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了2003—2007年间各时间段内云南省林业三次产业与总产出及三次产业内部各亚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出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及其灰色动态关联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针对今后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灰色发展系数是灰色GM(1,1)模型的核心,在运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时,灰色发展系数一般为定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发展系数往往是变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该研究通过将次级产业发展系数进行产值加权,得到灰色产业结构型综合发展系数和灰色产业综合发展模型,并将其运用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中,计算得出2013 ~2017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型综合发展系数分别为0.243 1、0.259 3、0.276、0.295 2、0.314 9,并据此对其相应年份的林业总产值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分析产业结构型综合发展系数使产业发展情况更能体现出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2000—2008年林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林业各次级产业内部结构间的相对关系及各地区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主要影响,总结了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制约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客观地分析了吉林省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的林业资源使江西省发展林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林业现阶段已经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江西省始终以粗放经营为主,致使林业产业发展迟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解决地区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江西省林业三次产业及其内部产业产值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2013—2017年江西省林业产值结构,探讨了江西省林业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内部产业的动态关联。从江西省的林业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关联度来看,目前其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基础林业为主,林产工业及林业服务业相对不足,且林业第二产业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三产业。最后,提出了优化和调整江西省林业结构的相关建议,并对江西省林业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探讨县级林业区划中的林种布局和林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产业结构灰色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09年我国林业系统的产值结构,并以GM(1,1)模型为基础,建立信息模型,对中国今后10年林业产业结构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09年林业三大产业与林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49 1、0.731 1、0.821 3,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预测结果显示,中国林业产业处于工业化中期,二、三产业将高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简析稳健估计理论在林业灰色建模中的应用,并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对稳健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稳健估计理论来进行林业灰色建模,不但可以抗击粗差的影响,而且预测精度基本满足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定量分析延边林业产业与延边GDP之间的关联度、延边林业主要亚产业与林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为制定本地区林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日益凸显。通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近5年的农业内部各产业与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浙江省农业内部各产业中,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和服务业产值。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贯彻好习总书记"两山"理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中的具体体现。林业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功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陇西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林业特点、资源优势和潜力以及贫困户的林果产业方面需求、补齐林果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短板,强化具体工作措施,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林业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之路。本文认为加强林业产业培育、推进生态扶贫工作,将对脱贫攻坚及贫困户增收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研究,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基本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核心思想.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特点建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会杰  赵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82-83,87
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增长量、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但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慢于全国,且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且具有结构优势;第二产业竞争力较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较弱。最后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提高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与效率,发挥产业结构效应;提升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第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份额。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林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业行业的地理信息数据格式没有统一规范,并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林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想.依据黑龙江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体系,结合林业行业特点和《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中的相关标准体系,制定专题数据与框架数据空间配准规则相关联的空间数据工业化标准体系.通过技术平台、数据库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的设计,在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增加林业行业基础空间数据和林业综合信息,建立林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将为公众用户提供浏览查询基础地图、林业专题地图和林业综合信息的共享服务,为政府及林业部门提供基于GIS技术的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火灾预警、森林病虫害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业务应用服务,为黑龙江省其他行业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充分利用省内现代化的大农业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多维度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旅产业。该论文以目前黑龙江省农旅产业发展中的“非标准化”和“同质化”问题为着眼点,在分析农旅产业的消费者特征及其需求偏好的基础上,借鉴张家界自然风景区和重渡沟自然风景区发展农旅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农旅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出了黑龙江省农旅产业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的具体操作路径,为推进黑龙江省农旅产业的提质扩容与创新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毛皮动物养殖最早的省份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氛围浓厚,出产的毛皮动物皮张质量优良,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在毛皮动物养殖处于行业调整的“拐点期”,虽然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受限于疾病频发,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等行业问题困扰,但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整体发展平稳,行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毛皮动物养殖大省地位逐渐形成,将是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在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黑龙江省15个林业局过去10 a的具体数据,对2008—2009年黑龙江省林业生物质的产量进行了研究。预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物质资源连年下降,该结论对于合理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合理开发化石资源、合理安排林业系统的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完成以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林业资源型城市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以保护礼会环境、侏护生念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伊春的资源、产业等发展现状,剖析伊春市产业生态化的问题,从循环绐济的角度提出伊春市产业牛态化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县域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均值为3.9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值分别为8.98%和1.19%,县域贫困发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干旱盐碱区、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区和偏远农业区。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影响因素包括县域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温度、坡度、水田比率、耕地质量等别、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垦殖率和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其中,前6项指标呈负相关,后3项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经济因素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而气候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状况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因此,黑龙江省应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充分挖掘贫困县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量化过程,该文首先确定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社会--经济--资源--自然复合系统的原理构造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然后建立了3个层次、4个系统、13个指标要素的黑龙江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国有林区36个林业局进行了计算,根据综合指数评价指数的大小分为非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和可持续3类.其中10个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9个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17个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