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前八名整体进攻和防守技术数据做对比,将前八名5个位置的主力球员得分指标、主动指标、被动指标、意识指标的均值与中国队5个位置主力球员做比较,找出中国队队员与世界强队队员之间的差距。得出结论:中国队只有5号位易建联一人可与国际强队抗衡,其它位置主力队员进攻和防守能力与国际强队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
运球是篮球项目三大进攻技术之一,是进攻队员控制球、支配球能力的一种体现,是持球队员摆脱防守,创造突破、传球和投篮得分的机会,是球队集体进攻的战术纽带,是队员得到球后发动快攻与阵地进攻战术配合、瓦解对方防守阵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篮球比赛中,投篮时机的选择对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和比赛胜负影响巨大。在自已投篮命中率较高的位置或区域,在避开防守队员防守,在出现投篮机会且又有同伴处于抢篮板球的有利位置,在进攻战术成功后或战术需要时应果断出手投篮。  相似文献   

4.
篮球运动是身体对抗性项目,随着篮球运动竞技水平逐步提高,防守愈发严密,大大增加了对抗频次,纵观NBA高水平队员个人获利方式,队员在一攻一守进攻中,给予防守队员、防守整队非常大的压力,在系列比赛中发现,这些队员不仅仅注重内线绝对力量运用,更注重对抗技术与节奏变化综合运用,以便获得更多进攻机会,通过分析高水运动员对抗技术综合运用,摘取原理理论运用于教学、训练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等方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古巴优秀运动员与对手进攻、防守、反击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古巴优秀拳击运动员进攻、防守、反击技术的使用特征,旨在为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技术训练的参考。结果表明,古巴运动员前后手直拳、摆拳使用频次高,击打效果显著;三拳、四拳技术进攻与击中次数明显高于对手,两拳击中效果较佳;古巴运动员单拳进攻时身体固势较稳、抱架严密;多拳进攻时连击快速且无欲攻动作,轻重分明、直勾摆拳结合;格挡防守严密、后仰和躲闪防守快速、后撤步防守适中;快速后仰后接直拳、后手摆拳或躲闪迎击,后撤步和格挡后两拳或多拳反击。  相似文献   

6.
对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小组赛中、泰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从进攻能力(包括强攻、背飞扣球、小快灵打法和后排进攻)和防守能力(接发球、接口球、接吊球)对中、泰女排实力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除背飞扣球具有一定优势外,在强攻、防守和拦网等方面的实力落后于泰国女排,希望中国女排要提高拦网和一传能力水平,提高扣球突破能力,争取早日重振雄风。  相似文献   

7.
个人攻击性防守是现代篮球运动中的一种攻击性、破坏性很强的防守.具有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近几年,国内外对个人攻击性防守的研究很多,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对推动篮球运动个人防守以及进攻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笔者通过搜索网络和查阅图书馆,收集到有关篮球个人防守技术、防守战术、攻击性防守及有关防守资料十余篇,给文章的论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提高篮球防守技术能力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能量供应的特点及运动员营养补充的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篮球运动机体供能物点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大约为90分钟,在比赛期间运动员大约要跑动3500米左右。整个篮球竞赛是在紧张激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进攻队必须在24秒内完成一次进攻。防守队员则利用竞赛规则,积极紧逼防守、夹击、抢断。进攻队为了快速有效地得分,首先要发动快攻,而快攻都在5-8秒左右完成。在快攻没有成功之际,进攻队员会在防守队员阵型未稳定时发动抢攻,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强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从篮球战术分析,跳投、突破、上篮、冲抢篮板球、滑步、盖帽、扣篮等都是快速突然性完成的动作。因此篮球动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  相似文献   

