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土高原长期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长武苹果园地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依据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长武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NiAsCrZnCuPb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489;以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长武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CrAsPbCu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15。因此,其土壤环境质量应判定为尚清洁。环境质量评价过程揭示了Ni、Cr存在潜在污染可能,特别是Cr含量已达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警戒线,所以应将它作为今后监测的重点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据对禹门口续建三个分灌区布设8个采样区24个采样点的监测结果,灌区土壤肥力属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不属于土壤盐渍化区域。对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全盐量等指标,采用单元素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显示,灌区土壤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可满足土壤Ⅱ类功能一般农田等的要求;土壤环境现状质量为I级,属于清洁(安全)水平。总体来看,评价区域内的土壤环境现状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农田质量的内涵应包括本底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3部分。煤炭开采导致农田严重受损,科学合理评价煤炭开采对矿-农复合区农田质量的影响,对制定区域土地复垦规划和综合整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泽州县长河流域为研究区,该研究首先建立了煤炭开采沉陷区农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农田自然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区位条件、农田环境条件来表征农田质量,对并依据这些指标进行空间可视化,利用多因素加权求和的方法对农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煤炭开采非扰动区相比,位于煤矿区井田边界内的农田自然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区位条件、农田生态环境条件评价分值均较低;煤矿井田边界范围内的农田质量(平均值为0.37)低于非矿区农田(平均值为0.55)。应结合煤炭开采扰动影响区农田质量区域分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农复合区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尹君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6):446-448,456
对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GIS技术为依托,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以单项污染指标描述该项元素污染程度,以综合污染指数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本文以扶宁县为例。应用GIS技术和综合污染指数对该县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输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图和相应数据。评价方法可行,评价效率高,评价效果直观性强。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盐城为例,对江苏沿海地区三大生态农业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了分析监测,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1个基地土壤的5项污染指标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该区三大生态农业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全部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处于清洁水平,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产业。相比之下,渠北农业区和沿海农业区土壤环境质量优于里下河农业区。  相似文献   

6.
山东烟叶生产典型样区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3个主要植烟地区临沂、潍坊和日照的烟叶生产典型样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作为植烟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选取土壤砷、镉、铬、汞、铅、镍、铜、锌全量作为植烟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临沂、潍坊和日照3地典型样区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54、0.56和0.49,土壤肥力无明显差别,平均水平未达到良好等级,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临沂、潍坊和日照3地典型样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59、0.58和0.54,土壤环境质量无明显差别,均处于低风险状态,但个别元素存在超标的现象,汞应成为山东烟区土壤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关注点。综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山东烟叶生产典型样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良好,土壤环境质量清洁,为烟叶的品质和质量安全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遥感技术明确草原金属矿山开采的影响范围,综合评价矿区及影响区生态质量,为草原矿山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生态脆弱区荒漠草原的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特征,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确定荒漠草原金矿开采影响区为矿区边界向外半径5 km范围内;矿山开采期间(2009—2021年)研究区NDVI值呈波动性增加,井工开采运行期矿区内NVDI年平均值比露天开采运行期提高了51.9%,露天开采对研究区植被影响更大;矿区及影响区遥感生态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整体以不显著增加为主;根据遥感生态指数的空间分布,矿区及影响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为排土场及周边区域。[结论]荒漠草原金矿开采对周边植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5 km范围内。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生态修复方式能使矿区及影响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荒漠草原金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排土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8.
北京郊区田块尺度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研究以北京郊区3个典型田块为研究对象,T1与一山地接壤,T2紧邻京承高速公路,T3位于人为活动密集的村落附近。为了评价该区土壤质量以及初步探讨周边环境对其影响,选取土壤肥力因子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作为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分别对研究区T1、T2和T3进行定量评价;选取重金属Cu,Zn,Cr,Pb,Cd,As,Hg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1、T2和T3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494、0.624和0.630,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均一。T1、T2和T3土壤环境质量内梅罗指数分别为0.876、0.972和0.903,均处于土壤环境质量第Ⅱ级;各田块尤其是T2田块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综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认为,研究区肥力质量良好,土壤环境质量尚清洁,适合作为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T1田块受山地影响,肥力质量较差;T2田块环境质量最差;人为活动密集的村落对T3土壤质量尚未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云浮硫铁矿开采场和尾渣堆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2O2-HClO4-HF混酸-微波消解处理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开采场附近土壤表层、尾渣堆放区土壤剖面的铊、铅、镍、铜、锌、镉等毒害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云浮硫铁矿开采活动给矿区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可为背景值的35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估,证实目前云浮矿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铊、铅、铜、锌、镉等毒害重金属污染,其中,铊、铅的污染最为严重,镉、锌等达到中度污染至强污染,且污染已经渗透至土壤深层,特别是毒害性极强的重金属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芜湖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芜湖市工业区、商业区、休闲区和居住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分别以本地区自然土壤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功能区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对各功能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芜湖市各功能区土壤Cd、Hg、Cu、Pb、Cr、Zn含量均超过本地区自然土壤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其中工业区土壤中Cd、Hg和Cu,商业区土壤中Cd和Hg,休闲区和居住区土壤中Cd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u、Hg、Pb、Cr、Cd污染均表现为工业区最大,商业区次之,Zn在各功能区含量差异不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上层高于下层,且在商业区和居住区差异明显。