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通过应用缓释肥侧深施肥技术在"秋优金丰"生产上进行了减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上应用缓释肥侧深机械施肥技术,在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18 kg时,可较常规施肥减氮10%、增产9.7%、增收14.9%。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控释BB肥侧深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净收益均为最高。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2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均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有所提高。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相较于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肥料利用率、产量与净收益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单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20—2021年采用田间大区试验,以浙优18为材料,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专用肥减氮10%撒施(T3)、专用肥减氮10%侧深施(T4)、专用肥减氮20%侧深施(T5)、缓释肥减氮10%撒施(T6)、缓释肥减氮10%侧深施(T7)、缓释肥减氮20%侧深施(T8)和缓释肥减氮10%一次性深施(T9)9个处理。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为10 965~12 166 kg·hm-2和11 073~12 546 kg·hm-2。与T2处理相比,T8和T9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8%~4.4%和3.5%~4.7%。缓释肥的增产稳产效果优于专用肥。缓释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高于或接近T2处理,而专用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氮素吸收量低于T2处理。可见,缓释肥减氮10%一次性深施既能降低投入成本,同时还能增产,是一项适宜于当地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水稻插秧施肥一体化根侧深施肥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明确其应用前景,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插秧施肥一体化根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在水稻分蘖初期的分蘖速度更快,分蘖早发优势使其在基肥减量40%的情况下,仍能获得不低于人工撒施处理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各施肥处理间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肥料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根侧深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人工撒施处理,且以根侧深施肥基肥减量40%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在单产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根侧深施肥基肥减量40%处理比人工撒施常量基肥处理每667m~2增效32.9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SFT)、缓释氮肥减施 25% 一次施用(SFB)、缓释氮肥减施 25%并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施用(SFB+OS)5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SFB 处理的田间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3 d 高于 CF 处理,之后迅速降低,并保持较低的水平;SFT 处理和 SFB+OS 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1 周与 CF 处理基本一致,之后均显著低于 CF 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减氮处理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CF 处理相比,不同减氮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减氮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增幅分别达到 35.16%、33.58% 和 16.84%,其中 SFB+OS 处理增幅最大。【结论】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和缓释氮肥减施 25% 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性基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尤其是 SFB+OS 处理),且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持平,是广州市郊水稻实现氮肥减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比例时基肥侧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为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不施氮(N0)、常规施肥(FF)、基肥侧深施(40% NDF)、基肥增氮侧深施(55% NDF)和一次性侧深施(100% NDF)5个处理,分析基肥侧深施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施氮量(225 kg·hm-2)下,侧深施肥各处理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13.1~16.5百分点。40% NDF和55% NDF处理基肥氨挥发量和F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 NDF处理显著增加了基肥的氨挥发量,侧深施肥各处理基肥氨挥发比例和F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55% NDF和100% NDF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生育期总氨挥发量和总损失率,100% NDF处理对氨挥发的抑制效果优于55% NDF处理。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稻田氨挥发的抑制效果受到稻田平整度的影响,应加强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水稻氮肥不同用量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增氮5%的处理为最高,较配方施肥处理增产0.47%、每667 m2净收益增加1.99元;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减氮5%的水稻产量略低于配方施肥处理,每667 m2净收益减少1.92元,但产投比高达9.56。从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综合考虑,以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减氮5%的施肥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稻生产上科学施肥水平和氮肥利用率,特进行了氮肥减量施用对"扬粳80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常规施肥、减氮5%、减氮10%、减氮20%4个处理中,减氮5%的处理能显著提高"扬粳805"的苗情长势,较常规施肥的千粒重增加1%,每667 m2产量减少0.7%。  相似文献   

9.
