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我们对云南境内分布较广、用途较广的近二十个丛生竹种进行了多方法多技术的无性繁殖育苗试验。试验证明,采用节间切口埋秆法和竹苗分株育苗法,选好苗圃地,加强管理,育苗成活率可达70%以上;某些竹种如龙头竹、黄金间碧玉、佛肚竹、棉竹等,用枝条扦插法育苗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素类药剂对龙竹、慈竹、棉竹等竹种的次生枝以及黄金间碧玉、油勒竹、甜龙竹的主枝有明显的促进生根作用,生根率可比对照提高20至40%。  相似文献   

2.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分别在双江县坝糯竹林林场和勐库忙那林场,西盟县岳宋乡,新平县平甸乡等四个试验点,对黄金间碧玉、油勒竹、绵竹、勃氏矩龙竹、大叶慈竹、龙竹、版纳甜龙竹、野龙竹、慈竹、云南龙竹等10个竹种,进行枝条件扦造林,埋节造林试验,从立地条件、竹种、种源、平竹运输贮存、造林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时间、促进生根剂、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七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分别在双江县坝糯竹林林场和勐库忙那林场,西盟县岳宋乡,新平县平甸乡等四个试验点,对黄金间碧玉、油簕竹、绵竹、勃氏甜龙竹、大叶慈竹、龙竹、版纳甜龙竹、野龙竹、慈竹、云南龙竹等10个竹种,进行枝条扦插造林、埋节造林试验,从立地条件、竹种、种源、母竹运输贮存、造林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时间、促进生根剂、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七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土壤结构和质地适宜、种源比较集中的苗圃地及一系列的整地筑床过程,以龙竹为母竹进行节间切口不带蔸埋秆育苗,用勃氏甜龙竹的主枝及次生枝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扦插的无性繁殖。在埋扦和扦插过程中,技术把关、管理跟上,龙竹埋秆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70.2%,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技条平均成活率达78%。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次试验,结合群众的育苗和栽培经验,总结出黄金间碧玉育苗最有成效的办法是节间切口埋秆育苗、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育苗、分株移植育苗等四种;栽培最有成效的办法是竹苗造林。黄金间碧玉无性繁殖育苗,不需特殊处理成活率可达90%以上;竹苗造林可比传统的移母竹栽植节约造林成本50%以上,成活率高达90%以上,成林较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2个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引种试验,严格按照引种栽培技术措施,在宜宾海拔850m以下引种栽植甜龙竹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0%以上,能正常生长越冬,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在甜龙竹育苗技术试验中,扦插育苗以ABT100ppm+90分钟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达68.6%,比对照提高33%的成活率;小母竹带蔸埋秆育苗,以NAA30ppm+覆盖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9.2%,比对照提高37.5%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丛生竹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5m×6m  相似文献   

8.
《世界竹藤通讯》2008,6(5):47-48
印度东部刺竹人工林(Ⅱ)营养动态;黄金间碧玉枝扦插在扦插类型和生长激素影响下的生根能力;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卡恰区棕榈藤分布的土壤特征;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斯里兰卡龙竹和奥克兰脱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关系;传统的方法生产竹炭的产量和质量比较;加纳龙头竹的遗传结构以及对采样和保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春华 《云南林业》2006,27(3):29-29
丛生竹育苗通常采用节秆埋节法、大竹蔸育苗法(竹根)、小竹蔸育苗法(竹枝)、种苗法(果实)等,但是,不同的竹种有着不同的生长结构组织和生育能力。实心竹肉质多,营养丰富,用小竹蔸育苗成活率也高;而空心竹肉质少,营养较少,用小竹蔸育苗成活率相对较低。根据这一特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下,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丛生竹育苗通常采用节秆埋节法、大竹蔸育苗法(竹根)、小竹蔸育苗法(竹枝)、种苗法(果实)等,但是,不同的竹种有着不同的生长结构组织和生育能力。实心竹肉质多,营养丰富,用小竹蔸育苗成活率高;空心竹肉质少,营养较少,用小竹蔸育苗成活率相对较低、根据这一特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下,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印江县进行绵竹引种育苗造林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的移植方法对绵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丛苗移植造林与单株分蘖苗移植造林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7.55%,平均发笋量增加128.5个,平均胸径增加1.65 cm,平均高增加1.20 m,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竹亚科一新种及五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茎合轴型。秆丛生,高4~5 m,直径3~5 cm,梢部下垂;全秆约25节,节间长25~30 cm,基部节间通常约长23 cm,圆筒形,无沟槽,绿色,后期为黄色,无毛,幼时被白粉,具纵细线棱纹,中空,秆壁厚1.5~2.5 mm,髓呈锯屑状;箨环木栓质,隆起,紫褐色,无毛,具瘤状突起,在不分枝节上高于秆环,在分枝节上与秆环等高或较低;秆环微隆起,  相似文献   

