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对环境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代居住观使居住区绿化规划受到重视。以城市立体绿化的理论、意义与作用为指导,筛选了黑龙江省潜在价值大且用途广泛的立体绿化植物种类,提出了居住小区立体绿化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特别是城市居民赖以生活居住的环境──居住小区绿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休息、生活和身心健康。目前,唐山市1997年以来建成的居住小区绿化建设档次高,效果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改善了居住环境的小气候、美化了环境、丰富了居民区的生活。而在此之前建成的小区,绿化质量、绿化档次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对这些旧小区进行绿化改造,使居住小区达到绿化、美化,给园林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就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时,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水平已成为评比商品房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如何搞好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华市近年来市区居住绿化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居住小区绿化的目的要求,针对居住小区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居住小区绿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小区绿化建设是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生态遭破坏、环境恶化和污染严重的今天,居住小区绿化已成为庞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地球的环境条件和提高环境质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要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余 《安徽林业》2010,(4):66-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宜人宜生的生态型居住小区已成为广大居民的理想追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居住小区绿化率要达到35%以上,旧区改造不低于25%,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达到70%。因此,在小区总体规划中应合理布置绿地、景观,让有限的绿化空间得到尽可能的视觉放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宜人宜生的生态型居住小区已成为广大居民的理想追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居住小区绿化率要达到35%以上,旧区改造不低于25%,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达到70%。因此,在小区总体规划中应合理布置绿地、景观,让有限的绿化空间得到尽可能的视觉放大。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因此,在居住小区建设中应本着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镇聚集,居住环境的好坏已成为人们购房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目前,随着居住小区的不断开发,规划设计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绿地设计缺乏个性和可识别性,以大面积的草坪和绿篱为主,绿化代替设计,绿地空间模式单调,对人的居住需求和人性关怀不够。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丹  张秀卿 《绿色科技》2014,(9):134-136
指出了居住小区的绿化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丰镇市居住小区的绿化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植物种类组成、配置模式、观赏特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日后丰镇市居住小区的绿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居住小区的人口密度也在相应增大,这对居住小区的建设,特别是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居住小区绝大多数建筑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为周边式,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小气候较明显,对植物的选择要求相应也高些。一、绿化树种的选择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是: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选择植物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无污染、无伤害。忌栽植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2.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因此,所选树种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国冬青、木槿等。3.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4.以阔叶树木为主。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因此,小区内应以...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天然华山松林分内华山松个体所处微环境与邻体干扰之间的相互耦合的关系。以华山松单株为样圆中心,摄取有效长(通过华山松个体大小判定)尺度内的微环境指标(本文以生境湿度表征),应用2种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微环境指标作梯度对比,得出华山松微环境特征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中,华山松个体之间存在着的种内竞争同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林下微环境是影响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引黄灌区景泰县红跃村在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低下的双重胁迫下,如何恢复退化土地,探索既适合环境保护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对策至关重要。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以农户单元、社区单元和区域为尺度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实施退化土地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表明,在引黄灌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远不足以维持系统的自我循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为此,必须科学分析该地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现状与不足,并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生态一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经济建设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汤旺河林业局是黑龙江省伊春林区重要的木材生产单位,属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温湿的气候,丰富的物种资源,低山丘陵环境为林鼠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经过大量实地调查,以翔实的数据和实例,阐述了汤旺河林业局林鼠的种类、发生鼠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规律,对两种主要鼠害危害林木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农用林业的含义。作者指出,农用林业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它将成为今后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用林业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某市新建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影响评价是定量评估土地开发对城市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并运用交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本文对某市新建居住小区在项目建设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以预测项目完工后,会对周边道路和交通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是否会恶化原有的交通环境。并对该居住小区开发对交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交通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漳江口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泰森多边形和四株树法划分天然红树林林木平面空间分布结构,确定对象木的最邻近竞争木,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异同,探讨泰森多边形法应用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量化的适用性。【方法】设置20 m×20 m样地,每木调查时用钢尺测量横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标记调查木的位置和编号,同时在调查表上记录树种、树高、胸径等林分因子。利用ArcGIS软件,将外业调查的坐标纸上的样木位置图矢量化形成样木点图层,将林分因子调查表导入样木属性表,并由调查木的点位置生成泰森多边形。用VBA编程来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结果】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样地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基于泰森多边形法与传统的四株树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1)基于泰森多边形法确定的林分空间结构单元由1株对象木和3~12株竞争木构成,平均值为6株。2)两种方法计算的混交度的相关系数为0.828,大小比数的相关系数为0.881,角尺度的相关系数为0.225。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而角尺度,两者差异较大。3)基于泰森多边形法与四株树法的不同树种的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平均值非常接近,混交度最大差0.05,大小比数最大差0.02;角尺度差异较大,最大差值达0.11;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混交度比四株树法的略大一些,而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则略小一些。【结论】无论从单株还是从整个调查林分上看,基于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混交度和大小比数与传统四株树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小,两种方法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其中泰森多边形法与四株树法相比,混交度略大,大小比数略小;而对于角尺度,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泰森多边形法的计算结果值小于四株树法。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泰森多边形法确定的竞争木数量波动。泰森多边形法通过最邻近原则将平面空间进行划分,不重不漏,对于量化表达林木在空间上的竞争关系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外业调查时不需要判断对象木的最邻近竞争木以及距离量算和角度测量,大幅减轻外业调查工作量,适用于天然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八达岭油松人工林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3参数来分析北京八达岭林场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1槲树1山梨 暴马丁香,林分密度为1 325 株/hm2.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478,林分立木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混交度为0.433,不同树种间呈现中度混交,种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389,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464,说明处于优势地位的株数较多,林分分化明显,且林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胸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在反映各树种参照树与相邻木之间的生长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s of stem radius variation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ee water status with changing climate conditions by swelling and shrinking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xylem water potential and to the exceedance of leaf transpiration over root water uptak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daily stem radius variations of Norway spruce and European beech in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neighborhood. The experimental plots are part of a rainfall exclusion experiment. These variations are species-specific, i.e. spruces have a higher phloem thickness and higher amplitudes during a day than beeches. The amplitud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the rainfall exclusion plots, but the amplitudes of spruces decreased above 27°C with increasing drought due to reduced transpiration rates and exhausted soil water reserves. The shrinking amplitude was observed for spruces in intraspecific neighborhood from a soil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of 0.21?m3?m?3. In interspecific neighborhood, a shrinking amplitude for spruces could not be observed and revealed a lesser tree water deficit than in intraspecific neighborhood. Beeches showed minor differences with a higher tree water deficit in interspecific neighborhood. Consequently, stem radius variations give insights into a tree's water supply, which could help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tree growth.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试验地调查以及林分内树种组成,利用混交度(M)、大小比数(U)和角尺度(W)3个林分结构参数,分析了叶山林场常绿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71 8,主要树种麻栎多呈单种聚集,其余树种中强度混交比例达到96%;平均大小比数为0.493 6,在林分空间配置上,马尾松处于优势状态,其余树种分化严重;平均角尺度为0.518 9,混交林的分布格局基本上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