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     
《畜牧市场》2004,(9):39-40
绿达源微生物培养器通过鉴定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器,由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于近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的专家鉴定。这套设备将多种农业微生物技术联合打包,可覆盖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秸秆青黄贮、饲料发酵等多个领域,解决了农业微生物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 这种微生物培养器及配套菌种技术,将微电子技术和  相似文献   

2.
为了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水十条”“土十条”等法律法规规定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山东省黄泥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微生物巢”粪污水处理技术,效果良好。为了推广该技术,本文从微生物巢技术处理粪污水流程、微生物巢技术的配套设施建设、微生物巢技术应用操作要点等几个方面介绍该公司应用微生物巢技术处理粪污水的情况,实现了粪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零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有效微生物技术的特点、组成、作用原理及其在农业、畜牧业领域的应用,并对EM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青海省农业微生物研究及应用现状,针对省情讨论了对农业微生物的研究及开发前景,提出研究和开发农业微生物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微生物与农业产业化结构、微生物与粮食生产、微生物与植物保护,以及微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发展微生物农业是21世纪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EM在蜜蜂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2年我同从日本引入EM技术,即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简称EM)应用技术,其效果在农业、畜牧业、环境净化等多方面得到广泛试验和验证。EM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南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和同氮菌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天津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年产1.7万吨农业微生物生态制品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项目计划并投入生产,成为全国大型的农业微生物生态制品产业化示范基地,其微生物发酵技术及生物活性提取技术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农业微生物生态制品是21世纪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均为绿色生态制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等诸多优点。该项目的主要产品为亚甲双水杨酸杆菌肽(BMD )。这种生物生态制品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具备可预防畜禽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等特点。在饲用抗生素日益受到限制的今天,因…  相似文献   

8.
志强 《饲料广角》2009,(20):2-3
【本刊讯】为切实加强微生物及酶制剂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微生物及酶制剂领域的学术交流.经研究.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生物及酶制剂工作组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沙玉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标准部农业处处长徐长兴.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处处长黄庆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规模养猪,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畜禽粪尿难以处理,由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理想、行之有效的猪场污水废物处理技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发酵床技术,可以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在土壤中采集出一种生物菌落,经过特定营养剂的培养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种,将"原种"按一定比例掺拌锯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为猪圈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研究技术的局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机理了解还很少。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环境样品中许多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了可能。文章就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概念以及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技术对牛沼液进行处理后制取微生物沼肥。研究表明:控制浓缩温度为60℃,压力为90 kpa时为最佳浓缩条件;微生物沼肥制取时,沼液、红糖和微生物培养基的投配比例为89%,5%和6%;通过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后制取的微生物沼肥可以达到《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中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     
《畜牧市场》2004,(6):52-52
天津建绿色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 11日,记者从天津市计委获悉,由天津百奥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天津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年产1.7万吨农业微生物生态制品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计划并投入生产,成为全国大型农业微生物生态制品生产专业化、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其微生物发酵技术及生物活性提取技术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小鼠、猪、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肠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稳态和宿主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功能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从而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不同物种及不同品种间都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这些微生物的稳态平衡对动物的健康非常重要。现阶段研究发现,粪菌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在恢复肠道微生物失调、干预或重建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MT这一治疗手段也逐渐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FMT技术的发展,在哺乳动物中通过调控微生物治疗肠道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研究都有了新的方向,而这一技术手段也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综述基于FMT在现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其被广泛应用于肠道及与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建立更规范、高效、安全、有益的哺乳动物FMT体系,以及FMT在提高哺乳动物生产性能、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新参考、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的肠道内栖息着庞大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其微生物群体与宿主的消化吸收、物质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够研究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揭示消化道微生物对宿主生理代谢的影响,还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新的功能基因,并揭示宿主基因与微生物组间的互作关系和共同进化。作者综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中的主要应用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从而加深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蜜蜂及产品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在农业资源研究开发中,通过蜜蜂及产品微生物资源库的构建,与现代筛选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可以有效地筛选出新类型的蜂药,构建抗性高的蜜蜂新种以及发酵工程菌株的优化。利用蜂胶临床应用对癌症防治的成果,进一步分离提纯,从中筛选出更具活性的药物成分,开发新类型药品。  相似文献   

16.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研究技术的局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机理了解还很少。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环境中许多不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研究成为了可能。本文就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概念以及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各级政府植保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对农业植物及产品产生危害的病原微生物、虫、草、鼠进行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有  相似文献   

19.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分离与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改进传统的分离与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分离与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获悉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规律,对环境微生物工艺进行准确地设计、精细地调控和高效地利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细菌多样性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简述了细菌的物种多样性、适应多样性、营养代谢类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以及环境对其多样性的影响。细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仅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抑制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元素矿化、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以及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其他生物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细菌功能和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持续开发应用和保护微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