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砷污染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均产生毒害作用。研究砷元素与磷、钾、钙等元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蜈蚣草体内磷的浓度会随着培养液中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并不存在拮抗关系;蜈蚣草羽叶表皮细胞中砷和钾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蜈蚣草中砷的累积量会同时受介质中砷水平和钙水平的限制。在提高介质中的砷浓度时,蜈蚣草根部的镁浓度逐渐降低,但对叶柄和羽叶中的镁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3种植物对红壤中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研究了3种重金属富集植物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规律,为植物修复Cd污染的农田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浓度(0、20、35、50、65、80 mg·kg-1)cd处理下,分别测定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Cd的含量,计算了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富集系数,研究了土壤中Cd添加量与植物富集Cd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d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中的cd含量也在增加,相关系数都大于0.99;综合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和富集系数,3种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的相对顺序为: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紫叶芥菜.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65 mg·kg-1的土壤中和紫叶芥菜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80 mg·k-1的土壤中栽培时,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均超过了100 mg·kg-1,达到了cd超富集量的标准.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性,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Cd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砷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不同叶位羽片中的分布,为优化采样方法进而准确评估植物修复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叶位的蜈蚣草羽片中砷分布的规律.[结果]蜈蚣草不同叶位羽片中砷浓度差异较明显:中部羽片砷浓度分别是基部羽片和顶部羽片的35%和37%,由基部羽片到顶部羽片砷浓度变化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羽片叶位增加呈“U”型分布.蜈蚣草羽叶中部羽片砷富集量是基部羽片的3.1倍,是顶部羽片的2.8倍,蜈蚣草羽叶砷富集量中部羽片较高,基部羽片和顶部羽片较低,呈倒“U”型分布.[结论]中部羽片砷浓度较低,但砷累积量较大,因此通过采集羽片样品来评估蜈蚣草修复效率时要兼顾底部羽片、中部羽片和顶部羽片.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豆瓣菜在镉铅复合污染条件下对镉、铅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前期试验筛选得到的镉高积累、低积累基因型为材料,采用镉铅复合污染土壤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镉铅复合污染对豆瓣菜地上部生物量,镉、铅含量与富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镉污染条件下(土壤全镉含量0.56~0.58 mg·kg-1),中、高浓度铅处理下供试各基因型豆瓣菜地上部生物量(鲜重)的平均值均较低浓度铅处理显著(P<0.05)增加,增幅均为10.2%,说明土壤中一定浓度的铅促进了豆瓣菜的生长。供试的8个镉低积累基因型豆瓣菜的地上部镉含量和镉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镉高积累基因型。随着处理铅浓度的升高,各基因型豆瓣菜的地上部镉含量显著升高,说明土壤中的铅促进了豆瓣菜对镉的吸收和积累。豆瓣菜对铅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弱,不论是镉高积累基因型还是低积累基因型,其地上部的铅富集系数均很小,最大值仅为0.075,在试验条件下的地上部铅含量均不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限量值(0.3 mg.kg-1),可认为豆瓣菜受铅污染的风险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砷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不同叶位羽片中的分布,为优化采样方法进而准确评估植物修复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叶位的蜈蚣草羽片中砷分布的规律。【结果】蜈蚣草不同叶位羽片中砷浓度差异较明显:中部羽片砷浓度分别是基部羽片和顶部羽片的35%和37%,由基部羽片到顶部羽片砷浓度变化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羽片叶位增加呈"U"型分布。蜈蚣草羽叶中部羽片砷富集量是基部羽片的3.1倍,是顶部羽片的2.8倍,蜈蚣草羽叶砷富集量中部羽片较高,基部羽片和顶部羽片较低,呈倒"U"型分布。【结论】中部羽片砷浓度较低,但砷累积量较大,因此通过采集羽片样品来评估蜈蚣草修复效率时要兼顾底部羽片、中部羽片和顶部羽片。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喀斯特地貌具有汞富集作用的优势植物,对贵州万山、务川、开阳主要汞矿区废弃地带的植物进行调查表明,采矿区与矿渣区共有17种植物,其中蜈蚣草、草等8种植物数量较多,均为20株以上;苍耳、蜈蚣草等6种植物地上部鲜重较多,均为100 g 以上;蜈蚣草、狗尾草等7种植物地上部汞含量较多,均高于1 mg/kg。狗尾草、蜈蚣草的汞富集系数较高。综合比较各项指标,蜈蚣草对于汞污染土壤的适应和富集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鳢肠平均株高64.89 cm,分布范围18.40~103.58 cm;平均鲜重44.3657 g,分布范围14.8834~74.5400 g;平均分枝8.94个,分布范围1.27~16.34个.由结实调查结果可知,鳢肠平均果盘数每株113个、种子粒数为每果盘89粒、种子千粒重为0.4697 g,平均理论结实量为每株10 057粒.  相似文献   

8.
