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转基因三系杂交棉邯杂98-1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对转基因三系杂交棉邯杂98-1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邯杂98-1属于高产稳产型棉花杂交种,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邯杂306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2年和2003年河北省春播棉区域试验数据,利用高稳系数法和通用分析法,对杂交棉品种邯杂306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邯杂306属于超高产、稳产型棉花杂交种。该品种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种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源"杂交(即丰产、优质、多抗)逐步融合、定向选育的育种方法,以邯93-2为母本、GK1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高产、稳产、早熟、优质、适应性强的棉花新品种邯7860。该品种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相似文献   

4.
邯棉646是以高产、优质品系邯4104为母本,高产、优质、抗虫品系邯郸109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抗棉铃虫、高产、优质、杂种优势强,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1品种选择棉花品种优先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中后期长势好的中早熟杂交种,如冀杂1号、冀杂2号、冀H170、冀H239、邯杂429、邯杂301;也可选用中早熟常规品种,如冀228、冀棉169、冀151、邯棉103、邯棉802、邯7860等。小麦选择具有高产、优质和适宜晚播、矮秆、株型紧凑、早熟等特点的品种,如邯6172、观35、石麦15、良星99、良星66等。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邯棉559”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基因累加和亲本性状互补原理,通过复合杂交创造出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种质邯4104,再利用高产、优质、抗虫的邯郸109进行抗虫Bt基因转育,经系统选择,培育出优质、高产、早熟不早衰、抗棉铃虫的棉花新品种邯棉559。该品种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渝杂2号棉花     
渝杂2号棉花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人工去雄杂交而成.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邯棉103是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邯333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GK-12为父本杂交,经枯黄萎混生病圃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虫、吐絮肥大和衣分高等特点,2007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冀中南及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对参加2013年国家黄河流域夏棉区试和山东省夏棉区试的12个短季棉新品种(系)在德州试验点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锦科707(品系)、德0720(品系)获优良评价,鲁棉241(品系)、邯258(品系)、邯686(品系)、中棉所50(品种)、中创185(品系)、鲁棉研19(品种)、邯818(品系)7个品种(系)获较好评价,邯663(品系)表现一般,沃棉2号(品系)、冀178(品系)表现较差。评价结果与品种(系)的田间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出适合多元化种植模式的早熟棉花新品种,为粮食生产与棉花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用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自育的棉花新品系HS601为母本和转基因抗虫棉邯685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北育,定向选择,成功培育出早熟棉新品种邯3206。【结果】早熟棉新品种邯3206于2019—2020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547.5 kg/hm2、1 449.0 kg/hm2和1 32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50增产7.7%、10.2%和9.6%。该品种生育期98 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邯3206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冀审棉20219001),2022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220028)。【结论】邯3206生育期短,在黄河流域棉区与蔬菜作物(甘蓝、西蓝花、大蒜)进行两熟制多元化配套栽培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茹振钢  冯素伟  李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88-3393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对中国小麦生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资源非农化、耕地利用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提高小麦总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要充分挖掘小麦高产潜力,培育高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黄淮麦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特点,分析不同时期高产品种产量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大田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潜力,千粒重与穗粒数并重是小麦新品种的发展方向。并从机械化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黄淮麦区小麦高产品种的高产空间与创育思路,提出进一步挖掘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产潜力的有效途径:(1)小麦高产潜力的实现,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穗光合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穗器官的光合优势,培育穗叶高光效品种。小麦穗器官除具有空间优势外,其光合特点类似于C4途径或介于C3—C4中间型,籽粒呼吸释放的CO2能被穗光合再次固定。鉴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较大贡献,应强化绿穗灌浆特性,发挥穗器官的光合优势,提升穗粒重。(2)提高单产水平,必须注重群体生物产量的提高。在保持现有收获指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茎秆强度,实现植株高大化、密植化,能有效改善群体穗叶空间结构。通过调节生长发育节律,培育小叶、壮秆、大穗型新品种,实现小麦高生物产量。高生物产量品种还应拉开穗层,使穗层由一层增至三层,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容穗数。(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已日趋成熟,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是今后挖掘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挖掘高产潜力需同时兼顾品质性状的优化,充分考虑多个品质性状间的协调稳定。可通过多穗大穗实现高产,通过提高强势小花结实比例稳定品质,从而实现高产与优质并重发展。挖掘小麦产量潜力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协调各种产量形成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黄淮麦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为中国黄淮麦区的小麦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徐稻8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粳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介绍了徐稻8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利用率为4.3%~97.3%。基肥和追肥是影响田面水和地下水中N、P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在N素污染中,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地下水以NO3--N为主。田面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2.46 mg/L,50 cm渗漏水和100 cm浅层地下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1.57和68.64 mg/L,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施肥是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NO3--N高于10 mg/L,大大超过WHO饮用水标准;综合产量、养分吸收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本试验水稻当季N和P肥合理配比是N 225 kg/hm2和P 4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复垦农田生产力的障碍因素,提升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的作物产量,选取山东省邱集煤矿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区域为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定点采样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覆土厚度影响小麦实际产量,随着覆土厚度的减小,小麦实际产量呈现递减趋势;2)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整体上与研究区农田小麦实际产量成正相关;3)施肥量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小麦调查产量的影响不稳定性较强;耕种复垦农田的农户习惯施肥量存在严重过高现象,且肥料施用比例失衡;4)研究区两类农田小麦调查产量与灌溉量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在研究区内利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可行的,但复垦农田在耕作管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和灌溉方式,注意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马铃薯与大豆套作模式下5种不同幅比(马铃薯/大豆:1.0/0.5、1.2/0.3、0.8/0.5、1.0/0.3、0.8/0.3)对作物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的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套作马铃薯单株薯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薯重对马铃薯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在总带宽1.3 m、幅比1.0/0.3的套作模式下,作物产量、产值及纯收入均高于其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缺水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今后有可能成为制约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业生产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在引黄灌区小麦套种玉米种植方式上小麦产4500 kg/hm2左右的生产水平下,模拟了5种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灌头水的前提下,小麦全生育期灌4次水能够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获得最高产量,在水资源正常情况下,应采用此灌水模式。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从节水和提高水效益的角度考虑,可采取全生育期灌3水的控灌方式。全生育期灌水超过4次,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DTOPSIS法对 2 0 0 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 10个棉花新品种 ,从高产、优质、抗病 3个指标共 11个性状进行了分析 ,综合评价显示鲁 96 3居第一位 ,鲁 2 0R37、徐铜 3号分列第二、第三位 ,它们综合行状较好 ,具有高产、优质等特性 ,易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淮河原本是一条出路通畅,直接入海的河流,但黄河夺淮以后,淮河流域自然灾害极为频繁,本文以明清时期有关记载淮河流域灾荒的诗歌作为基本研究素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明清两代淮河流域水灾、旱灾、潮灾、蝗灾等的基本概况和特征,对淮河两岸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还对淮河流域的救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玉兰  任玉  王迎春  郭晓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94-13996
[目的]定量化估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未来90年(2010~2100年)宁夏25 km×25 km网格的逐日温度、降水、辐射等资料,采用校正的CERES-Maize模型对宁夏21世纪的玉米产量状况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气候变暖,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采用目前玉米的适应性品种和最优生产管理措施,与基准年份BS(1961~1990年平均)相比,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在2020s和2050s表现为增产趋势,到2080s,随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则开始减产。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和穗粒重也表现相同的趋势。在2020s和2050s,B2情景下的玉米增产幅度大于A2情景,在2080s,B2情景下的玉米减产幅度小于A2情景。[结论]随着气候变暖,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增产,随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则开始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