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村经济优势产业。经过几年产业调整后,随着蚕茧市场的复苏,蚕桑生产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同时要超前认识高速发展给蚕业带来的新问题,引导蚕桑生产健康地发展。1蚕桑生产形势和机遇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产业,其产业布局和行业兴衰与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3.
我国蚕桑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琴  张琦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11,37(4):719-724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蚕桑生产函数,对我国1991-2009年的蚕桑生产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蚕桑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发种量等因素的作用,并对比分析技术进步对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生产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而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才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省的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占据明显优势,因而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和蚕种质量也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认为,今后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稳定生产规模,加大资本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东部蚕区主要通过保持桑园面积稳定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西部蚕区应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蚕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金杏丽 《蚕桑通报》2012,43(3):35+37-35,3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蚕桑生产比较效益和产业风险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德清县近几年蚕桑生产逐步萎缩,2011年饲养蚕种7.6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4亿。我县中东部蚕区目前在没有更好的经济作物替代蚕桑产业的情况下,有3.4万户蚕农养蚕,桑园面积4200hm2,蚕桑生产仍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传统饲养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只有转变蚕桑生产方式,推行小蚕规模饲养模式,在重点蚕区建立一定规模的小蚕共育基地,缩短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比较效益,才能实现我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探索江苏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对江苏近年来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规模蚕业、突出"精品"蚕业等建议,来强化蚕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构建稳定的原蚕生产基地十分重要,而“种场+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构建稳定的原蚕基地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既稳定了我区的蚕桑生产和原蚕基地的发展,又实现了蚕农增收,种场增效的双赢局面,对我区今后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淳安县鸠坑乡地处浙江省西部,与安徽省的歙县毗邻,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回顾鸠坑乡蚕桑发展的历程,除了政策激励和优质优价外,蚕桑生产科技进步与种桑养蚕技术普及是推动蚕桑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鸠坑乡的蚕桑生产发展,也对全县蚕桑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型,近两年来新推广的雄蚕试养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传统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以推行蚕桑机械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蚕业,已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之路。江苏省海安县是一个蚕桑生产大县,现有桑园规划面积12.8万亩,拥有养蚕农户10万户,平均每户拥有桑园面积1.3亩。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2,(3):38-38
<正>2012年8月23日,江苏省秋季蚕种发种形势分析座谈会在无锡市召开。江苏省农委农业局、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重点市、县(市、区)蚕桑站、蚕种场等15个单位25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分析了2012年秋季农村蚕种需求形势,探讨如何"保桑田,促发种",稳定发展江苏省蚕桑产业;探讨如何加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蚕农增收。江苏省2012年秋季统一发种量约80万张,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主原因有一是饲养环境安全因素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灾害性气候、蚕病桑树病虫危害等;二是市场风险较大,茧价不稳定,蚕桑比较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嵊州市新明乡、浦口乡、城溪乡和三塘乡人民政府合并组建成嵊州市经济开发区。这些乡曾经都是嵊州蚕桑的重要生产基地。开发区成立10多年来,传统的蚕桑产业,一方面由于茧价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生产方式的落后,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盐城市近几年在蚕桑生产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为蚕桑生产过程社会化、蚕桑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蚕桑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设施蚕业的利用、农技服务模式创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蚕桑综合利用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是蚕桑生产大省,桑、蚕及其附属物和衍生物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潜能很大.文章结合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实际,分析蚕桑综合利用几种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柯红成 《江苏蚕业》2007,29(2):31-32
<正>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蚕区经常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区域性农药中毒事件,严重挫伤了蚕农的培桑养蚕积极性,影响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6,43(3):72-73
7月26日,2006年上半年全区蚕业工作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海市召开.会议主要总结交流了2006年上半年我区蚕桑生产情况,分析蚕桑生产及蚕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半年蚕种生产计划和部署蚕桑生产工作重点.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和代表、全区14个市、52个蚕桑生产县蚕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23个蚕种场场长等共108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区经济、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我区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厅决定召开这次全区蚕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4年度蚕桑生产情况,讨论蚕种及鲜茧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年蚕桑生产形势,制定今年蚕种生产计划和部署当前蚕桑生产工作重点,同时通过总结交流各地成功经验,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浙江蚕区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钱 《蚕桑通报》1999,30(1):15-17
本文根据《浙江省蚕桑生产区划》的蚕区划分,分析了各蚕区在浙江蚕桑生产持续发展、徘徊滑坡时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并分析了蚕区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0,32(1):5-5
2010年1月28日,江苏省农委农业局在宁召开江苏省蚕桑工作座谈会。12个重点市、县(市)蚕桑站(处)长,江苏富安、民星、新丝路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老总,中农院蚕研所、苏州大学蚕桑所、省蚕桑学会的负责同志,以及江苏省农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合作社指导处、省蚕种管理所等相关处室同志,共三十余人参加会议座谈。会议回顾总结了2009年蚕桑生产,分析了产业发展形势,研究讨论了2010年的蚕桑工作。  相似文献   

19.
谢东 《广西蚕业》2019,56(2):1-5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广西全区蚕业工作暨蚕桑产业扶贫工作会,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8年广西蚕桑生产发展成效经验,分析形势,部署2019年全区蚕桑生产和产业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20.
黎军 《中国蚕业》2006,27(4):68-70
蚕业生产在垫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基础,是蚕区农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在县内已建成的粮食、生猪、蚕桑、果品、蔬菜、药材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中,蚕桑所占份额和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垫江是蚕桑产业适宜区,国家商务部实质性启动“东桑西移”工程,重点在西部建设200个国家级的蚕桑基地。面对目前蚕桑产业困境和诸多的发展机遇,如何重振垫江蚕业辉煌是摆在垫江人士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1垫江蚕业历史回顾垫江县1964年育苗栽桑,1965年养蚕产茧,1966年设茧站,1968年建蚕种场,1974年蚕茧产量突破500t,1985年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