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池玉杰 《林业科学》2005,41(2):136-140
选择火木层孔菌及 5种木材降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 ,采用国内外红外光谱分析的标准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未腐朽材木粉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后的腐朽材木粉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刮取未腐朽的山杨木材样品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时的山杨木材样品表层少许 ,在干燥条件下 ,分别放入KBr中 ,磨细 ,压片 ,然后在FTIR光谱仪上进行测定 ,得到经 6种白腐菌降解 12 0d后的木材木粉和未腐朽材木粉其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的振动变化状况 ,进而分析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以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生物降解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受 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但各自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是存在于侧链上 ,虽然苯环骨架变化不明显 ,但木质素苯环间的羰基、CH2 结构、紫丁香基和愈疮木基等侧链已部分被降解。从各吸收峰相对吸收强度的变化大小来看 ,血红密孔菌、冬拟多孔菌、三色革裥菌和偏肿拟栓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木材生物防腐,以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NY45株系)为对象,研究其对木材白腐菌彩绒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Tv)及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Gt)的抑制效果并探索抑制机理。结果表明:NY45对两种腐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NY45孢子液处理的毛白杨木材,其耐腐等级从IV级(不耐腐)提升到I级(强耐腐);NY45生长速度远快于木材腐朽菌,可以迅速抢占空间和竞争营养,并能寄生、覆盖、消解木材腐朽菌菌丝,其易挥发性物质对Tv和Gt抑制率分别为18.55%和45.69%,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两种木材腐朽菌的抑制率均超过90%。NY45有潜力作为木材腐朽生物防治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6种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分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池玉杰  于钢 《林业科学》2002,38(5):115-120
由于不同的木材腐朽菌的生理特性不同 ,所分泌的酶及酶的活性各不相同 ,因此 ,不同的腐朽菌分解木材的各种成分及相对速度就各不相同 ,而且对于木质纤维基质会有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本项研究选择了火木层孔菌 (Phelliusigniarius)及另外 5种木材分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 (Funaliagallica)、三色革裥菌 (Lenzitestricolor)、冬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brumalis)、偏肿拟栓菌 (Pseudotrametesgibbosa)和血红密孔菌 (Pyc noporussanguineus) ,研究了它们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 ,测定了经 6种白腐菌分解一定时期的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含量 ,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的初步研究 ,旨在为山杨木材生物制浆造纸提供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同时也可为木质素合理的生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生物漂白、酶处理防止机械浆的返黄、废水治理、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微生物前处理等提供相关的借鉴研究 ,以期在生产实践中减轻环境污染并充分利用木质素资源。在无菌的条件下 ,将山杨木片样品分别放入以上 6种白腐菌的平板培养基中受菌侵染 ,一定时间后取出 ,去除木片表面的菌丝体 ,然后分别测定未腐朽材和受菌侵染 4 0d、6 0d、80d和 12 0d时木片样品中木质素的含量 ,分析 6种白腐菌对山杨木  相似文献   

4.
木材白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腐菌是木材的主要腐朽菌之一,白腐菌菌丝在细胞内形成多种降解酶主要是木素降解酶,次则是纤维素降解酶及半纤维素降解酶,以降解细胞壁物质中的木素、半纤维素及纤维素,作为木腐菌的营养。由于这些木材组成的降解,必然改变木材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近年来,在白腐菌的营养需求、降解酶传递途径,对木材主要组成酶降解机理及对材性的影响,产酶的分子遗传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可望不久将来能利用生物工程改变白腐菌基因,  相似文献   

