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04-205
协调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虽然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修改,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犯罪刑罚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其打击和预防环境犯罪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我国环境犯罪刑罚制度,建议提高刑罚力度,完善罚金刑,增设资格刑,充分运用非刑罚措施的手段来完善环境犯罪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体现在刑罚的轻缓化方面。目前,刑事立法仍然偏重,司法解释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应当通过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3.
罚金刑是一种轻缓化的刑罚,在当前各国的刑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且大有取代短期自由刑的趋势。环境犯罪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许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犯罪,罚金刑在惩治环境犯罪的刑罚体系中的作用同样重要。目前我国环境犯罪中虽然适用罚金刑,但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以完善,以保证罚金刑发挥其惩治环境犯罪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监禁刑是在监狱等监管场所之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罚,是对犯罪人不剥夺自由的刑罚.伴随着社会发展、观念更新,作为与犯罪对应存在的、惩罚犯罪手段的刑罚,应该也必须发生变化.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完善的过程中,犯罪的形式、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刑罚的理念和种类就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确立轻缓、宽和、非监禁的刑罚理念,增加非监禁刑的种类,完善现有的非监禁刑制度,把能否对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作为必经程序纳入法庭审理阶段,扩大适用非监禁刑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自79刑法制定以来,我国的刑事犯罪率得到了很大抑制,各项事业得到了保障,其开创了我国刑罚体系的先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刑罚体系的构建无疑为刑法判决的执行提供了程序性支撑,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犯罪多样化的形态日益增多,原有的刑罚体系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能解决犯罪问题的情况,这无疑是对我国刑罚的一大挑战。建立完善的刑罚体系,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条对污染环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回应了社会热点,引起了学界讨论。此次修改进一步扩展了污染环境罪的打击范围,尤其调整了污染环境罪的刑罚层次,提高了最高法定刑,明确了法条竞合的适用标准,增加与行政法的衔接力度。同时污染环境罪的立法也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随着人类与生态双重法益的提倡,未来污染环境罪的调整路径应以罪过形式与刑罚配置为基点,重新定位罪过形式,增设附加刑的种类,引入没收财产刑与资格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明确了刑罚目的的概念,辨析了刑罚目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评述了报应刑论、目的刑论,折衷刑论和我国学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看法,即刑罚直接目的是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  相似文献   

8.
侯继虎 《甘肃农业》2006,(7):101-102
各国对单位犯罪的刑罚原则有不同的模式,这是有关各国基于本国相应的刑罚理论做出的。在我国由于各种理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纵观我国刑法学界的各种学说,笔者认为应采“两个犯罪主体论”作为我国单位犯罪的刑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确了刑罚目的的概念,辨析了刑罚目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评述了报应刑论、目的刑论,折衷刑论和我国学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看法,即刑罚直接目的是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  相似文献   

10.
"罚金刑"主要是指法院依法要求犯罪人员进行一定的金钱缴纳,实现对犯罪人惩罚的刑罚,其处罚强度较低,但是具有普遍适用性。该刑罚在我国法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简要就"罚金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如何推动"罚金刑"的进一步发展。以期为广大立法人员实现"罚金刑"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多发引起了学界对环境刑法变革的积极倡导,而对传统刑法的跃进式变革思路亦令人担忧。罚金刑作为刑法轻缓化趋势的集中表现,与环境犯罪的贪利性有着天然的契合,以完善环境犯罪罚金刑作为我国环境刑法变革的过渡不失为实现稳定性渐进式变革的一条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刑法对单位组织体本身的处罚不能满足惩治单位犯罪的需要。本文以对单位组织体本身的刑罚为研究视角,提出了新型单位犯罪刑罚体系的宗旨和具体目标,重构了单位犯罪的刑罚体系,即主刑和附加刑。  相似文献   

13.
危险犯的犯罪中比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比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比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危险犯的犯罪形态,其时间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对于犯罪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对于危险犯而言,其中比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预备阶段的犯罪中;;实行阶段的犯罪中 ;完成实行行为、法定危险状态尚末发生阶段的 犯罪中止。不同类型的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空范围不同,即时间性条件不同,应区别对待。必须区分两个界限:即犯罪中比与犯罪末遂的界限,犯罪中比与犯罪既遂的界限,从而准确地把握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间性条件,正确地定罪量刑,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不能犯一直是刑法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不能犯不为罪、不可罚与不能犯可罚是争议的焦点。各国立法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鉴于我国新刑法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立场,因此,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犯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5.
不作为犯尤其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历来是刑法理论中量刑争议的焦点,本文以义务违反标准来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在面对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时,以“保证人说”和“构成要件等值性判断标准”解决与罪刑法定中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矛盾,阐述其可罚性问题,提倡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解决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以“双重犯罪”为基本原则的传统国际刑事互助模式已经落后于打击跨境有组织犯罪的现实要求。欧盟的新型区域刑事合作机制,对我国两岸四地的区域制度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刑法第一百条的分析,认为它在本质上属刑罚的后遗效果。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亦有弊端。  相似文献   

18.
在从严治污的刑事政策背景下,污染环境罪在惩治和预防环境污染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种典型行政犯,该罪在入罪评价机制上体现出的行政从属性近来被屡屡质疑,理论交锋的根源在于对环境污染行为刑事违法性和行政违法性关系的不同理解。违法多元论的设想虽与从严治污的刑事政策目标契合,但实践中很难操作,且会破坏环境法律体系的统一秩序,其对违法相对论提出的质疑并不成立。事实上,违法相对论完全可以满足刑事政策从严治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伪证罪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回避制度和证明规则造成了很大冲击,使辩护人和所有受刑事追诉者的正当权利受到威胁,同时也是对辩护权的侵蚀。通过从刑事诉讼程序法及其相关制度的角度对该罪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该罪名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不仅要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且在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能及时给予被害人应有的救济。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实现刑事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对于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效能,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