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山楂树上一种根基腐朽病 ,其病原菌为茶子褶卧孔菌Phyl loporiaribis(Schumach .Fr .)Ryvar den。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受害树的干基形成黄褐色的大型子实体 ,造成根基白色腐朽。受害树容易风折 ,后期全株死亡。文中对该病的病原菌的宏观特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山楂树上一种根基腐朽病,其病原菌为茶Biao子褶卧孔菌Phylloporia ribis(Schumach.Fr.)Ryvarden。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受害树的干基形成黄褐色的大型子实体,造成根基白色腐朽。受害树容易风折,后期全株死亡。文中对该病的病原菌的宏观特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1 症状特征 危害柳树、杨树、水曲柳、洋槐、榆树、栎树甚至针叶树等的活立木、枯立木,为柳树、杨树人工林、城镇园林绿化的重要病害。多发生在树干的中部和基部。在树干外部产生大型子实体。子实体无柄,叠生于树干伤口处,新鲜时软木栓质,干后木质,脆硬,淡黄褐色至灰黄色,无环纹,边缘厚或薄,基部下延紧贴树干。木质部形成白色海绵状腐朽。腐朽初期木质部呈黄白色至黄褐色,较心材原色为深,后期变为淡黄色乃至白色,木质部形成轮裂,木材变松软,在轮裂缝穴中常形成片状或较厚的块状洁白色菌噗。此病也称白色心材腐朽、心腐病,造成立木腐朽,缩短寿命,易风折,使木材降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池玉杰 《林业科学》2005,41(2):136-140
选择火木层孔菌及 5种木材降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 ,采用国内外红外光谱分析的标准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未腐朽材木粉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后的腐朽材木粉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刮取未腐朽的山杨木材样品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时的山杨木材样品表层少许 ,在干燥条件下 ,分别放入KBr中 ,磨细 ,压片 ,然后在FTIR光谱仪上进行测定 ,得到经 6种白腐菌降解 12 0d后的木材木粉和未腐朽材木粉其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的振动变化状况 ,进而分析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以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生物降解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受 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但各自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是存在于侧链上 ,虽然苯环骨架变化不明显 ,但木质素苯环间的羰基、CH2 结构、紫丁香基和愈疮木基等侧链已部分被降解。从各吸收峰相对吸收强度的变化大小来看 ,血红密孔菌、冬拟多孔菌、三色革裥菌和偏肿拟栓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腐朽过程中毛竹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为原料,选择1种白腐菌和2种褐腐菌对竹材进行腐朽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测定竹材的失重率、相对结晶度和化学官能团。结果表明,随腐朽时间的延长,竹材的失重率不断增加,结晶度不断下降。通过对腐朽竹材主要官能团的观察,发现白腐菌的侵蚀能造成竹材主成分的分解,其中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更强。褐腐菌的侵蚀主要破坏竹材综纤维素。  相似文献   

6.
短裙竹荪子实层托圆筒形或纺锤形;菌盖钟形顶生,下生菌膜网下垂如长裙;产孢组织生于菌盖的外表面。半成熟阶段菌蕾卵形,基部有一条白色强状菌索,生于地面。与白鬼笔的区别是有网状菌幕。生于林中地上。产于呼中、加格达奇等地。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后,切开菌盖,用水冲洗干净鲜用或晒干。子实体治痢疾。用量6~9g,水煎服,又是珍贵食用菌。  相似文献   

7.
粗孢林氏孔菌Lindtneria trachyspora(Bourdot&Galzin)P ilát和乳白粗糙革孔菌Trechispora nivea(Pers.)K.H.Larss.首次报道于我国的青海省和陕西省,为中国新记录种。这两种木材腐朽菌均生长在阔叶树腐朽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本文根据中国采集的标本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一、何谓菌根菌挖出板栗和松树的根就能看见根上常附有白色的菌丝,这就是菌根菌的菌丝,其根称为菌根。通常与这些树共生的菌之菌丝在根的外部生长,称之为外生菌根菌。但是,苦竹、柚树等的根有菌丝在内部繁殖,这就  相似文献   