5.
池玉杰  闫洪波 《林业科学》2008,44(2):116-123
研究阔叶树上的6种木材白腐菌火木层孔菌、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对山杨材腐朽前后木材中游离酚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中酚酸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山杨材被分解120 d后,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血红密孔菌和冬拟多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远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表明前4种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种获得了较高含量的酚酸;但从9种游离酚酸总的含量上看,与各菌种对木材和木质素的分解百分率不尽相同,初步分析的原因表明在木质素被分解的过程中除了有这9种游离酚酸产生以外,可能还会产生其他的游离酚酸以及苯环二聚体、三聚体和各种寡聚体以及杂环的形式,所有这些苯环结构总体造成了对木质素分解百分率的差异. 对9种酚酸进行分析测试,只构成对木质素分解的一部分,不足以用来解释对木质素的全部分解能力,其他的酚酸和游离酚酸以外的苯环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测试;从各种游离酚酸单个含量上看,各种白腐菌的种类和含量都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白腐菌对同一木质纤维基质的分解途径、中间降解产物各不相同.另外,未腐朽的木材中本身就含有一些微量的酚酸成分,这些酚酸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会降解和转化成其他成分, 是否有可能转化成其他种类的酚酸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6.
芦丁及其金属配合物对木材腐朽菌的抑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型木材防腐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天然黄酮类产物芦丁及其不同金属配合物对木材褐腐菌和白腐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芦丁及其金属配合物对两种腐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性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芦丁、芦丁-铜和芦丁-锌浓度在6.66 mg/m L时,芦丁-镁和芦丁-锰在9.99 mg/mL时,均可抑制两种腐朽菌的生长。芦丁、芦丁-铜和芦丁-锌可用于制备新型木材防腐剂。  相似文献   

7.
林晓木博士:你好!我们林场贮木场的木材经常发生腐朽,特别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为什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减少木材的腐朽吗?木奇2001年11月10日木奇:您好!您在来信中所说的木材腐朽是由微生物中的真菌作用于木材引起的。木材是一种生物材料,能引起木材腐朽的真菌包括褐腐菌(如密粘褶菌)和白腐菌(如彩绒革盖菌),前者导致木材发生褐腐(褐色腐朽),或叫粉末状腐朽,破坏性腐朽,俗称红糖包型腐朽。其木材典型的症状是外观呈褐色或红色,有如烧焦的木材;质脆,出现垂直于木材纹理的裂纹(龟裂)并伴随着严重的收缩和…  相似文献   

8.
天然耐腐木材的抗腐力及其在腐朽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金重为  邰瓞生 《林业科学》1989,25(5):447-452
在实验室中用土壤木块法测定了杉木、楠木、檫木、白栎、楸木等心材对彩绒革盖菌(白腐菌)和密粘褶菌(褐腐菌)的天然耐腐力,并分析了样品在腐巧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心材对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具有很大的杭腐力,而作为对照样品的杨木却很不耐腐。这个事实反映了在这些树种的心材中含有有效的抗菌成分。彩绒革盖菌几乎以相同的相对速度分解综纤维素和木质素,木材在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少。密粘褶菌主要分解木材中的多聚糖,它只引起木质素含量的少量损失。木材在褐腐前期,在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直到后期,由于部分降解的高聚糖碎片被褐腐菌消化,致使木材在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褐腐对木材电阻的影响,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用褐腐菌对木材试件进行了接种感染,然后测试了腐朽试件的电阻,观察了腐朽样品的微观结构和金属离子浓度,并分析了试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褐腐后,木材电阻变化显著,特别是腐朽的初期;2)腐朽程度Es与电阻变化率Ed呈对数曲线关系,曲线回归模型中电阻变化率Ed和质量损失率Es高度相关(R=0.81,P <0.01);3)微观结构中,褐腐后菌丝渐渐生长至密集,木材试件的金属元素含量和各种金属元素浓度总体上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4)相关分析表明,腐朽后木材电阻和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结晶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褐腐后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长江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生长与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晖  费本华  任海青  郝刚 《林业科学》2001,37(5):113-119,T002
本文对长江滩地意杨的生长和木材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着重讨论长江滩地立木腐朽杨树与正常杨树在树高、胸径生长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杨树胸径生长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分析研究腐朽木和正常木在年轮宽度、含水率、木材密度、干缩率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腐朽木和正常木细胞壁层的差异和菌丝在木材细胞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地势低是导致杨树立木腐朽的直接原因;腐朽对杨树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及木材材性有显著影响;腐朽材内部生材含水率远低于正常材内部生材含水率,这是由于腐朽杨树内部导管比量明显比正常材低导致其输导水分功能减弱所致;而腐朽材的密度和干缩率均高于正常材;腐朽木中出现了具有应拉木特征的区域,菌丝入侵立木杨树主要通过夹皮裂隙,然后通过导管和木射线细胞向木纤维中扩散。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6种白腐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及粗毛盖菌Funalia gallica、三色革裥菌Lenzites tricolor、冬拟多孔菌Polyporellus brumalis、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分解山杨材一定时间后的木质素含量,研究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测定结果表明,按照木质素的减少百分率,这6种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依次为血红密孔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冬拟多孔菌、火木层孔菌;6种白腐菌对山杨材木质素及综纤维素的分解量X1、X2及分解时间Y这3个量之间存在多元回归关系;冬拟多孔菌是较多分解木质素、较少分解纤维素的木材白腐菌。  相似文献   

