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普通房式仓中,采用箱式空气分配器离心式风机,对水分偏高的小麦进行分段降温通风,通风结束后,粮食在一年的储藏期间,上层最高温度为23.4℃、中层最高温度为18℃、下层最高温度为15℃,基本上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粮情一直保持安全稳定。同时降温通风的单位耗能为0.055kW·h/℃t,大大节约了保管费用。  相似文献   

2.
选取两栋条件相同的高大平房仓,分别采用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在冬季对库存小麦进行降温通风试验,并对通风前后的粮食温度、水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种通风方式的经济效益。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冬季在我国北方地区,可适时利用轴流风机对储存粮食进行降温保水通风,既可减少因通风所产生的粮食水分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降温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粮堆在横向和竖向地槽通风两种通风系统下的对比效果,以18 m跨度平房仓为试验仓,所储粮食为稻谷。在相同储藏条件下,对两栋试验仓分别进行全面测试,比较分析不同通风方式下粮堆的通风降温效果、风量均匀性、仓内粮温与温度均匀度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横向通风系统截面间每米温度差约为0.25℃,小于竖向通风系统中粮堆间每米温度差约0.49℃,其风道设计有利于粮堆内外自然湿热交换,交换效率高;日常粮食储藏期间,温度变化平缓,稳定性较好;通风操作结束时,横向仓整仓平均粮温为5℃,竖向仓整仓平均粮温为8℃,横向和竖向仓的温度均匀度均在80%以上,满足储藏要求,横向通风系统具有降温速度较快、降温幅度较大、作用效率较高等特点。因此,针对实仓进行通风降温保管粮食,横向通风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包装粮堆采取全储藏过程密闭的保管方式减少损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限制,粮食保管难度大.高温高湿的夏季,粮食自身呼吸旺盛,消耗的营养物质多;冬季利用干冷空气通风降温,粮食水分散失大;害虫易发生,对粮食蛀蚀比较多.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此地区所保管的粮食损耗比较大,如何减少本地区的粮食损耗,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夏季通过空调进行仓内控温、控湿,可以避免由于仓温升高造成整个上层粮食的水分升高,使仓内空气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湿度环境中,有利于粮食的保管和保持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6.
谷物热泵就仓干燥过程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谷物的传热传质以及干燥速率方程,建立了低温谷物干燥模型,分析了通风量、空气温度以及湿度对谷物干燥过程的影响.模拟了外界空气温度为15℃,湿度为60%RH时,常温通风、加热通风、以及除湿 加热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对谷物干燥过程影响的情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10 d稻谷降低2%水分的平均通风量约为30 m3·h-1·t-1,空气含湿量比空气温度对谷物干燥的影响要大,当谷物初始温度和水分含量比较大时,除湿与加热空气结合的效果比单独加热通风的效果要好得多,谷物初始水分含量和温度相对较低时,可以直接通风干燥.建议干燥初期采用除湿与加热相结合或直接加热通风,干燥后期可以直接通风.  相似文献   

