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简讯     
低容量喷雾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假眼小绿叶蝉是浙江省临海市茶树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解决大容量喷雾存在的问题,提高防冶的工作效率,1990年,在沙衣辽茶场采用蜻蜒26型3MF弥雾机和“三个一”(喷头孔径1mm,1背包药液,喷1亩面积)低容量喷雾法防治茶树害虫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过婉珍  蒋爱琴 《茶叶》1995,21(1):45-46
临安县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是在1988年开展“三个一”的低容量喷雾试验基础上进行的,1989年小面积进行优化防治试验,1990年扩大示范和推广面积,并列入当年度丰收奖项目的主要配套措施,1991~1993年列入县级丰收奖项目。五年来,共应用推广面积889.5公顷,不仅控制了猖獗性害虫的为害,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优化防治的茶园平均年喷药次数比原来减少1.57次,五年共节约农药费12333.48元,节约防治用工费23646.32元,比常规防治增收茶叶产值472119.88元,共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解决农残问题。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探讨,引进先进的低容量喷雾技术和药械进行农业、工业、科研方面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较好地掌握了低容量喷雾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高效专用药械,采用”绿色食品A级”标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材料11 药械低容量喷雾法使用福州市农工商集团配套开发的3WDR-08型充电手持式电动低容量喷雾器,高容量喷雾法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12 病虫害与药剂生物防治的供试病虫害为茶黑毒蛾、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制种“九二○”使用技术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对“九二○”的使用技术从5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即改连喷3d为按母本抽穗率喷施;改单一喷施为与增效剂混喷;改“前轻、后重”和“前轻、中重、后补”为“各次等量”喷施;改大水量喷雾为低容量喷雾;改所有母本都“养花”为只对父迟母早型花期的母本“养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茶园低容量喷雾法 70年代以来,就在茶园中开展了低容量喷雾,以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而为广大茶农所接受。从目前已有的机具来看,低容量喷雾包括小喷片(常用手动喷雾器)、手动弥雾(手动吹雾器)、机动弥雾(东方红18型弥雾器)三种喷雾方法。小喷片喷雾法:凡采用常用手动喷雾机具(如工农12型、16型、17型背包压杆式喷雾器)带有0.6~1mm孔径的细喷孔片进行喷撒  相似文献   

6.
改进茶园农药喷撒技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茶叶生产通常采用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病虫害,这种喷药方法的特点是喷液量大,往往可高达125~200公斤/亩,因此,费工费药,农药的对靶率低,大部分农药散落于非目标靶区而污染环境。为了提高农药的对靶率,降低防治成本以及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进目前常用的农药喷撒技术已势在必行。早在4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农药的喷撒技术,并提出了对靶喷撒农药的理论。近几十年来,根据这一对靶沉积理论,国外相继出现了静电喷撒法、间隙喷雾法、笼罩喷雾法和各种各样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雾滴细而均匀,农药在目标靶上的沉积率高,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我国的农药喷撒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防治棉苗蚜虫主要是喷雾或涂茎。喷雾法易造成药液流失,亦不利于保护利用天敌。涂茎法尽管效果好、成本低、避免杀伤天敌,但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从1984年开始,我区试验用高浓度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农药滴心的方法来取代喷雾或涂茎法,1986~1987年两年推广面积达80万亩。具体方法是用普通喷雾器,将喷头用2~8层细布包好,装入药液后压半气,使药液以滴状流出,滴在棉苗的心叶里,通过  相似文献   

8.
“省641”新品系的抗性鉴定陈荣,宋银官,王开锡(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一、材料与方法“省641”(原为64174—10株系)与13个不同组合的优良株系,i993年在微型喷雾保湿的病回和武夷山仙店、闽清宝峰《中稻区)病区进行人工接菌...  相似文献   

