,较传统的评价选择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综合性强,因此新疆棉花品种的评价、选择、更新应以化学调控管理为准。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Dimorphic InDel markers can be used for cotto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nd purity detec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cotton seed testing, and to play a role in molecular breeding of cotton. [Method] Based on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121 cotton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InDel markers with high polymorphism wer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and were applied in the genetic distanc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by using 66 cotton varieties in China. [Result] Totally 10 967 InDel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data of 121 cotton varieties. Among the 85 pairs of InDel primers synthesized, 64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35 from At group and 29 from Dt group. The minimum average allelic frequency(MAF) of At and Dt chromosomes were 0.45 and 0.32,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IC were 0.49 and 0.40,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the 66 cotton varieties ranged from 0.04 to 0.65 centimorgan (cM), with an average of 0.39 cM. The two varieties with the largest genetic distance were Simian 3 and CCRI 36, and the two varieties with the smallest genetic distance were Xumian 18 and Xuza 3. [Conclusion] The 64 cotton dimorphic InDel markers can effectively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eties based on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distinguish cotton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hi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18.
贵州甘蔗新品种(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桂糖11号为对照,引进桂糖系列(桂糖16、17、18、19、桂辐97/18),新台糖系列(ROC22、25、26),云蔗系列(云蔗89/07、89/157、89/351)以及福农91/4710、闽糖86/2121、粤农91/854、粤糖93/159共15个新品种(系)在贵州省贞丰县白层蔗区进行了适应性观察和对比试验。新植年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能较好地适应试验区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基本表现了各自的生产特性和产量水平,其中有桂糖16、桂糖19、桂辐97/18、云蔗(89/07、89/157、89/351)、ROC22、ROC25、ROC26、闽糖86/2121共10个甘蔗品种(系)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分别超过对照种产蔗量108.89t/hm2和产糖量14.96t/hm2的产量水平,其余5个参试品种材料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比对照种较低,各品种(系)的抗逆性、宿根性等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遗传纯度的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建立适合于SSR标记的棉花品种纯度鉴定方法,利用78个SSR标记对12个棉花常规品种进行标记基因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品种不同单株标记基因型,发现棉花品种的非纯SSR位点存在3种主要类型.通过综合分析非纯SSR位点率和异型单株率对品种遗传纯度的影响,建立了利用SSR标记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棉花品种纯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的12个棉花品种中有3个品种(C5、C9和Cll)的遗传纯度在98%以上,非纯SSR位点和异型株均较高的2个品种(C3和C6)遗传纯度分别为67.31%和31.79%,该方法弥补了以往分子纯度计算方法中只考虑单株混杂、不考虑SSR位点混杂的缺陷,可比较客观地反映品种的遗传纯度状况.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安徽在我国小麦主产省份中位列第四。通过对从1950-2008近60年来安徽省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种植面积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将主推品种划分为六个阶段,约10年一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主要推广品种特征特性、主要优缺点和轮替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各个阶段生产的基本要求、品种的综合表现和育种的进展。并对小麦品种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品种冬春性变化、生产布局的调整、主导品种与搭配品种的更替频率以及日益提高的对抗病抗逆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