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有别于西方成长小说之处在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并反映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因而语言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每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都或多或少地相似,为了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交流,本文论述了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可译性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用各自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在文人品格、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三个方面产生了既对立又互补的深远影响。本研究试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立足点,通过对古代文人的创作实践和文学观念的分析,从而探讨其对与中国古代文论品性确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巨匠,《亨利四世》就是其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最杰出的历史剧作品。评论界将《亨利四世》比作20世纪的《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读完《亨利四世》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亨利四世》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亨利四世》中,随处可见莎士比亚特有的创作特色及表现手法,使整部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特征。本文阐述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对其思想的影响,并在详细介绍《亨利四世》的基础上,分析了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英国"湖畔派"与中国的"荷花淀派"文学虽然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时代文学的两股文学流派,但是这些作家们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描绘大自然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由于环境和经历的差异,"荷花淀"派作家的生态观和英国作家哈代的生态观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佛、道两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这些联系的原因除了历史政治等因素,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老子》与《金刚经》作为道家与佛教的两部重要典籍:对两个哲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为老子的思想作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老庄哲学与佛教思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为文学的演变注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兴盛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国古代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审美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反映。在不同的角度下,其呈现出了各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理解与恰当运用习语体现了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的熟练程度。因此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以他人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产生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习语表达的影响,意在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便准确理解与运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习语。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英译,李白诗歌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的影响是中国古典文化西传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蚕丝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典型代表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作为商品销往古罗马,成为西方认识中国的第一文化符号。一方面,丝绸逐渐成为古罗马贵族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另一方面,赛里斯(中国)和蚕丝意象也大量出现在古罗马文学中,承载着古罗马作家对中国蚕丝文化的浪漫想象。本文从丝绸风尚、蚕丝起源、丝国形象和丝绸贸易4个方面阐释古罗马文学对中国蚕丝文化的异域想象,旨在勾勒出中国丝绸和蚕丝文化在西方早期文明中对古罗马文学的影响,以及引发古罗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丰富的遐思。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基于文化经济学相关理论,以黑龙江省肇东市为例,利用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从宏观方面,运用态势分析(SWOT)等方法,阐释文化经济发生的动力与意义需求如何产生,并为文化与经济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科学传承与发展我国乳业文化;微观方面,对不同区域文化、不同代际文化对乳业发展影响进行比较,面对我国乳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市场信心不足的现状,探寻文化性因素对乳业发展的影响效应,找出对我国乳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的文化性因素,为提升乳业生产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找到文化因素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桂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被誉为“文化城”。荟萃桂林的现代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文协桂林分会的推动下,众志成城,使得桂林的抗战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创作了一大批思想和艺术较高、影响较大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宝库,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使中国新文学史沾染了很多战火的烟尘,使文学创作在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也具有了更深的意义。西南联大诗人群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并发展的。西南联大诗人群战争诗创作表现出三大主题:死亡、农民、土地,昭显着诗人群深沉的现实关怀以及他们对民生、民兴、民强的希冀与努力。  相似文献   

14.
God译为“上帝”涉及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归化法和拟古法。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必然跟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就有必要谈谈God和上帝各自的文化内涵,尤其要将其置于强调文化转向的现代译学背景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逐渐认识到灰色文献的信息价值,一些图书馆利用宽带网络资源积极建设灰色数字文献资源。针对数字图书馆目前在开发和利用灰色数字文献方面的问题,以重庆大学数字图书馆实践为例,分析构建灰色文献数据库的基础平台、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等,力求使灰色文献的信息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底蕴越是丰厚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就越高。正是众多文人贤士游剡访古,使浙东剡溪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剡溪山水文化。文化被认为是旅游业的灵魂,是一种潜在的旅游产品。要提高山水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必须将山水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本文对剡溪山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以下设想:再现“唐诗之路”山水旅游美景,并着重于按唐诗及有关文献、传说等增添新景点,沿江、沿山、于水中进行山水、文化全面开发,形成立体式、全景式的剡中山水文化游道;可开发出文化生态、修学、科考、宗教、节庆等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兽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但随着近几年畜牧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兽医发展却遭遇瓶颈,传统经方验方传承面临困境。为了改善这种困境,使中兽医更好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社会,传承并发扬中兽医。本研究选用问卷调查法,交流访谈法及文献资料法对西南片区中兽医验方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分析了验方来源地分布情况、验方使用时间情况、验方治疗病症情况及验方临床应用典型案例,可为中兽医发展及兽医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玉娟  石娇  李新 《草业学报》2020,29(8):195-203
为全面深入了解草原碳汇相关研究在全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有关草原碳汇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草原碳汇全球发文量,中国居榜首,美国和德国其次,国际合作方面,英国贡献最大,其他国家需加强合作和成果分享。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远超其他机构。《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在被引次数方面优势明显,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国外学者Butterbach-Bahl K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为领域作出较大贡献,其他作者之间合作强度还需加强。综合分析热点和前沿,提出了需加强对草原碳平衡的综合评估,丰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异国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种形象并非异国现实的复呈,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不同文化之间在交流的时候经常存在误读现象,比如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象、虚构和误读。由于民族情绪的存在和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影响,使人们把误读等同为误解、误会。而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先天性差异才是文化误读的根源。因此,正视误读的必然存在,认真探求误读形成的原因和动机,将误读看成是了解自身、了解他者、推动民族交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People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will face many difficulties, obstacles,confusion, and depression while dealing with cultural shocks. This paper will mainly explore its nature of family relationship with exampl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status, function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of fam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