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kg/hm2(0~6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kg/hm2(0~90cm土壤Nmin 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kg/hm2,拔节期100kg/hm2的优化供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达44%,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Nmin低于50kg/hm2,从而使氮素资源高效利用,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资源分期优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2011年为例,采用土壤表观养分平衡理论(soil-surface balance),分析湖南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的种养结构对湘潭县农田系统土壤氮素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8年,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耕地面积增加了7 180 hm2,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26 530 hm2,复种指数下降了58.06%;农作物产量增长了11.57%,生猪存栏量增长了111.94%。2011年,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氮素供给能力为540.94 kg/hm2,氮素消纳能力为236.40 kg/hm2,土壤氮素承载力为304.54 kg/hm2,表现为“盈余”状态。较高的氮素盈余主要源自于过量化肥氮的施入。  相似文献   

3.
侯勇  高志岭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93-14695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的磷素养分平衡状况。[方法]采用农田养分平衡模型,针对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大田作物、果园和露地蔬菜)的磷素养分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田磷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种作物生产系统内均出现农田磷盈余现象,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491.8 kg/(hm2.a)]显著高于大田作物[82.7 kg/(hm2.a)]和果园[129.5kg/(hm2.a)]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P〈0.05),然而后两者之间农田磷盈余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与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7 7、0.970 1),果园生产系统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与农田磷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6 3、0.625 2),但是各系统内作物收获磷养分量与农田磷盈余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顺义区蔬菜生产系统磷素污染潜力较大;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主要来源于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而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显著影响果园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  相似文献   

4.
侯勇  高志岭  马文奇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7):1043-1045,1070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的磷素养分平衡状况。[方法]采用农田养分平衡模型,针对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大田作物、果园和露地蔬菜)的磷素养分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田磷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种作物生产系统内均出现农田磷盈余现象,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491.8 kg/(hm2·a)]显著高于大田作物[82.7 kg/(hm2·a)]和果园[129.5 kg/(hm2·a)]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P〈0.05),然而后两者之间农田磷盈余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与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7 7、0.970 1),果园生产系统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与农田磷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6 3、0.625 2),但是各系统内作物收获磷养分量与农田磷盈余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顺义区蔬菜生产系统磷素污染潜力较大;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主要来源于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而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显著影响果园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87.5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3 007 kg/hm2,增产率为45.4%;油菜增产757 kg/hm2,增产率为40.4%。增施氮、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553.3 kg/hm2,氮吸收量为279.9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所有处理钾素养分平衡均出现亏缺,但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所有处理氮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20年对淮安市农田主要作物肥料投入与产出的养分平衡定点监测,结果表明:氮素投入盈余过剩,磷素仍有盈余,钾素亏缺数量较大,耕层土壤种植小麦、水稻以及经济作物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地力贡献率逐年下降。2008—2012年氮素投入平均盈余259.05 kg/hm2,磷素平均盈余76.05 kg/hm2,钾素平均亏缺211.35 kg/hm2;2007—2012年地力贡献率平均年递减3.6个百分点,小麦对肥料的依赖性高于水稻,平均高出6.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更高,平均分别高出小麦、水稻12.1、1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就麦玉系统中氮素肥料的综合效应及合理施氮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论述,氮素是小麦和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有机无机配合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而且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氮素肥力水平.过量施用有机或无机氮肥会提高土壤剖面硝酸盐的含量,从而增强了硝酸盐淋失的风险.高产农田系统的适宜施氮量各地差异较大,冬小麦大部分在150-210kg/hm2之间,夏玉米大部分在150-270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8.
于2016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量和氮流失率,提高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氮流失量显著上升,氮流失率出现减小的趋势,且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种养结合生产区农田氮素平衡分析——以山东省禹城为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种养结构变化,对禹城农田系统氮素总体平衡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农田系统的氮素输入、氮素输出和氮素盈余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从1980-2005年按耕地平均,氮素输入由209.0 kg·hm-2增加到756.1 kg·hm-2,氮素输出由75.2 kg·hm-2增加到3007 kg·hm-2,因为输入增加幅度高于输出增加幅度,导致氮素盈余由133.8 kg·hm-2增加到455.4 kg·hm-2;从空间差异来看,禹城的11个乡镇中,只有1个乡表现为氮素亏缺,其余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氮素盈余,其中有7个乡镇的耕地氮素盈余量在400 kg·hm-2以上,有3个乡镇的耕地氮素盈余量超过了600 kg·hm-2.如此高的氮素盈余,主要是源于大量化肥氮和粪便氮输入农田.所以,为了减少农田氮素盈余损失,禹城应在其区域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少化肥氮的投入,并对粪便氮进行合理管理和调配施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的磷素养分平衡状况。[方法]采用农田养分平衡模型,针对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大田作物、果园和露地蔬菜)的磷素养分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田磷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种作物生产系统内均出现农田磷盈余现象,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491.8 kg/(hm2·a)]显著高于大田作物[82.7 kg/(hm2·a)]和果园[129.5 kg/(hm2·a)]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P<0.05),然而后两者之间农田磷盈余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与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7 7、0.970 1),果园生产系统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与农田磷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6 3、0.625 2),但是各系统内作物收获磷养分量与农田磷盈余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顺义区蔬菜生产系统磷素污染潜力较大;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主要来源于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而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显著影响果园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  相似文献   

