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我国蔬菜种类繁多,高达1600种,蔬菜产业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主要分为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086.274万hm~2,占全部播种农作物面积的12.57%,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2位;蔬菜总产量为72102.6万t,居种植业中第1位[1]。由于设施栽培产量和平均效益普遍比露地种植高,平均为露地种植产量的1.41倍[2],特别是栽培同种作物,设施蔬菜是露地蔬菜产量的3.5倍[3],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设施栽培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和致富的重要渠道,在保供给、促增收、促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是大白菜种植大省,全年种植面积超过9.33万hm2,其中春季大白菜种植面积超过1.67万hm2,春季大白菜栽培方式有大棚、小拱棚、露地覆膜、露地栽培;栽培模式主要是大棚大白菜—黄瓜/豇豆轮作、拱棚大白菜/露地大白菜—玉米轮作、露地大白菜—大葱等蔬菜轮作等。山东省大白菜种植品种和种植栽培模式对全国大白种植有着较大的影响,针对目前春季大白菜生产中存在品种抗病差、品质差的问题,推荐适合山东省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德高CR69、德高CR143、德高1125等。  相似文献   

3.
富川县蔬菜种植面积大,产品质量优,县富兴果蔬种植基地2007年取得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认证。近几年,富川县蔬菜设施栽培面积逐渐增多,因为设施栽培环境是较为独立的小气候环境,其虫害发生特点与露地栽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黄东贤 《中国蔬菜》2010,1(3):53-54
<正>广西陆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全年适宜蔬菜露地生产。随着近年来各地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建设,田龙村随之成为韭菜种植专业村,面积逐年扩大,连片种植时多达96hm2,轮作时也有逾60hm2。近年主要栽培平韭791,该品种由县、镇科技人员和韭菜产销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辣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是重庆地区喜食蔬菜之一,潼南县作为重庆市重点蔬菜基地县,常年种植辣椒面积达4 3333 hm2,为潼南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种植者生产效益,笔者在桂林街道种植大户刘亚洲、杨胜学的蔬菜生产基地,利用该地地处涪江流域冲积坝地,具有病虫害少、早春地温回升快等特点及优势,连续多年进行了大棚辣椒早熟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将辣椒提早至4月上中旬上市,平均每667 m2产量  相似文献   

6.
蔬菜多茬立体栽培,实际上就是在同一土地面积上进行多种类、多品种蔬菜的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获得更大的效益。按照不同作物在立体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立体栽培可分为地面立体和空间立体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夏季蔬菜大棚利用应遵循效益优先、突出特色、科技先导、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基地特点与种植者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栽培种植模式,可作为秋播育苗苗床栽培;夏季遮阳、避雨、降温栽培;防虫网覆盖栽培;揭膜后露地种植丝瓜、苦瓜、瓠子等爬藤蔬菜或种植爬藤蔬菜+食用菌等;高温闷棚杀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黄瓜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但目前我国蔬菜的单茬种植时间一般较短,基本为短季栽培;长季节栽培可以延长蔬菜生长期和采收期,减少栽培管理等重复劳动,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和生产效益的目的。本文概述了北方蔬菜中黄瓜的营养价值,栽培中的环境因素对黄瓜产量与营养价值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北方地区黄瓜的栽培模式优化设计与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曲沃县露地蔬菜生产优势,满足人们对优质、绿色蔬菜的需求,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笔者通过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总结出了大蒜—豇豆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从种植茬口、大蒜和豇豆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北方地区露地蔬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新野县地处河南省南阳盆地,土层深厚,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也是河南省露地蔬菜生产最大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该区菜农采用的白菜-西瓜-甘蓝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667m2总产值达12 000元,纯收入近10 000元,目前发展到近1 000km2,因其投入较少,是当地农民收益较高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11 个地级市8 大类主要蔬菜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草谷比估算了河北省不同蔬菜废弃物资源量。结 果表明:2011~2016 年期间河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以每年4.26 万t 的速度增加,2016 年达到了230.37 万t。其中, 甘蓝类(57.87 万t)、白菜类(43.42 万t)和茄果类(29.98 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比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00.98%、 50.80%、4.12%,其次为根茎类、豆类和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最低。废弃物资源量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衡,变异系数 为50.57%~82.52%。以唐山市(40.81 万t)、石家庄市(35.17 万t)、保定市(29.78 万t)和张家口市(27.96 万t)蔬菜废 弃物资源量最多,总量占全省的58.04%。将全省蔬菜废弃物全部进行肥料化,相当于每667 m2 农田间接施加纯氮3.01 kg、 纯磷1.85 kg、纯钾2.99 kg 和有机质72.61 kg,相当于全年化肥用量的6.68% 和有机肥299.20 万t,其中,甘蓝类、白菜类和 茄果类蔬菜氮磷钾养分量最高,总量占8 类蔬菜的57.73%,有机质含量根茎类最高。全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在2011~2016 年期间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各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量差异突出,其中,蔬菜产量和产废系数成为了影响蔬菜 废弃物资源量差异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户蔬菜投入产出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视角对北京市蔬菜投入产出中的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水资源投入、种植技术采用、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收益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蔬菜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以塑料大棚和温室为主;蔬菜种植户对地下水位下降有正确认知,认为灌溉水价较为合理,对灌溉设施可靠性的满意度较高;地膜覆盖、穴盘育苗和高温闷棚在蔬菜种植技术中的采用比例较高;种植户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态度较为积极,对产出环节的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重视;雇工费、肥料费和种苗费构成蔬菜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综上,建议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发展,健全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体系,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倡生产资料合理投入。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估算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 年湖北 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 万t,其中有机质164 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 万、2.79 万、5.74 万t,占全省化肥 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占全省的19.36%。湖北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1 666 kg·hm-2,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为1 334 kg·hm-2 和126 kg·hm-2。全省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 以仙桃市和鄂西南较低,其次是鄂东南和鄂西北,湖北中部包括江汉平原分布最高。湖北省24 个蔬菜监测县市蔬菜废弃物 资源量平均为4.22 万t,其中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和嘉鱼县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达到了3.38 万 t 和3 180 t。全省各县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枣阳市最高,宣恩县和咸丰县较低。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 较大,为2.71 万~47.32 万t,其中根茎类蔬菜最高,其次是甘蓝类和豆类。  相似文献   

