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改变了以往传统施肥模式,通过专用机械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均匀、定量的条施在秧苗一侧的土壤中,该项技术是目前水稻种植中最高效、最环保的一种施肥方式。主要阐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国内外应用现状、发展优势以及技术要点,为实现水稻节肥增产以及侧深施肥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响水县水稻栽培施肥中存在氮肥施量偏大、施肥次数多、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该文阐述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概念和技术优势,从提高整地质量、侧深施肥作业质量、机械栽插质量以及肥料运筹、精确灌溉、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农机农艺配套融合技术,为响水县水稻侧深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 研究了侧深施肥+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量下, 侧深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化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化肥浅施高11.5%和10.2%, 缓控释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缓控释肥浅施高16.1%和14.0%。同等施肥方式下, 应用80%常规用量的缓控释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缓控释肥具有减少肥料用量的作用, 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侧深施肥+缓控释肥的方式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kg/hm2),分别测定水稻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茎蘖动态、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适当延缓了水稻植株的生育进程,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指标,产量增幅为18.60%;同步侧深施肥量为384 kg/hm2时的水稻产量最高,较施肥量480和288 kg/hm2处理分别增加11.50%和29.62%。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协调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及减肥增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并配以水稻专用肥料,考核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重点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探索适合绥棱县的水稻田节肥增效技术,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2019年在推广应用高性能插秧机的同时,推广使用插秧机配带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基肥或基蘖肥)施入秧苗侧3cm、深5cm的土壤中,并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应用和对水稻产量相比较,探索哪种施肥方式更适合应用到当地水稻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侧深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侧深施肥处理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施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寒地水稻侧深施肥的技术应用效果的分析,阐述了水稻侧深施肥 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侧深施肥稻作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为发展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做好农业"三减"工作,齐齐哈尔市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示范,配以水稻专用肥料,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参与农业生产,充分验证了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在齐齐哈尔市大面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1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概述与现状分析1.1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插秧机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或基蘖肥或基蘖穗肥同步施在稻株根侧3cm、深度5cm处,肥料呈条  相似文献   

10.
侧深施肥技术一直以来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田间操作难度较大,一直没有被大面积推广,随着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出现,可实现大面积作业。2015年试验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以当地常规施肥量为对照,设4个侧深专用肥处理,探讨了机械插秧同时侧深施肥方式下,侧深专用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背景侧深施肥指将肥料施在水稻根系侧面3cm,距泥面5cm的区域,该技术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受限于田间操作的难度,一直没有被大面积的应用,随着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出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作业,目前日本水稻生产已经大面积应用该项技术。二、试验目的本试验力求通过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明确侧深施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肥料施用方式,本文研究以江苏省常见的优质水稻品种及县域测土配方推荐配比为基础,选择适宜农机类型,系统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和施用方式的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得出最优化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撒施,各种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均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一次性侧深施复合肥增产8.7%,一次性侧深施缓释肥增产22.6%,侧深施复合肥并且追肥一次可以增产28.4%;侧深施缓释肥并减肥30%的情况下,补充一定比例有机肥,仍然可以增产18%。研究还发现侧深施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显著提高了水稻分蘖数,从而增加了有效穗数,而对于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指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背景侧深施肥指将肥料施在水稻根系侧面3cm,距泥面5cm的区域,该技术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受限于田间操作的难度,一直没有被大面积的应用,随着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出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作业,目前日本水稻生产已经大面积应用该项技术。二、试验目的本试验力求通过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明确侧深施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节  相似文献   

14.
为水稻机械化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参考,介绍了水稻机械化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内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能够持续、稳定、均匀的为水稻秧苗提供养分,是一项肥、苗一起落地的综合复式作业技术,通过水稻侧深施肥试验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前,侧深施肥技术在江苏省昆山市水稻化肥减量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但存在缓控释肥生产与推广应用中缺乏政策引导、缓控释肥价格偏高与质量不稳定、缓控释肥与作业机具匹配不够、缓控释肥施用技术培训与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昆山市的应用,需建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建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长效补贴机制、提高农户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之一,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将是水稻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侧深施肥技术具有节省肥料、节省人工、提高产量、改善农田环境等优点,为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更好的推广下去,本研究从实际出发运用试验的方法,试图证明侧深施肥技术相比于传统水稻施肥作业的优势所在,探究该项技术能够增产增收的根本性原因,并为未来不断改进此项技术提供指导性建议。通过对比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两种施肥方式下培育出的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进一步推广机插秧与施肥技术的有效融合,节约劳力,舒城县开展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技术,通过比较实验,为我县推广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水稻插秧的时候,把肥料施放在秧苗的一侧三厘米左右,深度为五厘米左右的的土壤里面。这是把农业肥料和农业技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施肥模式。这个实验是为了通过测风施肥和普通的常规形式施肥进行对比。进一步去明确侧深施肥对于水稻肥料的利用效果,也为了能够让水稻种植节约成本寻求新的路径。本文就将从舒城县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实验总结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上海市金山区水稻生产中应用的具体减氮效果,掌握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促进水稻生产上化肥减量增效,通过设计不同的氮肥用量梯度,开展了水稻侧深施肥减氮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减氮10%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基本持平,且差异不显著,表明水稻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可达到氮肥用量减少10%且不减产、不减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侧深施肥技术在单季稻生产中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利用多点田间试验,明确了侧深施肥技术对单季稻不同生育期有效分蘖数、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习惯施肥,侧深施肥技术能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且前期增幅显著。水稻产量增幅为1.70%~2.64%,减少追肥成本225元/hm~2,纯收入增加2.73%~3.65%。侧深施肥技术应用于单季稻生产过程中,是实现水稻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