11.
脲酶抑制剂氢醌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特克塞尔与东北半细毛羊杂种公羊 16只 ,平均体重 4 0± 1.2 0 kg,采用 2× 2析因试验设计。豆饼日粮主要以豆饼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加 (S1)与不加 30 mg· kg-1脲酶抑制剂 (S0 )共两个水平 ,尿素日粮主要以尿素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添加 30 mg· kg-1脲酶抑制剂 (U1)和不添加 (U0 )共 2个水平。在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中不同组动物分别饲喂这 4种日粮 ,以研究在不同氮源日粮中添加氢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不受氮源的影响也不受氢醌添加与否的影响。然而 ,在日糖中添加氢醌能使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提高 18% (P <0 .0 5 )。尿素氮在尿中的排出量在不同氮源日粮间差异显著 (P <0 .0 1)。不同氮源或氢醌添加与否对氮平衡没有产生影响。在整个试验中氮源与氢醌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P >0 .0 5 )。在豆饼日粮中添加氢醌具有减少尿中尿素氮排出量的趋势 ,这说明氢醌很可能具有改善内源尿素氮利用率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 ,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氢醌能够提高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 ,但对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和氮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现状及提升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土壤质量由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安全状况直接构成,并且通过产出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间接反映。通州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全区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和北京市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2007-2008年采用取样、实地调查和化验、统计的方法得出:2007年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资源总面积为35800hm2,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类型为潮土,全区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64g/kg、1.07g/kg、46.15mg/kg和139.32mg/kg,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目前耕地质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升耕地质量,保证通州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运城市盐湖区农田耕层(0~20cm)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与1990年相比较,全区农田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时空分布基本一致,但在丰缺指标中,有机质、全氮仍处于低水平。因此,在生产中应通过增施有机肥、巧施氮肥来增加有机质、全氮的含量,从而保证土壤养分平衡,使农作物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氮钾两元素的需要要相近。为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氮钾肥配施比例似以1:1为宜;但为了提高当季作物施钾的增产效应,氮钾配比可乐用1:0.4~0.5。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受到氮钾肥配比的影响:N>K,有利于地上部生长;K>N,则有利于地下部生长。过量施氮对根系生长不利。氮钾供应状况影响稻株中的养分平衡,提高氮钾施用水平,稻株中氮钾的浓度随之提高,但钙镁的浓度下降,钾镁的拮抗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及紫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紫甘蓝的产量,改善紫甘蓝的品质。MM,PM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较对照提高36%以上;HM,MM处理土壤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显著,产量增幅在22%以上;SM处理硝酸盐累积量最小。紫甘蓝可食用部分养分平衡指数以氮钾为低,其养分利用率高于磷素。各处理中以MM处理养分平衡指数最低,养分利用率最高。在有机种植过程中,注重粪肥和菇渣、草炭、秸秆等物料的配施将有助于平衡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率的提高,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进一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典型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污染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定位监测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和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早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林地亏缺较大,而20世纪60年代农田氮素严重亏缺,水土流失是产生亏缺的主要原因,模型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合理,但化肥施用的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氮素释放以及地表水和地下非点源污染风险的增加,研究显示,林地极大地减轻了系统水土流失,促进了氮素在各系统间的合理分配,合理施肥,保护林地,实施水保耕作和完善养分管理政策体系是减少农业氮素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精确施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93-16194,16202
[目的]为水稻主产区确定合理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技术。[方法]以水稻产量调查结果为依据,粗略划定高、中、低3个肥力水平,进行精确施氮对比试验,根据斯坦福公式计算精确施氮区氮肥用量。[结果]建立了通州水稻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目标产量氮肥施用指标体系。[结论]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基本吻合,理论需肥量与实际施肥量相近。  相似文献   

18.
膨润土固氮机理及膨润土碳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膨润土的固氮机理及“膨润土碳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吸附NH_4~ 后,蒙脱石的层间距显著缩小;水充足时NH_4~ 取代更彻底;连年施用膨润土碳铵后,土壤全氮仍能维持平衡状态,与施用普通碳铵相比,表层有效磷增加0.1mg/kg、有效钾增加4~9mg/kg。  相似文献   

19.
以1983~199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分析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长期施用氮磷肥效应及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产量对长期施肥反应明显,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地类型上,均以配施效果好而稳定。作物吸N,P量与产量规律一致,但随施肥时间延长,吸N,P量呈递减趋势。平衡结果表明:N,P配施土壤N素亏损,川地P素盈余,有机无机配合,N素均有盈余。坡地由于水土流失,除MNP处理外,土壤P素均处亏损状态。由此得出,坡地应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4年7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浙北平原新造农田麦稻—油稻交替轮作农田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作物养分盈余明显,氮、磷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均在100%以上,而稻季磷钾养分相对亏缺.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综合平衡氮磷钾供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春季作物产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平衡率呈正相关,而晚稻在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5%左右能获取最佳产量,且在化肥氮投入一定条件下,晚稻产量与磷钾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