14.
张卫  蒋韬  郝利 《蔬菜》2022,(8):24-28
摘要:为助力设施农业减排固碳,对2011—2019年设施番茄、黄瓜、菜椒、茄子的每667 m2 化肥折纯 用量、化肥成本、农药成本、净利润、双减经济系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每667 m2 净利润与化肥、农药成本之 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4种设施蔬菜在5个不同区域的双减经济系数。结果显示,这4种设施蔬菜的 每667 m2 化肥折纯用量、净利润、双减经济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每667 m2 化肥成本、农药成本均呈上升趋 势,且每667 m2 化肥折纯用量、化肥成本、农药成本、双减经济系数年度间差异均不显著,每667 m2 净利 润有些年份之间差异显著。每667 m2 净利润与化肥折纯用量、化肥成本、农药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 著。从不同区域角度来看,设施番茄经济效益相对较好,设施菜椒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建议进一步加强 双减模式和技术的研究应用,改善农业环境和产品质量,可适当增加设施番茄种植面积,减少设施菜椒 种植面积,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靖  杨光峰 《长江蔬菜》2011,(20):74-77
设施蔬菜是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设施蔬菜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是通过实地调查法,深入到铜山区蔬菜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对蔬菜设施栽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现状,剖析了制约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蔬菜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出口蔬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观点。通过农业部推出创建蔬菜标准化园活动及多年来逐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实践经验与取得的效果,论述了标准化体系对于提高品质、缔造品牌、提高生产率、节本增效、菜农增收的基础作用;在剖析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标准化是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并强调了实施蔬菜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安徽主栽蔬菜施肥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2012、2013年度的蔬菜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安徽省蔬菜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被调查农户种植的常用蔬菜有26种,其中辣椒、番茄、黄瓜、大白菜、花椰菜、茄子等6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67.4%,且种植户数最多,达调查总样本数的52.1%。种植这6种蔬菜的所有田块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仅为30.4%;化学氮肥投入量均在300 kg·hm-2以上,化肥投入的平均N∶P2O5∶K2O为1∶0.46∶0.49,不同种类蔬菜有机肥投入量差异较大。6种蔬菜的平均施肥次数为3.2次。6种蔬菜中黄瓜产量最高,茄子产值最高,蔬菜产值和肥料投入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中应改善施肥技术,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柯杨敏  崔帅 《长江蔬菜》2014,(12):66-70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南菜北运试点扩大前后产销两地间蔬菜市场整合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菜北运试点扩大对主产区-主销区、主销区-主销区间的市场整合影响方向相反,影响程度不同;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间的蔬菜供给结构有待改善,蔬菜输送品种间存在部分重叠区间;距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南菜北运市场整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伟  赵秋菊  谢龙 《蔬菜》2023,(8):53-56
为深入了解北京地区水培蔬菜的生产现状,对正在运营的8家主要水培蔬菜生产企业或基地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生产规模与经营主体、主栽蔬菜种类、水培模式、产量、生产成本与利润、销售渠道以及水培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效益问题,并针对调研结果,从生产技术和营销2方面对北京地区水培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在生产技术方面,建议育种、栽培和农业工程等领域专家联合攻关,解决影响水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瓶颈问题;在营销方面,建议以水培蔬菜产品的洁净、安全、优质为宣传核心,提高消费者对水培蔬菜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