9.
茯苓,又名松茯苓,为多孔菌科茯苓属寄生性植物,主产地在安徽、河南、湖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野生茯苓大多生长在松树根上,偶见于杉、柏、柳等根部,大山区腐朽的松木段上亦能生长,但是产量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杨树上的木腐菌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东北地区木腐菌研究结果的一部分,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杨树上的木材腐朽菌,共报道了生长在杨树或杨树木材及腐木上的担子菌121种。其中多数生长在杨树倒木或朽木上,大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硬粗毛孔菌Funaliatrogii(Berk.)Bondartsev&Singer和浅黄褐栓菌Trametesochracea(Pers.)Gilb.&Ryvarden等为人工林及行道树上常见种类;中国锐孔菌OxyporussinensisX.L.Zeng和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Ljub.等种类只发生在杨树原始林或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分,它们当中有的为稀有种或濒危种类。杨纤孔菌Inonotusrheades(Pers.)Bondartsev&Singer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 等是杨树上特有种类;杨木层孔菌Phellinustremulae(Bondartsev)Bondartsev&Borisov和树舌灵芝Ganodermalipsiense(Batsch)G.F.Atk等为杨树上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伊春林区属于小兴安岭山系,森林类型属于以红松为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由于树种多样,地形复杂,雨量完沛,树龄高,枯立木、倒木交错横生,为多孔菌种群提供了优越的生育条件,这些多孔菌广泛地腐生或兼性寄生在活立木、枯立木、倒木、伐根上,以及楞场的原木上,导致树木的心材或边材腐朽,故把多孔菌也称为木材腐朽菌,给木材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许多多孔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近几年,在药用真菌开发利用方面,药用多孔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笔者20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深入伊春林区进行真菌资源调查,鉴定整理出药用多孔菌42种,现报道如下,供开发利用参考。1 淡黄木层孔菌 phellinus gilvus (Schw.)Pat.,生于柞、桦倒木上,导致白腐。2 哈尔蒂木层孔菌 phellinus hartigii (Allesch.: Schnabl)Imaz., 生于冷杉活立木上,导致沟状白腐。3 火木层孔菌 phellinus igniarius(L.:Fr.)Quel., 生于杨 、桦、槭等活立木上,导致心材白腐。  相似文献   

12.
6种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分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池玉杰  于钢 《林业科学》2002,38(5):115-120
由于不同的木材腐朽菌的生理特性不同 ,所分泌的酶及酶的活性各不相同 ,因此 ,不同的腐朽菌分解木材的各种成分及相对速度就各不相同 ,而且对于木质纤维基质会有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本项研究选择了火木层孔菌 (Phelliusigniarius)及另外 5种木材分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 (Funaliagallica)、三色革裥菌 (Lenzitestricolor)、冬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brumalis)、偏肿拟栓菌 (Pseudotrametesgibbosa)和血红密孔菌 (Pyc noporussanguineus) ,研究了它们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 ,测定了经 6种白腐菌分解一定时期的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含量 ,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的初步研究 ,旨在为山杨木材生物制浆造纸提供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同时也可为木质素合理的生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生物漂白、酶处理防止机械浆的返黄、废水治理、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微生物前处理等提供相关的借鉴研究 ,以期在生产实践中减轻环境污染并充分利用木质素资源。在无菌的条件下 ,将山杨木片样品分别放入以上 6种白腐菌的平板培养基中受菌侵染 ,一定时间后取出 ,去除木片表面的菌丝体 ,然后分别测定未腐朽材和受菌侵染 4 0d、6 0d、80d和 12 0d时木片样品中木质素的含量 ,分析 6种白腐菌对山杨木  相似文献   

