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发生法氏囊病(IBD)的免疫肉鸡群的法氏囊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致使非免疫鸡胚病变、死亡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病变。将其5代内细胞培养毒回归非免疫鸡胚和适龄鸡,复制出类似于野毒引起的鸡胚病变和典型IBD病例,鸡的死亡率为1/3 ̄2/3。其5代细胞毒的灭活制剂,使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1天或32天100%出现IBD琼扩阳性。  相似文献   

2.
从吉林省3个地区接种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痉苗后又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尸中采集了8份病料,经抗菌处理后接种鸡胚尿囊腔中进行病毒的分离与扩繁。并通过鸡胚发育观察、HA试验、干扰NDV试验,耐酸碱试验及电镜观察,证明其中2株是IBV。又对分离株(JN5、JN6)进行了琼脂扩散试验、回归试验及EID50测定。经上述试验后,采用标准了T株与JN6株病毒等量混合制成佐剂灭活疫苗。该苗免疫试验鸡后,气管注射攻  相似文献   

3.
使用SPF雏鸡进行鸡传染性囊病二价活疫苗毒株最佳配比试验,将BJ836毒株与BK912毒株按病毒含量分别配成a,b,c,d,e5种不同配比疫苗,免疫14日龄SPF雏鸡,免疫后14天进行IBDVI型强毒CJ801和变异株强毒1084A的攻击。结果表明:BJ836与BK912为e配比值疫苗对CJ801或1084A毒株的攻击保护率达90%以上,表现出最好的免疫攻击保护效果。该毒株配比可作为研制该二价活疫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IBDBJ836免疫接种18d龄鸡胚,雏鸡在1,3,6周龄用IBD强毒攻毒,获得显著保护,其保护率分别为66.7%,87.5%和100%,且早期免疫保护率高于雏鸡免疫。IBD胚胎免疫安全,不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对新城疫苗的免疫应答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长效清消毒剂对鸡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效清是一种新研制的缓释型醛类消毒剂,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作用后,接种鸡只,根据发病与死亡情况和IBDV琼扩沉淀反应结果判定长效清的灭毒效果。结果表明,长效清对NDV的有效杀灭浓度为0.5%,感作时间不少于10分钟;对IBDV的有效杀灭浓度为0.5%,感作时间至少15分钟。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地区分离的IBDV变异株GC902进行了SPF鸡胚,CEF和SPF鸡的致病性,理化特性,与标准I型毒CJ801BKF株的抗原相关性检测等研究。结果表明,GC902株经SPF雏鸡连传5代,F5代囊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引起部分鸡胚死亡,未死亡胚矮小,发育不良,全身可见出血,头部水肿,肝脏呈大理石花斑样病变,坏死,或呈绿色,脾肿大。接种14日龄SPF雏鸡后4天法氏囊开始萎缩,至20天时仍严重  相似文献   

8.
从吉林省3个地区接种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120、H52)后又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尸中采集了8份病料,经抗菌处理后接种鸡胚尿囊腔中进行病毒的分离与扩繁。并通过鸡胚发育观察、HA试验、干扰NDV试验、耐酸碱试验及电镜观察,证明其中2株是IBV。又对分离株(JN5、JN6)进行了琼脂扩散试验、回归试验及EID50测定。经上述试验后,采用标准T株与JN6株病毒等量混合液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该苗免疫试验鸡后,气管注射攻毒法保护指数(PI)为0931,滴鼻攻毒法保护指数(PI)为0963。免疫接种45万只鸡,免疫期为6个月,保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用单克隆抗体双抗体ELISA法检测自然发病鸡和人工感染鸡的法氏囊及其它脏器和IBDV细胞毒,病鸡的法氏囊IBDV检出率约100%,其它脏器较低,IBDV细胞毒毒价明显低于组织毒。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901株的分离与鉴定Isoi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Extra-strongPoisonStrain901ofIBD近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市不同类型鸡场爆发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其特点是传播...  相似文献   

11.
IBV地方分离株致病原性和血清学分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6株分离自国内不同地方的IBV流行株分别感梁SPF鸡,对气管和肾桩进行系统病理观察,发现6株IBV在至于致病原性和组织嗜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QD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损伤,并伴有相对较轻的肾脏损伤,其余5株对肾脏损伤较为严重地呼吸道损伤相对温和。用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实验(SN)和SAS软件对6株分离毒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显示QD株属于M型,ZZ、GZ属于T型,而TJ、DL和YC株是不同于M  相似文献   

12.
用本地分离株及标准株筛选出4个IBV强毒株(呼吸型和肾型)及7个至E.coli强毒菌株(血清型为O1,O2,O78)作为制苗基础毒株和菌株,并加入发病鸡场的自家分离株,作为制苗毒种和菌种,并将制成灭活的尿囊液和菌液以及油佐剂配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油甩苗。试验证明:该油苗可使鸡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二免后10个月攻毒保护率达100%,IBV抗体的HI价为1:256,E.coli抗体直接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核酸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免疫沉淀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差速离心法从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分离IBDV,再从分离的IBDV中抽提dsRNA。在dsRNA提取物受DNA降解产物影响时,可用DNaseⅠ消化去除,核酸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检测传染性囊病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分别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收集接毒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接毒组与对照组细胞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谱上均呈现梯状条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降解DNA量,发现感染IBDV7h后,接毒组细胞降解DNA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各接毒组间降解DNA量有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各株IBDV均诱导CEF发生细胞  相似文献   

15.
对广东肾变病型鸡中分离致弱的IBV D41株S1基因PCR产物作了Hae Ⅲ酶切分析,发现其酶切产物与IBV M41的一样,而与美国肾变型标准株Gray、Holte不同。根据国外用RFLP区分IBV血清型的判定标准,D41株应归属于马萨诸塞血清型,综合此分离株的其它特性,说明华南地区存在着IBV变异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琼扩抗原的制备、标化及其应用罗函禄,范文明,张菊英,刘建平(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琼脂扩散试验(AGP),是检测鸡群IBD抗体水平和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液效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探讨了IBD琼扩抗...  相似文献   

18.
外源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碗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7653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突变株7653R+1。两种类型转移接合子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繁殖时,pJB5JI能稳定存在,但从它们在碗豆或紫云英上所结根瘤的分离物中,只有部分检测到pJB5JI。以转座子Tn5及苜蓿根瘤菌nod基因为探针,对未检测到pJB5JI质粒的根瘤分离物7653RA9及7653R+1Pa,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JB5JI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一大传染病。由于IBD的感染和流行,常常造成其它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寻求控制鸡IBD的有效药剂,特进行了该试验。1 材料与方法选择自然感染IBD的发病鸡群进行试验。抗病促长剂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生物技术室研制提供。治疗方法是将自然感染IBD的发病鸡群,随机分为3组。第1组用抗病促长剂进行肌肉注射,每只每次1.0~2.0ml,1天1次,连用2天;第2组用高免蛋黄液进行肌注,每只每次1.5~…  相似文献   

20.
基因探针技术检测血清1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BamHI基因文库中LDNA片段,制成DIG-标记的MDV核酸探针,分别对I型MDV强毒株(BJ-1株)和弱毒株(Md11/75c株)感染材料的核酸进行dot blot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均有阳性呈色反应;而对MDV血清2型(SB-1株)、3型(Fc126株)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LLV)感染细胞的核酸,作上述同样检测,则均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