9.
试验于1975年在湖南农学院教学实验场进行。在同一丘大田中,设“两促一控法”和“扶苗促根法”对比试验,另设“两促法”和“扶苗法”中苗,“扶苗法”多苗及“扶苗法”深层追肥四种处理的辅助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挥发物对昆虫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应用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后诱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和茶尺蠖成虫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其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对茶尺蠖成虫引诱作用不明显,在茶园中,显著提高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11.
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滴直径、密度和沉积率直接影响着农药在茶园空间的分布。采用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和小喷孔片等低容量喷雾与常规喷雾(常量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对分布在茶树冠面0—10cm的芽叶害虫的农药中靶率高达60%—79%,较后者高10%—17%,但在茶树中下部的农药沉积率则反之(小喷孔片除外),农药在土壤中的流失量,常量法明显高于低容量喷雾。不同喷雾技术农药在茶树上的化学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相近,主要差异在于原始附着量的高低,其高低次序为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小喷孔片>常量喷雾。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对芽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的半剂量处理与常量喷雾的全剂量处理相近。单位面积的农药沉积量及雾滴数与害虫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各种喷雾技术在树冠面的农药沉积量均已超过害虫的致死量,故在芽叶害虫的防效上无明显差异。重点在于通过改进喷雾技术,以提高低容量喷雾对丛内病虫的防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形、集约化程度及不同分布部位病虫的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方案,按此方案喷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棉萎克”喷雾加滴灌控制新疆棉田黄萎病的效果,分别在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选用连作30年以上、黄萎病发病中等偏重的地块,连续2年开展相应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棉萎克”于播种后50 d喷施,之后每间隔10 d连续滴灌2次的处理,喷施后10 d时“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40%以上,籽棉产量较对照增加7.0%~9.3%。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认为,在黄萎病发生偏重的新疆棉田,采用“棉萎克”在黄萎病发病初期喷雾1次,10 d后滴灌1次,既可有效控制病害,又可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3.
从茶丽纹象岬病死虫分离出自僵菌871菌株,四年来,用该菌株生产出的菌粉在福安、宁德、罗源等茶区防治此虫近5000亩,结果:在闽东常年温湿环境下,掌握盛蛹期(3月下旬至4月间)以毒土法亩施菌量1~2公斤可杀除土中虫蛹达80%,亩纯经济效益达44元;成虫盛期于树冠以喷雾法亩施菌量0.5~1公斤可致大量成虫僵死,高的达80%以上;“菌药混用”、“菌药轮用”、“二次施菌”均显著提高用菌效果,初步观察可有次年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顺德  黄业修 《玉米科学》1998,6(Z1):103-105
1994~1996年在玉溪地区玉米主产区对玉米纹枯病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在一般生产区可导致玉米减产5%~8%,在高产区减产可达17%;其发病与品种、种植密度、施肥及耕作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井岗霉素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探索出了在纹枯病发生初期的玉米大喇叭口末期用药土点“喇叭口”的施药新技术,不仅药效期长、防效高,而且可操作性强,比传统的喷雾法优越。  相似文献   

15.
用1%农哈哈乳油1:4000倍、40%七星宝乳油1:2000倍、37%氯马乳油1:3000倍和40%氧化乐果乳油1:2000倍对带有芒果瘿蚊幼虫的离体受害芒果嫩叶进行浸渍法和叶面喷雾法处理,72h后芒果瘿蚊的平均虫口减退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而以上药剂用浸渍法和叶面喷雾法处理离体受害芒果嫩叶芒果瘿蚊幼虫的药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田间对不同施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林丹毒土对天敌保护作用最小,用林丹喷粉和喷雾对天敌较安全。用5种常用药剂在室内用药膜法、田间喷雾法对常见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甲基1605对天敌最不安全,40%氧化乐果次之,50%林丹胶悬剂对天敌的杀伤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对不同施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林丹毒土对天敌保护作用最小,用林丹喷粉和喷雾对天敌较安全。用5种常用药剂在室内用药膜法、田间喷雾法对常见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甲基1605对天敌最不安全,40%氧化乐果次之,50%林丹胶悬剂对天敌的杀伤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18.
“植乐”具有促进生根长叶,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等效能。1996年,我们在大青乡新开发水田上进行了示范,示范面积1.2公顷(hm2),产量为6718kg/hm2,比对照田6382kg/hm2增产5.26%。1试验方法将“植乐”稀释到250倍,在水稻1叶1心期和3叶期各喷雾一次,达到叶片上均匀布满水珠为止,以等量清水喷雾为对照。品种为通系103,4月18日播种,中拥简塑钵盘旱育秧,5月25日插秧。本田管理按当地常规进行。2观察记载及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喷施“植乐”的秧苗素质好,比对照株高0.4cm,叶龄多05叶,总根数多3条,白根多24条,空壳数少2粒,…  相似文献   

19.
棉花进入蕾铃期,植株高大,虫害集中,过去都是用“下托、上扣、四面打透”的常规喷雾治虫,每亩用药液50公斤以上,每人每日至多防治2~3亩,而且杀虫效果和持续药效都较差。近几年研究推广的低量  相似文献   

20.
“杂优”制种技术复杂,如何简化制种手续,提高制种工效,是棉花“杂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几年试验结果,初步找到了一种比较简便可靠的棉花不去雄“双套”制种法。所谓“双套”制种法,就是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