7.
兰棚通风的作用 空气流通,可以改善兰花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兰花正常生长,也能及时补充因光合作用而消耗的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光合效率。调控兰棚相对湿度至关重要,因为白粉病、黑斑病、炭疽病、蚜虫、介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都与湿度有关,因此,如果相对湿度调控得好,就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季通风要求 春季,兰棚、兰圃湿度过大,但温度不高,因此,必须抓好通风散湿。夏季,由于炎炎烈日,兰棚、兰围温度过高,所以,单靠通风还不行,还应采取高压喷雾的方法降温。若通风与高压喷雾结合起来,降温又保温,效果更好。兰花生长适宜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8.
通风空气温湿度以及通风量是决定储粮通风效果的关键参数.在粮堆温湿水多参数一体化实时检测基础上,基于储粮通风专家系统,开展了冬季小麦降温保水通风的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掌握合适的通风窗口期,可以更加精准地实现降温保水通风的目标.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时选择相对湿度在50%以上的夜间或雨雪雾天气,在降低粮温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储粮冬季通风过程中的水分减量引起粮食损耗偏大这一问题,通过控制风机出风端的空气湿度,实现粮堆在冬季通风降温的同时保持粮食水分基本稳定,达到保水通风的效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珠海地区初夏,通过在楼房仓储粮中实施微电脑自动定时通风,实现夏季夜间自动通风排除仓内积热。试验表明:通过夜间通风降温、排除积热,试验仓的仓温低于对照仓0.5℃~1.O℃,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仓温的升高;试验仓的仓温均低于对照仓1.0℃以上,对粮温上升的控制是有效的;在湿度较高的通风排积热后,不会引起试验仓粮食含水量的明显增加,进行通风排积热是可行的。实施微电脑定时开关通风节省了人力、减缓了粮食品质变化、减少了粮食减量、减少了害虫的发生,节能有效,符合绿色储粮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粮食储存过程中,干燥和通风是重要的单元操作。对粮堆进行强制通风,可以干燥或冷却粮堆,调节粮堆的温度和水分。探究气流通过粮堆的流动和压力分布规律、计算粮堆通风阻力是科学设计通风系统的关键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储粮通风流动和阻力的方法,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通风阻力的理论、半理论和经验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影响通风阻力的各种因素,可以为储粮通风阻力的研究、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大平房仓控温控湿储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冷改造,夏季利用单管通风机将粮堆中、下部的冷源提升至粮仓上部空间,控制仓内上部粮堆和仓壁四周的温度和湿度,能有效抑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发生,避免了化学药剂熏蒸,延缓品质变化,提高了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徐州26(高蛋白含量)和扬麦9号(低蛋白含量)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小麦花后高温条件,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20℃)相比,高温(28℃)显著降低了籽粒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的含量,而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导致支/直链淀粉的比例显著降低。高温提高了灌浆初期小麦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明显降低了灌浆后期SS、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品种间相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提高了扬麦9号籽粒GBSS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徐州26籽粒SSS活性,说明高温抑制2种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酶学机制不同。此外,不同昼夜温差处理(8℃和12℃)间比较发现,高温下两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适温下两品种淀粉含量以温差较大的处理含量较高。灌浆中后期,高温下SS活性随温差增大而升高,SSS和GBSS则以温差小的处理较高;适温下3种关键酶活性均以温差大的处理为高。总之,灌浆期温度较温差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
空气温湿度对水稻灌浆及空壳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1996—2005年10个年份的晚稻孕穗至成熟期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水稻空壳率和灌浆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水稻的灌浆速度没有显著影响;灌浆期气温的升高对水稻灌浆速度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秕粒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最后对防御高温危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双低”储粮中根据“烟囱效应”原理设计布设相应的设施,促使粮堆内产 生相对的流动气体,有效地解决“双低”储粮方式下通风、降温、散湿及熏蒸等诸多矛盾, 其效果优于“双低”储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浅圆仓内储藏的小麦进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处理,实时检测入仓冷空气的温湿度、粮食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探索谷冷机在浅圆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通过谷物冷却通风可迅速有效地降低储粮的温度,并减少粮堆内的温差和水分梯度,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赵辉  戴廷波  荆奇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5,31(11):1466-1472
以扬麦9号和徐州26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灌浆期高温环境,研究了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和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导致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降低。与适温处理相比,高温提高了地上部营养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灌浆后期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表明高温下提高的营养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籽粒对氨基酸的快速利用是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的生理原因。此外,发现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形成所需的适宜昼夜温差随不同小麦品质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7个储备粮承储企业159个仓廒89.17万吨库存粮食害虫防治经济性调研与分析,分别研究了害虫蛀食性和粉食性、小麦和玉米、熏蒸杀虫温度等情况下储粮害虫防治与其经济阈值的初步关系。主要结果包括:①蛀食性害虫的经济阈值小于粉食性害虫,同等条件下处理蛀食性害虫挽回的经济损失要大于付出的成本;②小麦和玉米品种的经济阈值小于稻谷,在同样的条件下,出现同样的害虫,处理小麦和玉米所付出的代价比挽回的经济损失要小;③熏蒸杀虫时,粮温在20℃以上,经济阈值较小,当粮温在15℃以下及35℃以上时,害虫防治的经济阈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高大平房仓低温密闭储粮试验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利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的有利时机,对高大平房仓散装小麦进行机械通风,将粮食降到较低温度,然后对粮堆实行隔热密闭并进行低温储粮试验.试验在隔热和防虫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只要对粮堆采取积极有效的隔热密闭措施就能够使粮堆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状态,抑制了储粮害虫的孳生繁衍,再采取防止外部害虫感染的措施,就能够实现粮食的元药保管.  相似文献   

20.
灌溉方式对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灌溉方式对减缓水稻高温危害的影响,以中籼水稻品种黄华占和双桂1号为材料,在抽穗灌浆期进行高温(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35.1℃/20.8℃)和正常温度(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29.0℃/20.8℃)处理并设置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15 kPa时复水)、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30 kPa时复水)和水层灌溉(对照) 3种灌溉方式,观测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尤其是在高温胁迫下,与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增加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增加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增大崩解值,减小消减值,重干湿交替灌溉的结果则相反。两品种结果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抽穗结实期遭受高温胁迫,采用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稻米品质。冠层相对湿度降低、叶片活性氧(O2?)生成速率减小、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加、内源细胞分裂素浓度及籽粒亚精胺和精胺浓度的提高是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重要生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