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结合GIS平台对1996及2002年中国县域农田土壤磷平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农田土壤磷平衡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异.1996年及2002年县域农田土壤磷盈亏范围分别为-20~425 kg/hm2及-17~450kg/hm2.农田土壤磷盈余量在20~50kg/hm2的县市占全国总县市的比例从1996年的34.2%下降到2002年的24.1%,而磷盈余量在50~100kg/hm2的县市所占比例从29.3%增加到33.4%,农田土壤磷盈余量在6年间普遍提高了一个等级.区域尺度上,化肥磷投入是影响磷平衡空间分异的直接因素,而有机肥的影响不明显;种植业结构变化是影响磷平衡时空变化的间接因素;农业收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磷肥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的磷素养分平衡状况。[方法]采用农田养分平衡模型,针对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大田作物、果园和露地蔬菜)的磷素养分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田磷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种作物生产系统内均出现农田磷盈余现象,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491.8 kg/(hm2·a)]显著高于大田作物[82.7 kg/(hm2·a)]和果园[129.5 kg/(hm2·a)]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P<0.05),然而后两者之间农田磷盈余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与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7 7、0.970 1),果园生产系统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与农田磷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6 3、0.625 2),但是各系统内作物收获磷养分量与农田磷盈余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顺义区蔬菜生产系统磷素污染潜力较大;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主要来源于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而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显著影响果园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的氮磷输出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定点监测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桔园、脐橙园和茶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田间降雨量、径流量及氮、磷的输出形态和负荷,分析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氮、磷输出特征和年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中,水旱轮作、旱地、脐橙园、水田、菜地、桔园和茶园等农业利用方式的总氮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5.3,44.8,42.3,39.7,35.8,25.7,20.0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34.9,30.6,31.2,29.9,21.6,17.8,13.1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0.4,14.2,11.1,9.8,14.2,8.0,6.9kg/hm2;总磷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7,16.4,25.6,7.8,11.7,18.8,3.1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2.9,8.8,7.0,8.0,5.4,5.0,1.6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7,7.6,18.7,2.5,6.7,10.8,1.5kg/hm2。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是农田地表径流水相氮、磷输出的主要形态,分别占84.1%~90.3%和78.7%~92.2%,但其输出比例都低于人工降雨模拟的研究结...  相似文献   

4.
农田氮磷平衡分析可以确定农田生产系统内的氮磷盈余量,是农田养分管理的重要方法。运用土壤表观养分平衡理论,分析江淮生态经济区主要板块淮安市2000—2015年16年间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验证了淮安市种养结合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2000—2015年16年间淮安市农田普遍存在氮磷盈余,且氮磷盈余总量和盈余强度呈现"W"形波动状态; 16年间,全市农田氮盈余量有所增加,磷盈余总量和氮磷盈余强度有所下降,农田化肥氮磷投入占农田氮磷总投入量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化肥的过量投入是造成农田氮磷盈余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理论检验结果表明,淮安市农田化肥氮磷投入占农田氮磷总投入的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形曲线变化趋势,农田化肥氮磷投入比重仍处于曲线上升阶段,自发达到下降拐点还需较长时间,政府应强化种养结合政策干预,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5.
侯勇  高志岭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93-14695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的磷素养分平衡状况。[方法]采用农田养分平衡模型,针对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大田作物、果园和露地蔬菜)的磷素养分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田磷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种作物生产系统内均出现农田磷盈余现象,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491.8 kg/(hm2.a)]显著高于大田作物[82.7 kg/(hm2.a)]和果园[129.5kg/(hm2.a)]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P〈0.05),然而后两者之间农田磷盈余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与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7 7、0.970 1),果园生产系统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与农田磷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6 3、0.625 2),但是各系统内作物收获磷养分量与农田磷盈余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顺义区蔬菜生产系统磷素污染潜力较大;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主要来源于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而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显著影响果园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  相似文献   