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施肥技术。为探究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相较于常规人工施肥,能减少1次施肥,每667 m~2施肥用工节约0.1个,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5.5 kg,氮肥利用率提高3.91%,每667 m~2产量提高4.54%,每667 m~2纯收益增加113.04元。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氮肥用量,明确减氮增钾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水稻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空白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减氮20%+氯化钾肥(T2);减氮20%(缓释氮肥)+氯化钾肥(T3);减氮35%(缓释氮肥)+氯化钾肥(T4)。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生长期T4处理水稻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在拔节期,施肥处理后的水稻生物量显著高于CK组。在成熟期,T4处理水稻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12.43%。从作物产量及其构成来看,T4处理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最高,分别显著高于CK、T1处理44.36%、10.44%,T3、T4处理水稻单产较CK增幅分别为25.97%、19.39%。从作物外形和品质来看,减氮增钾肥处理稻米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CK、T1处理,其中T3处理稻米黏度和平衡度均显著高于CK组,且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稻米平衡度明显提高了6%。从土壤理化性质来看,T3、T4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T1处理显著提高,涨幅分别为29.40%、25.37%。综合来看,以减氮处理(缓释氮肥)+氯化钾肥方案效果最佳,可为水稻化学肥料减施技术模式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以期为江苏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施肥方式(C1常规施肥、C2侧深施肥)、施氮量(N1常规施氮、N2氮肥减量20%、N3氮肥减量40%、N4氮肥减量60%)和氮肥运筹(R1分蘖肥一次施用、R2分蘖肥两次施用),设置10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侧深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蘖肥一次施用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具体表现为C2N1R1>C2N2R1>C2N3R1>C2N4R1。分蘖肥二次施用时,随着施氮量减少,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C2N2R2>C2N1R2>C2N3R2>C2N4R2。此外分蘖肥一次施用增产效果优于分次施用。本试验条件下,侧深施肥方式配合全氮且分蘖肥一次施用为最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减少农田氨排放的方法,探究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长沙市金井镇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布置盆栽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N0(不施化肥)、S300(传统氮肥撒施)、S210(减氮30%+传统氮肥撒施)、R5(减氮30%+条施,深度为5 cm)、R10(减氮30%+条施,深度为10 cm)、B5(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5 cm)、B10(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10 cm)。施肥后第1 d进行氨挥发连续性监测,直至施肥处理氨排放量与不施肥处理无明显差异为止,并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氮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深施处理可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促进植株氮素吸收。与S300处理相比,氨挥发损失量降低了30.13%~47.85%。与S210处理相比,深施处理氮素回收率(NRE)提高了9.16%~29.44%;氮素农艺利用效率(NAE)增加了13.85%~32.14%;籽粒生产效率(NGPE)增加了12.18%~28.27%。在减氮30%的基础上,深施处理水稻产量较S210处理增加了12.79%~28.27%,其中B10处理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这说明深施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其中以B10处理(减氮30%+10 cm大颗粒球肥深施)效果最佳;同时深施肥的机械化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索在保证桃果产量、品质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基肥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减少追施氮肥的试验。达到精量施肥、最优生产的目标,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果表明,桃树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所有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追肥减氮10%、追肥减氮20%和追肥减氮30%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相比产量降低。常规施肥处理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20%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相比产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但与追肥减氮30%处理相比产量显著降低。追肥减氮30%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20%相比产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比例越高,桃树产量降低越多。因此,在桃树生产实践中利用追施氮肥时,可降低氮肥用量,降幅以控制在20%以内为宜。而水肥一体化不同追肥减氮比例对桃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减氮10%和减氮20%无显著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甚至还略有升高。而追肥减氮30%与常规施肥相比,追肥减氮30%处理收获后土壤除pH外,其他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通过对桃园经济效益分析知道追肥减氮10%的产投比与常规施肥是一样的,而追肥减氮20%其产投比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考虑建议在桃树水肥一体化生产中利用追肥减氮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5.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晚稻产量及农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稳定性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晚稻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中量稳定性肥撒施、中量稳定性肥侧深施、高量稳定性肥撒施和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为10 234~11 134 kg·hm-2,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处理产量最高。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可使水稻增产3.7%~4.2%,提高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肥料侧深施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为14.6~1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高于人工撒施处理。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产量、改善水稻农学性状和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缓释肥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缓释肥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泖港镇腰泾村开展了普通配方肥与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作基肥,并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次数,对水稻生产无不良影响,且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18.6%,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4%。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化肥减量模式下为甬优1540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试验设计包括CK(对照不施肥)、CF(常规施肥)、T1(基肥减氮15%)、T2(追肥减氮15%)、T3(基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T4(追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提升;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水稻产量相比常规施肥提高8.6%,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22倍;T2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5.2%,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18倍;T3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3.4%,氮肥利用率提高3.9百分点;T4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1.7%,氮肥利用率提高2.3百分点。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籽粒和秸秆中的氮元素含量降低,籽粒和秸秆中的磷元素含量增高,钾元素无明显规律;在同种减氮水平下,基肥减氮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优于追肥减氮处理。因此,浙东沿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双季稻地区宜推广基肥减氮15%模式,纯氮投入量在174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设置缓控释氮占总氮20%、40%、60%的3个不同配比缓控释氮肥处理,用氮量为216 kg·hm -2,和常规施肥处理,用氮量为270 kg·hm -2,同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不同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减20%的条件下,缓控释肥一次施用相较于常规施肥仍可维持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缓控释肥60%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缓控释肥20%、缓控释肥40%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有省工节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连年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2006年在平湖市新埭镇青粉泥田进行了6年的水稻氮肥用量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水稻常规氮肥用量具有较大的减量空间,减氮1/4可与常规施肥产量持平;减氮1/3在短期内并不影响水稻产量,但长此以往会因氮素产投不平衡而减产;配施有机肥(鲜猪粪15000 kg/hm2)减化肥氮44%表现出比常规施肥增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