选用观赏植物吊兰进行漂浮栽培实验,研究吊兰对水体铅污染的耐性和吸收特性,以期为铅污染废水修复过程中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2个测定期内(21、42d)吊兰的鲜重增量、株高、新增根数、最长根长、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水平变化不显著;叶的富集系数逐渐减小;在水体铅污染物浓度达到50mg/L时,吊兰根部对铅的富集系数最大。总体上,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吊兰的鲜重、株高、根数和最长根长、CAT活性略微升高,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根部富集系数减小,叶富集系数增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吊兰是一种对铅具有极大耐性的植物,可以用于高浓度铅污染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潮土和红壤旱地中砷对萝卜、胡萝卜以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品种对砷富集积累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砷处理下所有品种生物量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满堂红萝卜和荷兰15号马铃薯在2种土壤不同砷处理条件下均具有很好耐性;齐头黄胡萝卜在红壤条件下生长受阻,耐性最低。不同品种可食部位砷含量以及富集积累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堂红萝卜在潮土的砷处理中砷含量超过我国食品安全砷标准(0.05 mg·kg-1鲜重),马铃薯的4个品种和扬花萝卜可食部位有效富集系数较低。在12个根菜品种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和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在不同土壤磷水平下的生长响应和磷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磷处理浓度(0、5、10、15、20、25、30 mg· kg-1)的升高,水麻的株高、根长及生物量均升高,而醉鱼草各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水麻地上部和根部最大磷含量分别为7.57、5.07 g·kg-1,醉鱼草分别为3.75、4.08 g·kg-1;水麻地上部最大磷累积量为103.32 mg· pot-1,而醉鱼草仅为18.07 mg· pot-1;水麻和醉鱼草地上部磷富集系数分别为7.41~12.93和1.95~5.06,迁移系数分别为1.47~2.33和0.87~1.08.综上所述,水麻在富磷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磷累积能力,醉鱼草也能适应富磷环境,但其磷累积能力较弱.因此,水麻和醉鱼草都具有高效移除土壤中过剩磷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土壤Cd对蔬菜的毒害临界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d对福建省Cd毒害的高敏感蔬菜——芥菜的毒害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推算出了农业土壤Cd对蔬菜的毒害临界值.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d添加量的增加,芥菜的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长和根鲜重逐渐降低,地上部鲜重对土壤Cd的毒害最为敏感.根据移栽36 d后的芥菜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Cd有效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推算出当芥菜地上部生物量减少10%时,以有效态Cd(0.1 mol.L-1 CaCl2提取)表示的土壤Cd的毒害临界值为0.15 mg.kg-1.再根据本区域野外调查所得到的土壤Cd全量与土壤有效Cd之间的回归方程,推算出相应的以土壤Cd全量表示的土壤Cd的毒害临界值为0.40 mg.kg-1.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菜地土壤和蔬菜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桂林地区蔬菜和菜地土壤铜含量进行大规模调查基础上,评价其污染程度,并用THQ评估经食用蔬菜摄入铜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桂林地区菜地土壤铜含量范围、中值、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11.69~348.8mg·kg-1和27.41、34.62、29.43mg·kg-1,与桂林市土壤背景值相比,桂林市菜地土壤铜没有明显的积累;桂林地区蔬菜铜含量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0.032~3.530mg·kg-1和0.324mg·kg-1,与其他城市蔬菜铜含量相比,桂林地区蔬菜铜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通过蔬菜摄入铜的健康风险小。蔬菜对铜的富集能力以辣椒最高,因而其抗污染能力较差,白菜、包菜和萝卜对铜的富集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光质光强处理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光质LED作为人工光源对漳州金线莲进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红光处理有利于株高生长,其叶绿素含量、Fv/Fm和Fv/Fo值均较小,其中70 μmol/(m2·s)红光处理时金线莲高度达到6.26 cm,但此时其叶绿素含量a、叶绿素含量b、叶绿素总量、Fv/Fm和Fv/Fo值仅分别为1.19 mg/g、0.55 mg/g、1.73 mg/g、0.572和1.34;绿光对金线莲各项指标均无促进作用,且不同强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蓝光处理对金线莲组培苗叶片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均有促进作用,金线莲叶绿素含量、Fv/Fm和Fv/Fo值相对较高,但会抑制株高生长,其中70 μmol/(m2·s)蓝光处理时金线莲鲜重、干重、干重/鲜重、叶绿素含量a、叶绿素含量b、叶绿素总量、Fv/Fm和Fv/Fo值分别为1.47 g、0.19 g、0.130、1.83 mg/g、0.71 mg/g、2.54 mg/g、0.801和4.02,但其高度仅为4.56 cm。由此得出,红光有利于植物地上部分生长,但是会造成植株徒长,绿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较小,蓝光对组培苗具有一定的矮化壮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 3种浓度每 6 6 6 .7m2用药 10 0 g,15 0 g,2 0 0 g,15 %多效唑 ( Multi-Effect Triazole,简称 MET)可湿性粉剂 ,分别兑水 10 0 kg,分两个时期 (播种后 2 4h和出苗后一叶前 )进行喷施处理 ,秧龄 30天左右调查苗高、苗茎宽、单株分蘖数、单株总根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时发现 ,喷施 MET可以显著降低苗高 ,增加茎粗 ,增加单株分蘖和鲜重 ,但对单株总根数和单株干重影响不显著。其中 2 0 0 g/ 6 6 6 .7m2 、兑水 10 0 kg喷施浓度效果最好。播种后 2 4h喷施 ,矮壮效果最佳 ,出苗后一叶前喷施 ,增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飞蓬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飞蓬对重金属铅耐性的生理机制,设置五个铅浓度梯度(0、200、500、1000、1500 mg·kg~(-1)),研究在不同铅胁迫条件下,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铅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铅浓度为1500 mg·kg~(-1)时,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当铅浓度在1000 mg·kg~(-1)以下时,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铅浓度达到1500 mg·kg~(-1)时,Fv/Fm、q P、ETR、Fv′/Fm′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铅浓度小于1000 mg·kg~(-1)时,小飞蓬的反应中心光合活性未受到影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小飞蓬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随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铅浓度达到1000 mg·kg~(-1)时,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40.2 mg·kg~(-1)和333.5mg·kg~(-1),表明在铅污染区小飞蓬具有较强的铅积累能力。综上所述,小飞蓬在1000 mg·kg~(-1)以下的铅污染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因此可考虑将小飞蓬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似文献   

16.