6.
以2011年为例,采用土壤表观养分平衡理论(soil-surface balance),分析湖南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的种养结构对湘潭县农田系统土壤氮素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8年,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耕地面积增加了7 180 hm2,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26 530 hm2,复种指数下降了58.06%;农作物产量增长了11.57%,生猪存栏量增长了111.94%。2011年,湘潭县区域农田系统氮素供给能力为540.94 kg/hm2,氮素消纳能力为236.40 kg/hm2,土壤氮素承载力为304.54 kg/hm2,表现为“盈余”状态。较高的氮素盈余主要源自于过量化肥氮的施入。  相似文献   

7.
侯勇  高志岭  马文奇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7):1043-1045,1070
[目的]评价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的磷素养分平衡状况。[方法]采用农田养分平衡模型,针对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作物生产系统(大田作物、果园和露地蔬菜)的磷素养分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田磷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3种作物生产系统内均出现农田磷盈余现象,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491.8 kg/(hm2·a)]显著高于大田作物[82.7 kg/(hm2·a)]和果园[129.5 kg/(hm2·a)]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P〈0.05),然而后两者之间农田磷盈余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与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7 7、0.970 1),果园生产系统化肥和有机肥磷输入量与农田磷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6 3、0.625 2),但是各系统内作物收获磷养分量与农田磷盈余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顺义区蔬菜生产系统磷素污染潜力较大;大田作物和蔬菜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分别主要来源于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而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显著影响果园生产系统农田磷盈余量。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水稻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特征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取海河流域水稻田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通过田间实测方法研究其氮磷元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氮磷元素流失率分别为0.7%和0.6%,流失负荷分别为4.77 kg·hm-2和2.08 kg·hm-2.在详细分析试验结果后,找出影响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的因素.其中颗粒态氮是农田径流流失的主要形式,并与径流量成明显正向相关,而磷素流失量则受施肥量和径流量双重影响,影响规律较氦素更为复杂,尚需进一步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在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影响下,地表径流并非海河流域农田种植作物氮磷元素流失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0个市级行政区化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估算了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在耦合农业化肥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三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化肥氮磷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并初步识别了重点区域。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其化肥施用量呈现上升趋势,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南省,氮磷流失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41、0.61 kg·hm~(-2)·a~(-1)。湖南省为六省一市中农田化肥氮磷污染的高风险区,上海市为低风险区,其他五省则以中、低污染风险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对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防范,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太湖地区麦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小麦生产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季径流损失的TN为10.08~21.29 kg/hm2,以硝态氮为主,占57.57%~81.81%,流失系数为1.40%~7.16%,流失率为5.50%~11.25%,PO43-和TDP流失分别为0.015~0.036 kg/hm2和0.047~0.077 kg/hm2,以TDP计算磷流失系数为-0.04%~0.03%,流失率为0.07%~0.17%。采用秸秆覆盖和深施化肥的措施能显著减少径流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兽医服务的职能,结合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对兽医从传统到现在的职能转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3.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唇形科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唇形科(Labiatae)11属12种植物果皮纹饰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唇形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纹饰特征上可分为六大类型,即网状纹饰、复合纹饰、鸟巢状纹饰、丝状纹饰、丘状纹饰、条状纹饰。果皮纹饰显示出显著的差别,可以作为唇形科植物属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远古生物鲎体内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海伟  代建国  郭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12-6515
鲎具有强的体液免疫体系和血细胞免疫体系,在鲎体内现在已经发现4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类物质,包括一系列凝固因子、蛋白酶抑制剂、抗菌多肽、抗菌蛋白等。笔者就鲎血淋巴中活性功能物质以及鲎天然免疫系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棚栽培多数是长年连作,密闭条件好,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问题就更加明显。实验证明藻类植物地木耳可在大棚中生存。通过在大棚种植的蔬菜旁种植地木耳,可使大棚土壤和蔬菜中农药含量降低.降低幅度约为59%。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美  孙怀山  汪云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8-4038,4122
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骠马6.9%EW1.5L/hm2于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大棚黄瓜于1月上旬播种,应用嫁接方法,苗龄50天左右,2月下旬定植,采用三层覆盖配合炉火临时加温及综合栽培技术,6月底拉秧。在同一棚内6月20日左右育番茄苗,苗龄25天左右,7月中旬定植,适当遮阴、防雨,挂防虫网及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取得高产高效益,在我街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配套栽培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