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粳稻新品种武育粳3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育粳3号(原名8169—22)是以武进县稻麦育种场为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协作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试验、试种及大面积推广,武育粳3号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等优点.目前,该品种已在江苏省沿江地区、镇宁扬地区以及安徽和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据统计.至1992年底,累计推广面积已  相似文献   

2.
早稻新品种苏引稻2号(原名IRAT109),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引进并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协作鉴定,1992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目前该品种已在我省沿江、沿海淡水资源不足或缺乏灌溉设施的早作地区累计推广种植13万亩,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川等省有关旱谷或丘陵地区引种数千亩。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业科学》2008,(1):39-39
扬粳403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审定号:苏审稻200807),并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943E)。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一、特征特性(1)产量高。2006~2007年江苏省早  相似文献   

4.
苏棉3号(原名83-811)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新棉291×通77-369育成。1987~1989年参加了江苏省抗枯萎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199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0年在如东、如皋、东台、丹阳等县(市)已推广种植70万亩。  相似文献   

5.
武育粳2号(原名8169-33)是我场用中丹1号/79-51//中丹1号/扬粳1号复合杂交育成的晚粳新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1989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在苏南及沿江地区推广,目前种植面积已近200万亩。  相似文献   

6.
津原85是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旱稻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的黄淮流域和陕西省汉中稻区作夏播旱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苏玉糯2号(原名98W-2)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利用自选系T361与T366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66)。该品种早熟,鲜果穗上市早,以及具有白粒、皮薄、口感好、糯性强、营养丰富等优点,目前在江、浙、沪、皖等南方糯玉米主栽区已广泛应用。预计今后几年将成为这些地区的糯玉米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8.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5 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该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酥1号为春播中熟菜用大豆品种,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由日本早生枝豆经系统选育,于2002年育成,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淮北地区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作为菜用大豆早春种植,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新组合苏玉(糯)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玉(糯)4号原名98W-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4年利用糯质自选系354作母本,H2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2003037。  相似文献   

11.
<正> 苏棉10号系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从盐棉48×20-9组合(该组合由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配制)中选优良单株,经连续选择育成。1995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农业部确定棉花新品系筛选项目中标品种。 (一)形态特征 苏棉10号子叶较大、叶小、缺刻  相似文献   

12.
"通豆8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7 d左右,灰毛,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淮南及相似生态地区作夏大豆种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3.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江苏省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7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4.
苏玉糯18(原名SW505)是2004年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W333×W695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半紧凑型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200804)  相似文献   

15.
“通豆5号”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邮编:226541,电话:0513-87571132)选育的夏播迟热鲜食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华粳1号"(原名D09)是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2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4%,在5个品种中居第二位.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摸索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2001年度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组织了沿江、沿海、苏中、苏北等不同生态区类型代表农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邮编:1226541.电话:0513~7571182)选育的半紧凑型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0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武香粳14号(原名武香99-15)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育成的早熟晚粳香稻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太湖、沿江及淮河以南地区推广,克服了苏南等太湖稻区原有香稻品种成熟偏迟、退化严重、产量偏低等不足,提高了太湖香米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苏玉30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1022),2013年被江苏省农委评为江苏好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玉201406)。2013~2015年,苏玉30作为夏播品种在淮北地区的泗洪县4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种植,平均亩产量712.5 kg,比对照品种金海5号增产12.6%,最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226541,电话:0513—875711821选育的绿豆新品种“通绿1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成熟荚深褐色、羊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