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中国西部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波及全国。因此,建设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开发,是我国当前及将来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区域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成果和当地实际,讨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项目基础理论和开发研究内容,从宏观上结构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产学研”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2.
水利建设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会破坏地表植被,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做好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我国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目前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风电场建设对河西走廊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力发电发展迅速。甘肃的风能资源蕴藏丰富,尤其是河西走廊的瓜州素有"风库"之称,为充分利用河西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国在酒泉地区规划建设了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项目的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河西走廊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人为加剧水土流失。对河西走廊建设风电场的优势进行概述,并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践,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该区风电场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一是要严把项目的准入关,确保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施工管理,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三是要及时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完善后续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乡村建设工作能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对生态农村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生态乡村的建设是有效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我国乡村生态建设虽然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乡村地区内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态被污染现象依旧存在,因此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把生态乡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引领农村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一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通过8年的建设,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项目前期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计划和财务管理、农民的参与、项目监测评价、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科研推广和人员培训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可资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形下,环境污染现象频发,不利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有助于保障生态环境,为民众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结合现实情形可知,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实际生产生活情形,对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业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林业管理过程中,松材线虫病对于松树的为害非常大,且发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林业管理者要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重视,做好防治工作,并对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促使林业的更好发展。基于此,探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7月7日,省水利厅在太原召开了全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厅水土保持局局长李文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水保监测中心主任李志坚对《全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作了说明。全省11个市的分管局长、监督站长和参加第一批活动的35个县水利局长,水利厅办公室、监察室、法规处、水保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水保生态环境建设中心、水保项目办、水保监测中心、水保所等有关处室和厅直单位及新闻媒体记者90多人参加了会议。张健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治理和监督是水保工作的两大块,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理念的深入人心,水保监督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的水保监督管理能力显得与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形势不相适应,要借助这次水利部全国性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活动,提高我省的水保监督管理能力,推动全省水保监督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一是要明确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人来负责搞好这项工作,突破难题,快速推进;二是要认真研究全省的实施方案,并结合自身实际,按要求开展工作;三是要切实提高对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挖掘水保监督工作的潜力,通过严格执法,树立行业威信,壮大自身,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化工项目耗水巨大,对区域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建设过程中开挖填筑将扰动原地貌,损毁地表植被,造成地表裸露,加剧水土流失,甚至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在生产期间废水、废渣排放量大,又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我国煤化工项目多分布于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煤化工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国家发展纲要、国家标准,以及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技术规范、标准等相关规定,按照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围绕保护水土资源、有效防治因煤化工项目建设与生产造成水土流失,分准入、限批和缓批3方面,提出煤化工项目的水土保持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准入条件,为国家科学决策和行政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1 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认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水土保持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长治”工程是实现这项重大工作任务的骨干工程之一,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伟大事业.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1997年8月,江总书记、李鹏总理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这个关系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作出了长篇批示,揭示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演变过程,肯定人民群众治山治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阐明在世纪之交加强水土保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要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秀美山川,向全世界展示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各地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人口、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抓紧办好.  相似文献   

11.
钟姗姗  张飞涟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198-202,244
通过从流域水体、资源、生物、社会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梯级开发项目群累积环境影响,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二维模型。参照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建立第1维度(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指标体系):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生产和竣工验收阶段、协调管理。同时,构建了第2维度(5级环境管理成熟度的发展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无序级"、"简单级"、"规范级"、"改善级"和"精益级",并对其特征重新定义。然后采用群体决策的方法对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利用四象限分析法对成熟度等级进行提升。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水平应对第Ⅱ象限指标重点改进,同时注意保持第Ⅰ象限水平。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水土流失是西部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建议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 ;以小流域为单元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 ,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 ,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 ,提高工程建设实效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改进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行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薇  王振泽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96-300
该文通过对中国目前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国农业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主体、以及各管理主体间的关系、项目管理制度三个角度分析了项目管理的现状。总结出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目前项目管理中约束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等管理体系问题;由投资方式、管理形式、专业化程度、管理经费等引起的管理方式问题;以及存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管理力量、创新体制机制等有效措施,为农业建设与投资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国生态环境重点县建设项目已分三批在 2 2个省 (区 )的 3 76个县全面展开 ,由于实施了工程监理制 ,监理人员坚持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使用控制及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保证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加强了综合治理 ,提高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段跃芳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224-228,234
水库消落带的研究传统上主要集中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和常规经济利用方面.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形成的消落带的重要的利用方式就是旅游业的开发,但是关于水库消落带对旅游业可能产生的潜在与长期的影响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以中国面积与涨落幅度最大的消落带--三峡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对三峡旅游的景观、环境、旅游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说明其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用机遇,强调三峡库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积极规避消落带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合理对消落带土地进行旅游利用.  相似文献   

16.
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生态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隧道建设日趋增多,在其施工技术提高和修建规模增大的同时,隧道工程行为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述了隧道工程行为的内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效应,包括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和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工程行为生态化理念,并从勘测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隧道工程行为生态化策略。通过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化策略可较好消减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干扰和破坏,减轻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威胁,为实现隧道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规范,水土保持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修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城市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的“三制”管理、水土保持信息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应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形象、发展社会经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系和补偿机制,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行建设监理制,依法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火烧沟自2006年实施"参与式"小流域治理以来,生态环境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研究通过运用结构访谈和半结构访谈方式对农户进行"参与式"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的满意度调查,并结合火烧沟"参与式"小流域治理效果以及对治理后进行的效益评价得到火烧沟小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教训。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项目措施满意度和对组织管理的满意度总体评价都很高。在项目措施中,水保林满意度和重要性都呈最高水平,淤地坝重要性较高农户满意度却较低,而谷坊建设与总满意度相关性最强,硬化道路与总满意度相关性最弱。在组织管理满意度评价中,决策参与和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满意度和重要性都呈较高水平,项目管理重要性水平较高,农户满意度却较低,社区监测方式与社区采购等与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决策参与与总满意度相关性最弱。参与式小流域治理措施实施后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在措施实施和后期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和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正镶白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手段,服务于生态建设。为实现全旗的资源数据管理,满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并向当地的生产和科研部门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探讨利用遥感技术来建立生态建设工程数据库的技术方法,以及数据库在白旗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