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安徽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2014-2018年16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值整体较低,规模效率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的增加、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效率起促进作用,而城市规模的扩充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以合肥为中心的"X"状高效率集聚格局,在区域上呈现"皖中>皖北>皖南"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体现,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对于实现长三角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分解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农业生产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对农业生产效率指数的贡献较大。从城市个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间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分省域来看,浙江省各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较快,江苏省多数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总体稳定且略有提升,安徽省多数城市和上海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稳定中略有下降。进而提出长三角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于提高农业基础研发、核心技术攻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从6个维度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然后借助障碍度模型,研究了1999—2018年20年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现代化、农村发展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等4个维度是制约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维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测度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万青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138-141
结合安徽省的实际,从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结构、现代化、成长性及生态等六个方面,选择了26个指标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提升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安徽省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从多个方面剖析了安徽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安徽省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设计出适宜的保险产品满足安徽省对农业保险产品的需求,建立了ARIMA时间序列模型,将安徽省各市的水稻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分离,得到各市的水稻气象产量减产率,使用固定时间和个体效应的回归模型将气象产量和各月份月平均温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1年12个月份中影响水稻生产的关键月份;再根据从安徽省中选取的9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市关键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使用Probit模型二值回归的方法确定每个城市关键月份月平均气温影响水稻生产的触发值,并拟合各市的气象单产分布确定Lognormal或Weibull分布模型的参数后带入保费计算公式得到各市水稻气象保险费率;最后,根据4月、7月触发值以及费率进行区划分析,将安徽大致分为自北至南3个区域,设计出一款便捷、简易的农业保险产品,有助于该保险产品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2类碳源,计算出安徽省2004—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农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来自种植业方面的物资投入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来自畜牧业方面的碳排放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因素拉动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结构因素则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为促进安徽省农业碳减排,应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碳减排的应用技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碳足迹的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碳源/汇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碳足迹空间聚集特征,为安徽省持续推进农业低碳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安徽省2008—2016年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作物生物总量等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安徽省的碳源/汇及其碳足迹,并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运用空间可视化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安徽省16个设区市9年间的碳源/汇时空特征与碳足迹在空间聚集上的表现。【结果】(1)安徽省的碳排放强度以黄山市、宿州市为主要贡献城市,总体上形成"南北高,中部低,两翼平衡"的基本格局,而碳吸收强度表现出以阜阳和蚌埠为主要贡献城市的"两头重,中间轻"的基本表征。(2)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在研究年限内表现出下降趋势,但碳吸收的变化呈不规律性,土地动态利用度的变更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结论】安徽省的碳排放强度和碳吸收程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且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农业低碳化较好的城市对周围城市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建议在贯彻落实《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减排方案,因地制宜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为响应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等有关政策,保质保量的完成2025年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的目标,本文结合安徽省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及机械化水平状况、国家现有相关政策等,从多方面分析了制约安徽省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因素,得出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适应性不足、经济环境不良和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四个导致安徽省山区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通过政策上倾斜、研发上发力、经济上帮扶,宣传上引导等多种途径及措施来提高安徽省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期补齐安徽省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短板,推进安徽省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徽省5个基础碳源数据,结合LMDI模型,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2006-2015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356.53万t增长至2015年的449.03万t;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与总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从2006年的87.28 t/km2增长至2015年的107.37 t/km2;从市域空间来看,2015年安徽省北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总量高于南方地区;LMDI模型的因素分解表明,与2006年相比,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累计实现减排527.90万t,其中效率因素影响力度较强,而结构因素、经济因素总体上对累积CO2排放量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安徽省粮食生产态势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8—2012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综合系统驱动因子(又分为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现代化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田水利驱动因子、政策引导驱动因子5类)、社会—自然综合引导驱动因子、自然驱动因子3个方面。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出了从耕地、水资源、技术、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着手保障安徽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安徽省2010—2017年农业绿色生产相关指标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安徽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比较显著,人均GDP对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强有力支持,明确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有利于提高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利用安徽省2013年至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金融支持路径角度入手,尝试探究安徽省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逐年上升且水平较高的仅有合肥与芜湖两个城市,其总体发展水平波动较大且水平不高;而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建议加大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府扶持,完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效率与力度。  相似文献   

14.
黄伟 《农业考古》2016,(4):95-101
曾希圣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其早年基本是在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希圣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从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出发,重视安徽省农业的生产、强调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的"三改"运动和实施"责任田"。这些农业改革运动,对当时安徽省农业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较为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全国肥料双交会”)于2008年10月10-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肥料生产、营销、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的代表和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约3万多人云集合肥市安徽国际会展中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实证分析了1990年以来安徽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直接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互动关系。牧业和渔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比较大,增大牧业和渔业比重有利于农民增收,但是传统的种植业仍然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安徽省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以2017年安徽省53个县级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农业生产效率分析。研究发现,2017年安徽省53个县级地区生产效率整体水平在0.74左右,生产效率有效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大多数地区的生产效率仍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影响因素的作用来看,农林水事务支出和第二、三产业产值对各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呈负相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有负也有正,属于可调控的因素。合理引导农民的消费观念以及政府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连日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农业科技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大豆科研实验工作。龙亢农场今年承担的大豆实验100亩,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域试验2组20个品种、黄淮海夏大豆生产试验1组3个品种、安徽省夏大豆区域生产试验3组12个品种、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组19个  相似文献   

20.
各地     
<正>安徽安徽省建成第一个农业科技孵化器安徽省科技厅,近日,安徽省第一个农业科技孵化器在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运行,此举标志着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孵化器建有实验检测、标准化试验基地、生产经营厂地、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农产品展示厅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办公生活区等配套设施,分区规划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用地1200亩(其中农用地1000亩)、水面200亩。目前已组建或引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农科院果蔬试验站、安徽省皖江试验站、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多家研发转化机构;已入孵企业10家,洽谈5家,今年底有望突破15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