12.
东北林区64种木材腐朽菌木材分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池玉杰 《林业科学》2001,37(5):107-112
采用常规重量分析法,分别测定了64种木材腐朽菌对红松、青杨、白桦木块的木材分解能力,测定了受菌侵染46d后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和木块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木腐菌的木材分解能力显著不同。采自长白山林区的厚黑层孔菌Nigrofomes castaneus(Imaz.)Teng是木材分解能力最强的褐腐菌、它分别引起白桦、青杨、红松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为64.9%、52.2%和16.9%。白干酪菌(Tytomyces albidus),灵芝(Ganoderma lucidum)、冬拟多孔菌(Polyporellus brumalis)、三色革裥菌(Lenzites tricolor)、棱孔菌(Favolus alveolaris)、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等是几种木材分解能力强和较强的白腐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5种木材腐朽菌,分别对30株天然林白桦木材进行木材腐朽处理,检测并比较腐朽木材和新鲜木材中未质素、纤维素等主耍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其重量、木质素和纤维素损失率最高,桦剥管菌次之,白囊耙齿菌最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略高于新鲜白桦木材,其他4种茵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都低于新鲜白桦木材,其中桦剥管菌和彩绒革盖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蹄层孔菌腐朽后的白桦木材1%NaOH抽出物含量最低,苯醇抽出物含量中等,纤维素含量最高,木质素含量较低,相比之下它腐朽白桦木材的能力较强,适用于以白桦木材为原料的生物辅助造纸。  相似文献   

14.
伊春林区属于小兴安岭山系,森林类型属于以红松为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由于树种多样,地形复杂,雨量完沛,树龄高,枯立木、倒木交错横生,为多孔菌种群提供了优越的生育条件,这些多孔菌广泛地腐生或兼性寄生在活立木、枯立木、倒木、伐根上,以及楞场的原木上,导致树木的心材或边材腐朽,故把多孔菌也称为木材腐朽菌,给木材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许多多孔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近几年,在药用真菌开发利用方面,药用多孔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笔者20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深入伊春林区进行真菌资源调查,鉴定整理出药用多孔菌42种,现报道如下,供开发利用参考。1 淡黄木层孔菌 phellinus gilvus (Schw.)Pat.,生于柞、桦倒木上,导致白腐。2 哈尔蒂木层孔菌 phellinus hartigii (Allesch.: Schnabl)Imaz., 生于冷杉活立木上,导致沟状白腐。3 火木层孔菌 phellinus igniarius(L.:Fr.)Quel., 生于杨 、桦、槭等活立木上,导致心材白腐。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县和呼中自然保护区的桦褐孔菌子实体及其引起腐朽的木材标本经室内分离、纯化、鉴定,并与白桦健康木相应部位作对照,以揭示该腐朽木上的真菌种类组成。结果表明,从桦褐孔菌腐朽木上共分离出真菌32属,优势菌为青霉属、桦褐孔菌及散蠹菌属;相对于健康桦树木上真菌多13属,其中独有种类23属,两者共有真菌9属,健康桦树木上独有种类10属,说明木材腐朽菌桦褐孔菌可引起树干真菌群落结构显著变化。腐朽木树皮上的真菌种类最多,达到27属。在白桦腐朽木上各个区域内都分离到了桦褐孔菌,但在健康的白桦树各个部位都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6.
腐朽过程中毛竹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为原料,选择1种白腐菌和2种褐腐菌对竹材进行腐朽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测定竹材的失重率、相对结晶度和化学官能团。结果表明,随腐朽时间的延长,竹材的失重率不断增加,结晶度不断下降。通过对腐朽竹材主要官能团的观察,发现白腐菌的侵蚀能造成竹材主成分的分解,其中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更强。褐腐菌的侵蚀主要破坏竹材综纤维素。  相似文献   