9.
以FIRA足球仿真组作为平台, 研究如何在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足球比赛系统策略选择的问题.首先,分析出外部影响因子,选择神经网络系统作为策略选择的研究方向;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再加入模糊逻辑系统的研究,使它们集成在一个系统中,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与原来单一的神经网络进行比较,得出加入模糊策略的神经网络训练与学习效果更好.将该方法应用到2008年"百年矿大杯"第三届江苏省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证明该方法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分析足球机器人带球状态下的运动特点, 结合智能预瞄控制方法建立带球状态下的非线性数学运动模型。分别对机器人的线速度和旋转速度使用专家PID控制,实现在带球情况下不丢球的机器人轨迹跟踪。仿真和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林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40a的林业机器人发展历史,给出了林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提出了林业机器人的分类方法:主要从根、茎、叶和果实作业分类.在林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方面,以枝上作业机器人、树干作业机器人、草上作业机器人和林产工业机器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在国内林业机器人研究方面,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已经开发的机器人成果和正在研究的机器人.依据机器人技术近50a的发展和农林业机器人4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机构学、智能控制、新机器人、食品安全和小型机器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机器人容错模型,设计了多智能体机器人的框架结构,并且对各部分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了提供具备检测和隔离能力的接口,提出了使用有效数据进行检测的方法。最后采用故障树对机器人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动态环境中足球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采用栅格法对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划分,用序号标识栅格,并以此序号作为机器人路径规划参数编码,建立了以路径最短、避障为优化目标的遗传算法个体评价函数.采用轮盘赌选择、重合点交叉、多种变异结合等方法完成了遗传操作.针对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在标准遗传算法基础上加入了复原操作和重构操作,使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收敛于全局最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成功地在动态环境里规划出一条近似最优的路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智能除草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草控制是农业生产中必然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各类除草机器人应运而生,有效地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本文综述了除草机器人的智能感知技术、机器人平台和除草装置3个部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作物行与杂草识别技术、除草机器人平台结构和机械除草装置智能化控制方式等存在的不足,并从智能化感知、精准化除草、高效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等4个方面对智能除草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慧鱼模型提供了机器人搭建和软件设计平台,操作简单,降低了机器人的制作难度,是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森林工程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机器人运动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采用慧鱼模型构建寻光避障机器人模型,对其机构创新设计进行探索研究,并使用慧鱼模型专用软件ROBO Pro模版化语言,对模型编写控制程序,分析并验证了寻光避障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建立了实物模型。该方案可以应用到森林工程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论排球竞赛竞技战术节奏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术节奏是影响排球运动员竞技表现和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系统研究排球竞赛战术节奏原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知 水平,进一步完善排球竞赛理论。研究表明:排球竞技战术节奏是排球战术要素和参赛者的战术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组织, 包括战术运行节奏和战术实施节奏。从战术协作人数和战术属性两个角度对竞技战术节奏进行了分类,认为排球竞赛战术节奏 包括个人进攻战术节奏,个人防守战术节奏,集体进攻战术节奏和集体防守战术节奏,各类节奏又有不同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蔬菜嫁接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嫁接机是工厂化嫁接育苗生产的关键设备,使用嫁接机可以提高嫁接作业生产率和嫁接苗成活率、并降低作业难度。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嫁接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典型机型的性能特点,并对各种类型的嫁接机进行了性能和价格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传统轮动式与爬行式机器人难以直接越过大的障碍物或沟壑 ,野外行动能力有限 ,需要研制弹跳机器人。为了快速并顺利地越过障碍物 ,应根据自身获取的或用户输入的地形信息规划出弹跳动作序列。本文分析了弹跳机器人与连续移动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区别 ,总结出影响弹跳运动规划过程的几个因素。调整影响系数后 ,在简化地形的基础上实现了弹跳序列的启发式搜索算法。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调整参数 ,该算法可以得到安全高效的弹跳动作序列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基于小转角的足球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和基于Kalman滤波的PID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分析,系统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下,超调量、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分别是常规PID控制下的30.7%,54.3%和72.7%,完全满足足球机器人现场比赛竞技性的要求;基于Kalman滤波的PID控制能够抑制干扰,提高控制精度,控制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路径重复率为优化目标解决农业机器人在数字生态农场中的全区域覆盖问题。方法 首先,将栅格地图中的障碍物进行膨胀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矩形分区以及分区合并操作;然后,通过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分区间的遍历顺序、通过改进的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 first search, BFS)算法规划分区间终点与起点的衔接路径,从而实现机器人全区域覆盖。2种算法的具体改进方案为:分别通过人工免疫算法与粒子群算法改进遗传算法的选择与交叉算子,并将改进后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原遗传算法变异算子与蚁群算法相结合改进传统蚁群算法信息素更新方法;建立动态函数以简化BFS算法规划的路径。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收敛时的迭代次数较传统蚁群算法减少了83.1%,路径长度相比减少了4.8%;由改进的蚁群算法与改进的BFS算法规划的机器人遍历路径重复率是传统蚁群算法和BFS算法的56%,且农业机器人能实现对农田区域的100%覆盖。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环境的数字生态循环农场中进行全遍历覆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