铁锰在茶树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MS法测定茶叶及茶树中铁锰含量,探讨铁锰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分布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铁锰含量差异较大,铁含量为73.36~284.85 mg·kg~(-1)(均值为125.60),茶叶中锰含量为201.86~4 905.78mg·kg~(-1)(均值为1 651.24);总体而言,红茶和绿茶中铁含量高于乌龙茶,而乌龙茶中锰含量明显高于红茶和绿茶,红茶和绿茶之间铁锰含量相近。不同茶树品种体内铁锰含量有较大差异,各器官铁含量表现为须根(6 265.07mg·kg~(-1))主根(3 250.77mg·kg~(-1))主茎(2 178.56mg·kg~(-1))侧茎(1 025.81mg·kg~(-1))老叶(347.50mg·kg~(-1))新叶(135.70mg·kg~(-1)),铁主要在茶树根系和茎中积累;各器官锰含量表现为老叶含量最高,其他器官分布规律不明显。茶树各器官铁富集系数分别为0.002~0.225,锰富集系数为5.25~12.63,茶树对锰富集能力较强。总体而言,梅占和铁观音各器官铁锰含量及富集系数高于金观音和金萱。  相似文献   

17.
以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胁迫土培试验,设计6种Pb胁迫浓度(150、250、500、1000、1500和2500 mg·kg-1),同时设置未加Pb的对照,定量测定不同浓度Pb胁迫下金丝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Pb含量及存在形态,研究金丝草对Pb的富集效果及其体内Pb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胁迫对金丝草的生物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高浓度Pb的胁迫下,金丝草仍保持较大的生物量;金丝草对Pb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可将大量土壤中的Pb转移至地上部分,在Pb浓度为2500 mg·kg-1时,达到Pb超富集植物的标准;金丝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Pb主要以有机酸盐、蛋白质结合态等化合态为主,迁移能力降低,从而减小Pb胁迫对自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镉(Cd)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及养分[碳(C)、氮(N)、磷(P)和钾(K)]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0(对照)、10、20、40、80、160 mg·kg~(-1)]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红椿幼苗生长特性指数(如叶数、叶长、叶宽、根长及地径和株高)与根、茎、叶生物量随Cd浓度增加而降低,但低Cd处理(40 mg·kg~(-1))对各器官指数、株高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Cd胁迫浓度增加,根、茎、叶中Cd浓度逐渐升高,且根大于茎;根K、茎K、叶K和叶N累积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而根C、根N、茎N、根P和叶P累积量则逐渐降低。此外,茎C、叶C和茎P在低Cd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但较高Cd胁迫处理(≥40.00 mg·kg~(-1))则显著抑制并改变其累积与分配格局。红椿幼苗具有一定的抗Cd胁迫能力,但较高浓度Cd胁迫(≥40.00 mg·kg~(-1))显著影响了红椿幼苗的生长特性及其养分格局。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系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具有显著的控旺效果,使株高、第1节间长以及株高/茎粗比值降低,茎粗、分枝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烯效唑促进植株氮代谢,使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全氮含量以及根系伤流量增多,伤流中NO3--N、NH4+-N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天冬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上升,NH4+-N/NO3--N比值、谷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含量降低;在低氮肥水平(0kg.hm-2)下以喷施60mg.kg-1烯效唑,中氮肥水平(32.4kg.hm-2)下喷施30mg.kg-1烯效唑,高氮肥水平(64.8kg.hm-2)下喷施60、90mg.kg-1烯效唑效果较优,能有效控制植株地上部旺长和促进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代谢能力,提高植株氮循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镉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基因型间差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镉污染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差异 ,结果发现 ,小麦生长发育品种间差异很大 ;根的长度、单株地上部重量、地下部重量、每株分蘖数是反应比较敏感的指标 ;小麦对镉的吸收和分配由根部特性决定 ,不同品种根部吸收镉的能力比对照高 10 0倍以上 ,而地上部吸收镉的能力仅是对照的 10倍左右 ;同时 ,根部吸收镉的总量约是茎部 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