土壤环境质量居民区尚清洁,休闲区和商业区中度污染,工业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对沈阳郊区3个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As、Hg进行检测,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背景值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郊区土壤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元素是Hg。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其综合污染指数为2.89;以土壤背景值标准评价其综合污染指数为13.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钛矿开采对周边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废弃钛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省文昌市废弃钛矿区为例,利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RDA)研究钛矿区土壤因子与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分布格局影响。[结果]文昌市废弃钛矿区辐射区域仅有植物28科37属45种,其中乔木类13种,灌木11种,草本21种。钛矿开采不仅对矿区植被产生破坏,同时对辐射区域200 m范围内的植被群落结构也有明显影响;废弃钛矿区物种α多样性指数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都以草本最高,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随着辐射区域距离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递减;通过土壤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RDA排序得出,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有效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分别解释了废弃钛矿辐射区物种多样性42.6%,12.4%,8.5%,8.2%和7.9%的差异。[结论]钛矿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受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等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矿区周边物种多样性是否受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土壤通报》2019,(5):1139-1144
西部黄土覆盖区大规模地下采煤导致严重的地表沉陷及地理环境破坏。选取土壤湿度作为地理环境因子,利用彬长大佛寺矿区2007~2017年的遥感数据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分析开采沉陷区和非采动影响区土壤湿度变化的基本特征。基于开采沉陷理论分析研究区域的水平变形和地表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土样实验获取沉陷区不同位置的土体密实度和含水量数据。遥感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湿度在1月较大,在7月较小,开采沉陷区的土壤湿度变化量相对于非采动影响区更高。经综合分析表明开采沉陷变形和裂缝发育引起土壤密实度降低,加剧地表水的吸收与蒸发效应,导致沉陷区土壤湿度呈现上述变化特征,初步揭示了黄土矿区开采沉陷对于土壤环境的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国璋  岳乐平 《土壤通报》2008,39(2):402-405
通过对洛川苹果园地土壤样品的采集、监测,依据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重点分析评价了对土壤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Cd、As、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以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As>Cr>Cd>Pb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51,土壤Cd、As、Cr、Pb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7,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现状水平符合无公害苹果生产的要求;以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As>Pb>Cr>Cd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Cd、Cr、Pb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7,土壤As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大于0.7,但小于1。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现状水平符合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的要求。但土壤As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4,已超过绿色食品产地土壤污染警戒线。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As污染程度较高,主要是由于人为长期不合理使用含As农药、化肥所致。因而,洛川苹果生产中应将土壤环境中的As作为严控的土壤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粤北仁居稀土矿开采年限长,大致经历初步发展、停采、规模开采和矿区整合限量开采等4个阶段。矿区开采至今,先后采用池浸法、堆浸法和原地浅井浸矿等3种采矿工艺,其中池浸法和堆浸法深层扰动山体,尾砂遍地,造成采场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原地浅井浸矿工艺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具有山体扰动轻、植被破坏少、植被易恢复等特点。笔者通过调查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情况,力求探寻较为完善的稀土矿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同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工矿企业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锡矿企业废水污灌区为例,对其表层土壤重金属Hg、As、Cd、Pb、Cr含量及pH值进行测定分析。对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介于3.83~6.45之间,均值为5.14,土壤偏酸;Hg和Pb单因子污染指数全部样本为一级,土壤清洁且安全;Cr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有2.22%和4.44%的样本为二级,达到警戒级,说明土壤尚清洁,未受到污染;As单因子污染指数2.22%的样本为三级,Pi跃1,达轻污染级,为主要污染因子,表明土壤已受到As轻度污染;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值为1.16,达到轻度污染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黑土的关键和基础。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中观角度,以黑龙江的嫩江县、克山县、五大连池市和海伦市作为研究的评价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主要运用分级标准比例法、德尔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影响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结合评价区土壤生态环境的现状,构建了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从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和土壤肥力退化三大评价因子共13个单项指标,对4个评价区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克山县为中等偏差,海伦市则为较差,最后从土地管理、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技术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矿区土壤环境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矿区活动对土壤成土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指出矿区土壤环境修复不仅是对土壤本身的修复,而且还涉及对大气、地形、生物等多种要素的修复。针对矿区活动对土壤环境的不同影响,着重阐述了目前可采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小秦岭金矿区是中国第二大产金区,金矿开采、选冶活动会将重金属释放到环境中,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本研究系统采集了133件农田土壤样及邻区非矿业活动区的土壤对照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Hg、Pb、Cd污染明显。以邻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作为对比评价矿区土壤污染的对比值,除Cr外,Hg、Pb、Cd、Cu、Zn、As累积超标率分别为96.90%、100%、60.10%、12.03%、78.90%、69.17%。Hg、Pb、Cu、Zn、Cd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3.16%、12.8%、7.52%、3.01%、2.25%。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6.08%的土壤样本受到了轻度以上污染。Hg是农田土壤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超标倍数均值为4.71,受Hg污染的农田面积为136.3km2,占到研究区面积的51.76%。土壤污染极其严重,矿区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