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97-10399
红河州实施美丽家园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分析了红河州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美丽家园”建设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在美丽家园建设中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沼气是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在红河州尤其是石漠化严重地区资源严重贫乏,发展沼气更显得重要。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结构调整来获取经济建设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沼气池为重点的生态型美丽家园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逐步实现洁净化、高效化、无害化“三化一体”的农村美丽家园新形象;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可再生原料缓解能源供应问题。保护好石漠化山区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原生资源。  相似文献   

3.
花卉苗木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达县花卉苗木产业,探索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之路,笔者作为一名花卉苗木产业工作者,特对我县花卉苗木产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并针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供参考。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市民对花卉苗木的需求急剧增长,促进了花卉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至2011年,我县  相似文献   

4.
“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及动态保护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庆文  刘珊 《古今农业》2010,(1):115-117
200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部指导,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云南省红河州文化局、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承办的“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论坛”及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考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区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门,是二十一世纪实施产业化、建立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公益性行业,而风景园林(含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园林城市和县城)在红河州已形成完整体系且园林、风景名胜区点多面广,质量高,知名度高。发展风景园林,保护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态安全对于促进发展经济,振兴红河,喊响万流奔腾,红河雄风,振兴泛长三角、朱三角经济区,特别是对边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全、民族团结、边境巩固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人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布局,建设风景园林特点,自治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就适应中央关于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结合高原山区,边疆边境多民族自治州的实际,对下世纪前二十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供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红河州区域农业发展科技需求的分析,阐明了红河园区成为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源头的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即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将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硅谷”,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红河模式”的建设目标。即技术上依托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运行机制上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产品开发上结合“立体气候”和多样性特征.市场开拓上面向东南亚国际市场;将园区建设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开创探索阶段、协同整合阶段和创新提升阶段.探讨了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讨论了园区的土地利用和科技与人才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3月3日,云南省农业厅和红河州人民政府共同在弥勒市召开云南省(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启动大会。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敏正、红河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扬和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陈建武共同按下启动水晶球,在全省108家花卉企业和花农代表的见证下,宣布云南省(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正式启动。启动建设的云南省(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将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全价值链提升、全供应链贯通、  相似文献   

8.
鹿邑县花卉苗木产业虽起步晚,但市场潜力大,近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本文从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措施、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碳汇相结合,做到综合利用,拓展其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农村全方位、低能耗、高效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产业规模效益居省、市前列,区域化的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了"乡乡有基地、村村有苗圃"的产业布局,实现了产业发展、花农增收。该文介绍了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技术》2006,(4):10-10
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红河州蒙自县,其前身是“红河云南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是云南省科技厅在全省布局的四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之一,2002年5月30日经科技部确定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规划面积8350亩,包括:核心园区550亩,主要用作产业孵化的技术平台、试验示范基地、展示窗口,是红河工业园区生物资源加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花卉苗木产业不仅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分支,而且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1].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既不改变基本农田性质,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花卉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加快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关系着府谷县林业工作的成败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随着社会的进步,花卉苗木产业必将成为美化城乡、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协调发展的朝阳产业和经济增长点[2-3].  相似文献   

12.
白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48-450,457
阐述了武汉市江夏区的气候、地形及资源概况和建设生态家园的必要性,提出江夏区107国道沿线新农村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花卉苗木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杉木丰产林基地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等6大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构想,以期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兴农初见成效2002年5月,云南红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标志着红河州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形成。2003年科技园区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目标是把红河科技园区建成中国西南农业的“硅谷”,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人才是现代新型农民的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红河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红河新发展的要求,要以培养急需的生产经营型、技能带动型人才为重点,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高原地区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制定了合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何志伟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Z1):340-342
香蕉是红河州位居榜首的热带果种,也是红河州唯一能够大批量打入国内外市场的水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云南省的80%,居全国第三位,在云南省香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加入WTO,如何进一步提高香蕉质量,提高效益,因地制宜发挥红河州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做大做强红河香蕉产业,已成为目前和今后红河州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红河州中药材产业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凭借“多样立体、得天独厚”的先天气候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红河州中药材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红河州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95-18297
从屋顶绿化的发展及其功能出发,结合人文思想、民族文化、生物多样性3个方面分析了5种红河州的屋顶绿化特色及其物质的特性,并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屋顶绿化的前景和意义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云南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探索农业景观的赋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真实记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这个田野点的农业景观赋存状况,梳理出云南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并根据对脉络的清晰把握提炼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被誉为“滇南明珠”,彝苗回壮等33个少数民族聚在一起生活。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插根扁担都能发芽”,是名副其实的宜居之地。如今这里是云南省唯一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和第一家挂牌的花卉苗木基地。在科学发展的旋律中,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奏响了建设“和谐开远”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