17.
木材天然耐腐性室内试验标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刘秀英 《木材工业》1991,5(2):29-32
采用三种培养基、两种白腐菌、两种褐腐菌对马尾松、毛白杨的天然耐腐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砂子锯屑培养基法对采绒革盖菌(Corjolus versicolor)和绵腐卧孔菌(Poiraplacenta)的生长较快,对木材腐朽力,即重量损失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软腐--一种特殊的木材腐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琴  徐煜 《林业科技》2003,28(3):46-46
1 概 述木材软腐属木材缺陷范畴 ,其特点是 :木材在高湿条件下受害 ,同时只是表层木材软化、变黑 ,干燥后呈龟裂状 ,而深层木材健全。这与大家熟知的白腐和褐腐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木材腐朽。原木缺陷标准定义 :软腐系木材在非常高湿的条件下 ,受软腐菌的侵害 ,破坏次生细胞壁的纤维素所形成。受害材表层软化、变黑 ,干燥后外观类似烧焦的木材 ,其薄层常呈细小的块状开裂 ,容易粉碎。锯材缺陷标准中的定义 ,意思与原木缺陷相同 ,只是表达略有差异。软腐菌属于微型真菌。大家熟知的木材白腐和褐腐主要是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木质纤维素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白腐菌对降解木质纤维素具有特殊的优势。研究3种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酶学活性以及菌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分析3种白腐菌木质纤维素酶的表达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高产木质纤维素酶菌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为白腐菌木材降解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芝栓孔菌、火木层孔菌和松杉灵芝3种白腐菌为研究材料,测定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固体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变化,利用比色法测量白腐菌5种木质纤维素酶活性,运用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 TRAP)分子标记分析3种白腐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不同温度下(23,28℃),3种白腐菌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为云芝栓孔菌>火木层孔菌>松杉灵芝,云芝栓孔菌和火木层孔菌在28℃的生长速度高于23℃,而松杉灵芝在23℃培养生长更快;液体培养基中云芝栓孔菌的生物量高于火木层孔菌和松杉灵芝。3种白腐菌木质素相关酶活性受木屑诱导显著提高,木质素酶活性最高的是漆酶,其次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最低的是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的表达在3种白腐菌中无显著差异,但外切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内切纤维素酶活性,玉米秸秆为碳源诱导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木屑碳源样品。云芝栓孔菌更偏好于木质素酶的表达,而火木层孔菌和松杉灵芝则更偏好于纤维素酶的表达。TRAP分子标记扩增结果显示,木质素酶相关基因的6对引物共产生10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79条,多态性百分比为72.47%;纤维素酶相关基因的11对引物共产生19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4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0.70%。【结论】通过生长速度、生物量、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的检测以及 TRAP 分子标记结果表明3种白腐菌在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3种白腐菌木质素酶活性的大小与其酶基因多态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3种白腐菌纤维素酶活性大致相同,其基因多态性也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提取物对木材防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落叶松心材、边材及树皮为原料,分别用乙醚、氯仿、丙酮、甲醇和水5种溶剂对其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性能,发现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白腐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树皮的水提取物对2种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了这两种提取物在室内对木材的防腐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观察了木材腐朽后菌丝生长的情况,与常用木材防腐剂酸性铬酸铜(ACC)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对白腐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树皮的水提取物对褐腐菌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