13.
林晓木博士:你好!我们林场贮木场的木材经常发生腐朽,特别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为什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减少木材的腐朽吗?木奇2001年11月10日木奇:您好!您在来信中所说的木材腐朽是由微生物中的真菌作用于木材引起的。木材是一种生物材料,能引起木材腐朽的真菌包括褐腐菌(如密粘褶菌)和白腐菌(如彩绒革盖菌),前者导致木材发生褐腐(褐色腐朽),或叫粉末状腐朽,破坏性腐朽,俗称红糖包型腐朽。其木材典型的症状是外观呈褐色或红色,有如烧焦的木材;质脆,出现垂直于木材纹理的裂纹(龟裂)并伴随着严重的收缩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两种生于杨树上的多孔菌,杨生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 )和西伯利亚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ibirica(Penzina&Ryvarden)Penzina&Kotir.)。根据所采集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杨生薄孔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反转,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圆柱形,造成杨树木材褐色腐朽。杨生薄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该种与垫状薄孔菌(Antrodiapulvinascens(Pilat)Niemel )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macra(Sommerf.)Niemel 较类似,但垫状薄孔菌的担子果不形成真正的菌盖,其担孢子为椭圆形,菌丝组织中无结晶体存在。大孔薄孔菌也生长在杨树上,但该种只形成平伏的子实体,其孔口和担孢子均比杨生薄孔菌大。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盖状、白色、肉质,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通常生长在杨树活立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该种与同属的松软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pumea(Sower by:Fr.)Pat.很接近,但后者的孔口为圆形且完整,其担孢子比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的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 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资料综合报道165种储木及建筑木材上的腐朽菌,其中担子菌133种,子囊菌32种;引起褐色腐朽的有28种,白色腐朽137种。详细记载了每种真菌的腐朽类型、寄主和生长环境、地理分布。生长在原(储)木上的腐朽菌有三色拟迷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毛盖采孔菌等8种;生长在枕木上的有褐褶菌Gloeophyllum spp.、囊孔菌Hirschioporus spp.、栓菌Trametes spp.、炭团菌Hypoxylon spp.等43种;生长在干燥环境下火烧木材上的有炭生褐褶菌、黑轮层炭壳等5种,潮湿环境下的有12种,其中裂褶菌、皱褶栓菌、黑轮层炭壳等能生长在栽培菇类的木段上,成为污染杂菌;生长在建筑木材上有5种,如皱褶栓菌、冷杉附毛菌、伏果圆炷菌(干朽菌,泪菌)等,其中伏果圆炷菌能生于各种木质物和建筑木材上,是危害最大的腐朽菌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赤松茸是生长在赤松林树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俗称松茸、松口蘑针松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的一个种。松茸的特点是子实体寄生在松树根上,和周围的腐殖层形成菌丝网。松茸菌丝一般在枯枝落叶层下面3—5厘米深处土壤中活动,并进入松树的细根中与之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我国青海西北部采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子实体,经对样品的分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地区沙棘腐朽病的病原菌为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该菌过去作为分类学种类仅在我国河北有报道,且未说明该菌是否为病原菌。本文中首次报道鼠李嗜蓝孢孔菌在我国青海西北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该病主要发生在沙棘成熟林分内,病原菌通过沙棘伤口侵染,最后风折导致沙棘死亡。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森林食用菌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第5期)9.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别名猴头。属于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子实体肉质,柔软,团块状,表面密生下垂的长2~6厘米的菌刺,整体观之很象猴子的头。幼时白色,后带黄色,具短柄,秋季单生于蒙古栎立木或腐木上。分布于额尔古纳右旗和阿荣旗等有蒙古栎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白腐菌对杨木腐朽过程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当白腐菌在木材中生长繁殖时,它通过菌丝所分泌的酶,分解木材胞壁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同时分解木材中的色素,使木材的颜色变白,故而得名。遭受白腐的木材,往往变成筛孔状、层状、大理石状和海绵状,使木材的机械强度受到严重的损害,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我们观察了木材在白腐腐朽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防腐改性措施,这对研究木材的腐朽机理、以及扩大速生杨木的利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紫楠、杉木、楸木、檫木、白栎和杨木等多种木材在受白腐菌腐朽的不同阶段中木材组织微细结构的变化及菌丝在木材细胞中生长、蔓延的情况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20.
小蜜环菌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分布较广的野生食用菌,可引起松树根朽病。由小蜜环菌所引起的林木根朽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病害,它能侵染的针阔叶树种达二百余种,不论老龄或幼龄林木都能被侵染受害。该病使根的皮层和木质部腐朽,以致枯萎死亡。!分类:菌类界、真菌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