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博士信箱     
玉米可否套种生姜或在玉米收获前能否种耐热豆角? 问:我欲种植鲜食玉米,为提高产值我打算搞立体种植,欲套种生姜或在玉米收获前能否种耐热豆角,请问可否套种?何时套种和用何品种较好?江西井冈山 汤元浩 答:生姜是耐荫作物,强光、高温不利于其生长,与高秆作物间套作可为生姜遮阳,又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可以和鲜食玉米套作,生姜于4月中旬播栽,1.5米宽(连沟)的畦中部种两行,每行姜踞畦边约30厘米,株踞20厘米;玉米于5月初在畦两边各套播1行,株距27~30厘米,为生姜遮阳降温。 鲜食甜玉米套种豇豆好,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节省种…  相似文献   

2.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间种其他植物.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因为立体间套的茶园不但能增加地表覆盖,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还可改善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3.
地膜西瓜套玉米是文水县立体间套种植的典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复种指数.达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山区历来都有生姜种植,但农民只作调味品搭配种植,管理粗放,效益不高.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在日照强的地方实施生姜与玉米套、间种,利用生姜喜温湿怕旱和玉米喜温的特点,把这一高一矮作物,进行阴阳搭配立体种植,不但生姜增收效果显著,而且玉米单株生产力提高约13%.现将生姜套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间套时间安排菠菜(或油菜)于"寒露"前播种,3月上旬收完越冬菜后,整地起垄种马铃薯,4月下旬每隔3行马铃薯套种1行玉米,5月下旬收了马铃薯套种生姜.  相似文献   

6.
袁冬梅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47-147,149
小麦—玉米—辣根间套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季节,提高复种指数,从而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为此,特介绍了小麦—玉米—辣根立体高效栽培模式配套栽培技术,以供生产上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兼种植其它植物。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因为立体间套的茶园能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茶田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等一年四熟立体间套栽培模式是在单位时间内、在有限的土地上,利用马铃薯、玉米、花生、西芹四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巧间妙套,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生产潜能,达到一年四次收获、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栽培模式.马铃薯等一年四熟立体间套栽培模式:春播马铃薯,套种春玉米,间作花生,种植秋西芹.一年中每亩地可以收获一茬马铃薯2200kg左右,一茬玉米450kg左右,一季花生150kg左右,一茬西芹4000kg以上,产值3500元左右,亩纯收人2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大量蔬菜进入粮田,和小麦、玉米构成的间套立体种植模式,是烟台市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种植方式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类模式类型多,田间配置、管理技术多种多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5~2007年在云南省弥勒县竹园镇进行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能减轻辣椒病毒病发病率,2005~2007年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与辣椒单作相比较,成熟期辣椒病毒病发病率分别减轻43 %、36 %、40 %.同时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产值,2005~2007年每公顷产值间套种比单种增加29 469、 29 160、29 797.5元,增幅分别达59.71 %、52.37 %、56.15 %.  相似文献   

11.
玉米、棉花与其他作物间套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种植体系.在多层次的合理间套中,必须明确玉米、棉花是间套作物中主要作物的地位,要妥善解决好玉米、棉花与间套作物争光、争肥、争地的矛盾,千方百计减少玉米、棉花的影响,做到稳定玉米、棉花单产.玉米、棉花与多种作物的间套是一种复合的群体结构,要针对间套作物的生育规律与特点,采取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熟立体问套复种制是以提高棉田整体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改革棉田耕作制度,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对提高棉田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可以解决耕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矛盾.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实际及其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当前棉田间套制度的主要技术模式,提出了未来棉田间套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间套复种立体栽培,把天拉长,把地拓宽,多用阳光巧用耕地,实现农作物一季增产和全年增产的种植制度,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起重要作用.大豆与玉米作间种,叶层结构镶嵌,变单作的平面受光为立体用光,增加受光面积,间作玉米侧面受光量明显增加,从而延长了玉米的光合时间,增加了光合作物的合成与效果.这种有效的增收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兼种其它植物。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因为立体间套的茶园能增加地表覆盖,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 实践证明,以下几种立体间套模式适于广大茶区采用:①茶园中间种杜仲,茶厢中种马铃薯;②茶园中种山楂,茶厢中间种蘑芋;③茶园中间种厚朴,茶厢中种黄豆或红苕;④茶园中间种乌柏,茶厢中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邓文  叶楚华  胡兴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4-2477
分析比较了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4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西红柿、生姜、玉米、甘薯4种套种作物中,套种生姜的经济效益最优,单位耕地面积作物产值达91 539元/hm2,土地生产率达135 289元/hm2,有效能量产投比达3.6∶1.0。套种玉米对桑叶产量有不良影响,桑园全年产叶量仅为14 000 kg/hm2;套种生姜的桑园全年产叶量最高,为17 500 kg/hm2。不同桑园立体种植模式总体评价结果是桑树/生姜>桑树/西红柿>桑树/甘薯>桑树/玉米。  相似文献   

16.
赖佳  张莉  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698-698,778
[目的]为建立合理的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间套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生姜根茎浸提液对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在2.5~20.0 g/L时,生姜根茎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在低浓度时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苗粗、根长和根鲜重在生姜根茎浸提液浓度为2.5 g/L时达到最大值,苗鲜重和根粗在浓度5.0 g/L时达到最大值,萌发率和苗高在浓度10.0 g/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玉米-生姜间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冬小麦撒播、带状播种和小麦/玉米间套作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冬小麦带状撒播间套春、夏玉米"一年三作"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冬小麦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带状撒播种植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间套春、夏玉米,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玉米双丰收,粮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提升土地使用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姜玉米套种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玉米和生姜具有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习惯,生姜不耐高温强光喜阴,玉米耐强光高温,而且有非常强的边行优势,两种作物套种既有利于玉米生姜的生长,又能有效提升土地的使用率,大幅度的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些优点使得生姜玉米套种成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现将玉米生姜套种技术的注意事项说明如下。一、生态效应1.光分布和光照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甘肃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蒜苗/玉米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可作为河西地区粮、经间套作最优模式;小麦/玉米模式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粮、粮间套作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拱棚西瓜间套玉米豆角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棚西瓜间套玉米豆角栽培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大棚西瓜间套玉米豆角的种植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