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次氯酸钠处理金藻培养中的几种原生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婧  张胜利 《水产科学》1994,13(6):23-27
本文报道了金藻生产性培养过程中常见的原生动物3种,对其形态,危害进行了描述,并着重介绍了用次氯酸法处理的浓度,时间分别为5.4-10.0ppm.lh。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微小原甲藻。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青岛大扁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晚,均为7 d;而微小原甲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早,均为3 d。pH 8.5时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为8.5。单种培养体系中,微小原甲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在高富磷组、对照组和富氮组中均晚于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对照组中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拐点出现时间分别为4 d和3 d,而其他处理组2种微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分别相同。氮磷比影响混合培养中2种微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其中,96:1(富氮组)中拐点之后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的平均值为9.2063,微小原甲藻对青岛大扁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为3.4886。以上研究表明,对虾养殖水体中,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条件是:pH为8.5,氮磷比为96:1。  相似文献   

3.
孔雀石绿对河蟹蚤状幼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I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换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4.
对虾病害防治药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告了常用渔用药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毒剂对不同种类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在试验所用的3种藻类中,扁藻最敏感,其次是三角褐指藻,最后是金藻3011;消毒剂对不同浓度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液浓度的降低,消毒剂对其杀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500m^3水体育出虾夷扇贝商品苗1.2亿粒。虾夷扇贝幼虫培育最适水温14-15℃;以金藻和扁藻投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铜,锌离子在球等鞭金藻的培养液中最佳存在活度。采用了一种新的海水处理方法,除去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计算了培养液中铜,锌离子活度,结果表明,金藻培养液中,铜,锌离子的最佳活度为10^-13.57-10^-8.80mol/L和0-10^-6.00mol/L;铜离子表现了对金藻生长繁殖的必需性,而锌离子未表现出对金藻生长繁殖的必需性;当铜,锌离子活度分别大于10^-8.80和10^-6.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对轮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鉴  祝国芹 《水产科学》1994,13(5):23-25
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繁殖具有一定影响,当在一定浓度的小球藻海水中添加的光合细菌的浓度分别为:0ppm,200ppm,250ppm,300ppm时,其中250ppm光合细菌对轮虫的增殖最有利,其日平均增殖率最高,达到0.852。  相似文献   

8.
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中常用的单细胞饵料有角毛藻、金藻、扁藻、小球藻、微球藻、塔胞藻等.其中对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较好,变态率较高为角毛藻、金藻、扁球藻、微球藻和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9.
几种饵料对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时生长速度最差。投喂酵母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北方养殖池塘3种常见的单一藻类小三毛金藻、裸甲藻、膝口藻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苦楝毛莨防治链中华鳋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应高 《淡水渔业》1997,27(6):19-21
苦楝、毛莨能用于链中华鳋病的治疗,两药合用效果很好。试验用药浓度为2-3ppm,能驱除鲢鱼鳃部寄生的中华鳋。  相似文献   

13.
“杀毙王”对鱼类的急性毒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杀毙王”对鱼类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花鲢、白鲢、鳊鱼、草鱼、鲤鱼。淡水白鲳,罗非鱼在0.8ppm浓度96h存活率为100%,“杀毙王”对白鲢冬片24h、48h、96h的TLm分别为0.5070ppm、0.5129ppmT 0.5248ppm,安全浓度为0.15ppm。  相似文献   

14.
单胞藻静置保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静置保种法在高温期和低温期对扁藻、小球藻、金藻8701、金藻3011及小硅藻进行培养,生长情况良好。用此法保种培养的单胞藻饵料,分别在140m^2育苗水体中育出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3000多万粒和加拿大海湾扇贝苗种2000多万粒。设想用此法驯化胞藻耐高温、低温及其它恶劣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水单胞藻培养液中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铜、锌、锰、钼、钴、镍为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leri)和金藻(Isochrysisgalhana)培养的必需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依次为(1~5)×10-8、10-9、(5~10)×10-8、(1~5)×10-8、10-7~10-9、10-9mol/L。它们应用于牟氏角毛藻和金藻的培养,可使细胞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204%~432%和197%~256%。本文的研究结果较著名的M-f/2配方增加了镍,并对其他的五种元素的浓度进行了修订。铜、钼、钴的浓度和M-f/2配方基本相同;锰的浓度低约1个数量级;锌的浓度低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1994年7月至9月间莱州湾海水养罗非鱼围隔生态系浮游植物优势种、叶绿素浓度与理化因子的关系。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但其相关程度不同,主要优势种卵形隐藻、海洋原甲藻和扁藻与各理化因子的关系最紧密。从总体水平上,各种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TN>pH>TP>NO2-N>DO>COD>SD>NH4-N>PO4-P。氮磷对浮游植物的相对影响取决于氮、磷的比值。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 TN/TP为 18左右。施鸡粪和投饵两种养鱼方式中,氮和磷分别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本文还就浮游植物变动对罗非鱼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浒苔的防治为出发点,探讨了0.5、1和2×10^-6 3个浓度的除草剂青苔速灭对浒苔的防治效果,并从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水养殖业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研究了该药剂对2种单胞藻扁藻和金藻3011生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条较为科学的有效控制浒苔繁殖和保证滩涂养殖所需的天然饵料微藻繁殖的方法。建议青苔速灭的施用浓度不宜超过0.5×10^-6,而要保证对浒苔的防治效果,可与其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河蟹育苗中幼体暴发性传染病及其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导了河蟹人工半成水工厂化育苗中引起蚤状幼体大批死亡的暴发性传染病,探因系细菌大量滋生所致,并找到了防治方法,用2-3ppm土霉素或1.5-2ppm氯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鲫鱼,泥鳅,大型蚤,田螺等水生动物为材料,采用半流水水生动物试验法进行了灭扫利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对鲫鱼进行亚急性暴露,研究农药灭扫利对鱼体器官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鲫鱼48h的半致死浓度0.012ppm,,泥鳅0.112ppm,田螺2.31ppm,大型蚤24hEC500.20ppm,在亚急性暴露中,大于0.0012ppm的灭扫利试验溶液对鲫鱼的肝脏有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1996年9月福建莆田水产联合公司养鳖场发生的中华鳖幼鳖藻类病一新病例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症状,并对该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病害的病原是两种蓝藻,一种是微囊落;一种是颤藻。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法:将发病池的水放干,冲洗一遍,然后用100ppm福尔马林和5ppm呋喃唑酮消毒,连续处理三天,每天一次,再用40ppm生石灰泼洒三天,每天一次,日换水量30%,至第7-8天病鳖体表橄榄绿色粘滑的绒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