13.
笋用竹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但传统母竹挖篼方式繁殖在生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勃氏甜竹、缅龙竹和野龙竹3种竹子的1 a生、2 a生、3 a生、4 a生竹节灌注生根粉进行埋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灌注生根粉对野龙竹的效果最明显,萌节比均值可达49.20%;其次是缅龙竹,萌节比均值可达43.21%;勃氏甜竹相对最不敏感,萌节比均值仅为38.47%;灌注生根粉对2 a生和3 a生的竹节效果最显著,萌节比均值可达55.96%~58.44%,1 a生和4 a生的萌节比均值为25.27%~34.83%,由此得出,缅龙竹和野龙竹的埋秆育苗可采用灌注生根粉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竹亚科的几个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产于四川的竹亚科1新种,1重新拟名种,4新变型,1新组合。它们是波柄玉山竹 Yushania crispata Yi,冬竹Dendrocalamus factitius Yi,黑蓉城竹 Phyllostachys bissetiiMcClure f.denigrata Yi et H.R.Qi,金黄百夹竹 Ph.nidularia Munro f.sulfurea Yi et C.G.Chen,黄秆绿槽百夹竹 Ph.nidularia Munro f.speciosa Yi et C.G.Chen,绿秆黄槽百夹竹 Ph.nidularia Munro f.mirabilis Yi et C.Q.Shen,绿秆花黔竹 Dendrocalamus tsiangii(McClure)Chia et H.L.Fung f.striatus(Yi et H.R.Qi)Yi etH.R.Qi。补充记载了黔竹 D.tsiangii(McClure)Chia etH.L.Fung 的花、果形态特证。  相似文献   

15.
麻竹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法造林,费工费时且成本高、成活率低,不易大面积造林。为解决大面积造林竹苗缺乏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麻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竹枝扦插育苗、埋节育苗和分株育苗,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麻竹造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天然竹林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竹林资源极其丰富,但对其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文报道了该地五种天然竹林的林分结构特征及分布情况,并对其起源和演替规律作了简要分析讨论。它们是:黄竹林、香糯竹林、野龙竹林、泰竹林和金平龙竹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麻竹等4个丛生竹种的田间育苗试验和撑绿竹等4种丛生竹种的大田生产观测表明:丛生竹分株留蔸育苗与带蔸埋秆育苗,竹苗产量和苗木地径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前者可比后者平均每丛增产苗木28.0%-106.0%,竹苗平均地径大10.0%~54.0%。分株留蔸育苗各竹种预留母竹数量和地径与当年竹苗产量和地径,除大头典竹外,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秦仁昌教授1978年分类系统,本节对东北蕨类植物8科9属15种及变种进行了补遗和订正。考证了有关名称和文献;讨论了与其近亲分类单位的区别特征;订正了某些错误;补充记载了一些类群;澄清了某些长期以来混淆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贵州雷公山顶产有玉山竹属1新种,现定名为雷公山玉山竹.这个种近似于盈江玉山竹Yushnia glandulosaHsueh etYi,不同在于秆挺直;小棱具叶(2)3 ~5,叶片长达12 cm,宽达1.9 cn,次脉(3)5对~6对,边缘近于平滑或上部具小锯齿.近期发表的毒空竹,经研究,它就是空竹的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